黃楊
摘 要:互聯網已經滲透到我國各個領域當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國社會開始步入到“互聯網+”時代。在“互聯網+”的時代大背景下,各大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在潛移默化中發生了變化。本文將就“互聯網+”模式下高校影響校園安全的因素進行深入的分析,并且針對高校平安校園的構建提出幾點針對性的可行性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平安校園
關于構建高校安全校園的嚴峻形勢分析
當前大學校園的生活氛圍越來越活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也越來越具有開放性,這雖然為大學校園注入了很多新鮮的元素。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負面影響,因為大學校園氛圍以及大學生價值觀念的改變,為不法分子提供了更多的可乘之機,這便在無形當中加劇了我國高校安全形勢的嚴峻性。
從社會大環境來分析,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與發展的關鍵轉折時期,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這一特殊時期對于大學生的成長是有著深遠影響的,當代大學生無論是在價值理念還是言行舉止方面都沒有一個成型的標準,他們喜歡張揚個性,非常注重自己的感受,一旦觸及自身便習慣性與人針鋒相對,習慣性以個性為說辭來處理問題,而很少運用理智思考,遇事容易沖動,也不懂得退讓,很容易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激化矛盾。這便會在無形當中提高了高校安全問題的發生概率。
影響高校安全的因素分析
信息時代帶來的安全挑戰
在信息時代,大學生每天都要接受非常龐大的信息量,一些積極正面、科學健康的信息拓寬了大學生的視野,滿足了大學生的好奇心,但是,龐大的信息量中還夾雜著很多負面或者比較消極的信息,這種信息的涌入讓大學生所接受的信息范圍便處于一種不可控的狀態,大學生很容易在其中迷失自己,諸如,受到網絡反動言論的鼓動、通過網絡交友平臺認識到壞人、受到色情錄像的誘惑等。這樣的信息會在無形當中影響著大學生在之前二十年里建立起來的價值觀念,甚至會有一部分大學生因為抵制不住這些信息的誘惑而誤入歧途。
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愈發嚴重
心理活動是影響高校安全的重要因素。一切犯錯或者破壞校園安全行為的源動力都來自于個人的心理活動。伴隨著現代人生活壓力的增加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在當前的大學生群體當中主要呈現出三類比較典型的心理矛盾:第一,他們在尋求自我空間的同時,又抑制不住自己的心理需求,他們非常渴望從別人那里得到理解,即心理閉鎖和尋求理解之間的矛盾;第二,他們內心對于現在的自己以及對未來的生活都充滿著很多美好的期望,他們懷揣著理想,想要為之奮斗終生,但是,現實生活中的平淡以及現實帶來的一次次打擊讓他們的心理開始出現扭曲,即理想性與現實性的矛盾;第三,大學生渴望獨立,想要擁有獨立的學習與生活權利,想要擺脫學校以及家庭的掌控,但是,他們并不具備獨立的生活能力,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都是依靠家里的錢來生活,他們一邊高喊自由,一邊卻切不斷對家庭、對學校的依賴,即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這三對心理矛盾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漸漸動搖他們的價值理念,這便給予了不法分子擾亂高校安全的機會,他們緊抓大學生的心理矛盾,制造不安全因素。
高校安全監管力度不足
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以及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增大,我國一些城市中的高校都開始向外遷移。目前,有很多的高校會選擇在郊區甚至是城鄉結合處建立新的校區。這無疑會增加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難度。其管理難度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新校區周邊環境不可控。新校區的建立,必然會帶動周邊服務型行業的發展。其中,也會有一些KTV、網吧、酒吧,眾所周知,這些場所中出現的人員都是比較混雜的,也是極容易發生打架或者斗毆事件的。大學生一不留神就很容易參與到這些關于生命安全的事件當中。
安全防控后備資源不足。目前,在一些高校中,雖然對學校的安全工作表示出了極高的重視,但是,因為資金的欠缺或者人員匹配不足等原因,而導致學校的監管工作遠遠不到位。在日常的校園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一些社會閑雜人員的身影,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校園盜竊或者其他安全事件的發生概率。
“互聯網+”模式下如何構建平安校園
巧妙借助新媒體的力量,喚醒大學生對安全的重視
當代大學生對于新媒體是有著極高的興趣的,因此,筆者建議各大高校可以緊密結合大學生的這一特點,從新媒體入手,建立適合大學生的安全教育方式,引起大學生對安全的重視。各大高校可巧妙借助新媒體的力量,創新和優化安全教育的方式。
舉例說明:各大高校在宣傳安全教育知識時,可以通過制作微課的方式來進行教育,而關于微課的拍攝過程,也可以要求大學生來共同參與制作,讓大學生真正感受到安全問題原來就發生在自己身邊,進而引起大學生的重視。此外,各大高校還可以組織一些關于安全教育的競賽,鼓勵大學生借助新媒體的力量,諸如拍攝一些與安全相關的小視頻或者微電影,寫幾篇與安全相關的文章發布到網上等等,學校將通過合理的評價機制來從中挑選出幾個最具教育意義的作品,給這些作品的制作者合適的獎勵。
拓寬網絡輿情渠道,建立校園安全動態信息網
安全是一切工作項目推動與發展的基礎,一所高校如果在安全工作上出現了問題,必然會影響到整個學校的聲譽以及實際工作的效率。關于此構建策略,筆者建議高校可以分成以下幾個層次來著手實施:
首先,高校領導者在做任何決策時,一定要將安全工作擺在首要位置,特別是一些與師生切身利益相關的角色,必須要保證決策的科學性。領導者要意識到,一旦一些決策觸及到師生利益的底線,那么極有可能在師生群體中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甚至可能會造成群體性時間,影響到學校的安全與穩定。
其次,各大高校必須要建立起安全動態信息網絡,充分發揮高校黨政、學工、宣傳等相關部門的價值,要確保這些部門能夠在第一時間內掌握學校成員的思想動態,能夠有效捕捉到一些不安定因素,通過科學高效的方式將一些影響安定的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
然后,高校要建立起網絡輿情渠道,高校中的網絡安全員必須要時時關注學校的輿論動向,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的節日、時間里,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明確安全工作責任制,深化責任體制
一般情況下,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是由學校的黨委以及行政部門來負責組織開展的,在工作開展之前,必須要將安全管理工作的具體責任進行明確,有些安全工作或者任務可以細分到具體責任人身上,這樣對于校園安全工作的推動與開展來說會產生非常大的幫助作用。
此外,高校必須要進一步深化安全管理工作的責任體制,要確立一級中心、二級統籌,三級執行的明確責任體制,關于此類責任體制,具體進行解釋:一級中心,即建議以高校黨委為中心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心;二級統籌,即由高校下屬各二級單位,也就是各部門來分別按照黨委指示來分頭負責統籌和把控工作的開展與實施;三級執行,即各部門下的各科室或者各個年級負責具體任務的執行。每一級別都要將安全管理工作的責任落實到具體負責人的身上,確保安全管理的任務能夠落實到細節上面。
結語
綜上所述,構建平安校園是當前各大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各大高校都在積極致力于安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設,但是,信息化建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其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推進與溝通的過程。各大高校必須要做好長期奮戰的準備,要確保與平安校園相關的每一項工作都得以全面高效的完成。
(作者單位:江蘇商貿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金健宇,馬嘉林,方丹丹.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互聯網+”時代的平安校園建設及應用[J].中國教育網絡,2017(06).
[2]張善紅,王寶堂,房喜峰.高校平安校園建設的調查與對策研究——以S學校為例[J].價值工程 ,2017,36(18).
[3]黃發友,陳莎莎,衡欣.高校平安校園建設現狀的調查分析及對策——以F大學為例[J].高校輔導員學刊 ,2017,9(01).
[4]黃發友,余慧莉,滕培秀.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高校平安校園建設長效機制構建[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