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慶 王虹 杜林冬 姚路明 劉蓓蓓
摘 要:借鑒冰山模型“勝任素質”管理理論,高校應從抓育人重培養、抓問題重導向、抓服務重協同三個方面,圍繞思維、知識和能力培養創新創業“勝任力素質”,并從四個方面對創新創業人才素質提升路徑進行深入探索。
關鍵詞:高校;創新創業;人才素質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國家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新時代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新發展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立離不開科技,包含著對創新創業型人才的深切訴求。
高校作為國家和社會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基地,肩負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承擔著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重任。如何培養新時期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提升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為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撐,是擺在當前高校發展的重要課題。
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勝任素質”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利蘭(David McClelland)在1973年提出了重要的理論模型——冰山模型,該理論模型根據成員個體差異不同,將個人素質一分為二即“冰山以上部分”和“冰山以下部分”,“冰山以上部分”是較容易被了解和測量的內容,包括知識和技能,能夠通過外界進行改變和發展;“冰山以下部分”為內在的難以測量且不易被外界影響改變,包括社會角色、自我概念、特質(性格)和動機。根據麥克利蘭(David McClelland)冰山模型的有效利用,不同類型的工作對個人素質要求不同,需要確定具體工作崗位需要的勝任素質,然后進行綜合測量檢驗,制定具體有效的應用方法。冰山模型關于“勝任素質”的管理理論為高校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有益借鑒參考,高校實施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應充分挖掘學生“冰山以下部分”的社會角色、自我概念、特質(性格)動機等隱性素質,提升高校創新創業人才綜合素質,為國家經濟轉型升級和社會協調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高校創新創業人才素質培養策略
高校培養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是以“培養具有創造性的全面發展的人”,基于創新創業人才“勝任素質”,通過教與學,培養學生掌握創新創業基本知識,訓練其管理思維、創業思維、問題導向思維和批判性思維,使其具備在未來不確定時代和環境下的對創業機會的把握和對事業的領導能力。思維、能力和知識三個維度我們理解為創新創業人才的核心素養。獲取知識是培養能力的基礎,思維訓練以知識獲取和能力提升為前提,能力提升則為知識的獲取和思維訓練的目標升華。當前國家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在快速迭代和日益競爭的時代背景下,只有具備創新創業核心素養的人才,未來不確定環境下適應力更強,更能敏銳發掘市場動向,把握創業機會,勇于創新并敢為人先。高校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勝任力”核心素養需把握幾個方向。
抓育人重培養
堅持育人為本,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開展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觀念主題大討論,樹立先進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明確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全面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應當面向全體所有在校學生,以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為先導,融合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強化創新創業實訓實踐,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綜合創新素養,協同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相關工作,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抓問題重導向
堅持問題導向,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豐富和完善課程設置,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措施,推進教育教學、科學研究與實習實踐緊密結合,突破人才培養薄弱環節,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對照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要求,結合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全面查找剖析在思想、教育教學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形成問題清單,制定整改方案,建立整改臺賬,狠抓工作落實,補齊人才培養短板。
抓服務重協同
高校應高度重視創新創業資源與要素集聚,推進政府、企業等社會力量與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協同育人機制,完善高校內部各相關部門的協同育人機制建設,集聚創新創業教育要素與資源,強化一把手工程,統一組織領導,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基地,推進校企產學研合作,構建相關單位部門齊抓共管、全員參與的育人體系,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創新創業教育和學生創新創業的良好生態環境,努力為高校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提供有效服務和支持。
高校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素質提升有效路徑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目的是立德樹人,創新創業人才素質提升更是一個復雜工程,需要科學決策、內外聯動、部門協同、學科融合、系統推進。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強調,“要把推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服務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發展新動能的根本需要,作為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作為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
更新創新教育理念 完善人才培養體系
高校應積極響應創新型國家建設和人類知識經濟時代,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意識,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重視學生主體創新潛能開發、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的挖掘喚醒,注重人的主體精神和創新人格構建,推進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提升。高校應與時俱進,樹立創新教育理念,將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列為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地位,以提高人才質量為目標,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與學習動力,培養學生批判思維、質疑精神和求知探索的思維習慣。
創新人才培養機制 完善資金政策體系
科學的人才培養機制是造就人才成長的沃土,是提升人才素質的法寶,創新型人才培養和素質提升離不開健全的機制和資金政策保障。高校應結合人才培養定位,緊跟市場需求,強化人才培養特色,推進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間的協同,促進校內學科專業間協同培養,探索建立多元協同和跨學科專業交叉融合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新機制。積極探索高校與政府、高校與企業、高校與高校、協同育人新模式,拓展整合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加大人才培養投入力度,推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健全課程體系 提升師資隊伍素質
建設各年級階段相互有效銜接、層層遞進、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群,將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專業課程內容完美融合,面向全體學生分層分類開設創新創業系列必修和選修課程;充分利用互聯網+手機新媒體等新技術搭建豐富多樣的網絡學習平臺。強化創新創業師資隊伍能力提升,優化創新創業教育的考核評價,健全創新創業師資獎勵激勵機制,完善教師培訓制度,增強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意識和能力。
發揮基地平臺作用 強化創新創業實踐
高校應多措并舉搭建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實習實踐實訓平臺、眾創空間、創業孵化園和科技園區等科技創新實踐基地,并實時面向所有學生開放提供鍛煉機會,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平臺支撐,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科研課題、發明專利和創新創業類競賽等科技活動,不斷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
基金項目:河北省教育廳青年基金課題“‘冰山模型視角下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素質提升研究”(項目編號: SQ171060 );河北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課題“工科高校‘五位一體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研究”(項目編號: GJXH2017-84);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課題“高校畢業生‘精準就業服務體系構建研究”(項目編號: JRS-2016-1112 );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研究課題“工科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策略研究”(項目編號: JRS-2017-3110); 2017年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就業創業專項)課題“高校大學生眾創空間的發展定位與建設路徑研究”(項目編號:JYCY201718);河北建筑工程學院校級教育教學研究項目“校企協同背景下高校眾創空間服務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
(作者單位:河北建筑工程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