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輝
摘 要: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開展本研究,通過對大量文獻資料的查閱與分析,運用歸納、總結、推理、演繹等邏輯分析方法對我國體育管理體制現狀與問題、我國體育管理體制改革必要性、我國體育管理體制改革路徑等問題進行研究分析。研究結果:新時期的我國體育管理體制改革需要進一步順應時代發展需要、立足我國國情吸取過去發展改革中積累的經驗與教訓、不斷借鑒西方發達國家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發展的成功經驗、創新我國體育管理體制的內容與方法,從而最終推進我國體育管理體制改革取得實效,實現我國體育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的現代化。
關鍵詞:體育管理;管理體制;改革;創新;現代化
一、前言
體育管理體制改革是我國在1978年以來全面深化社會主義改革、提升我國體育發展水平和國民體質的重要環節,在我國體育事業發展進程中居于關鍵性地位,然而由于長期以來計劃經濟體制背景下體育事業發展“舉國體制”的影響造成了我國體育部門之間根深蒂固的權益劃分,體育管理體制改革作為“觸及靈魂”、涉及利益的工作必然受到多重阻力。體制作為一種嚴格規定的組織形式和資源配置的方式,其變革必然帶來從組織形式到資源配置的重新洗牌,而體育管理體制又涉及到了體育管理的機構設置、相關法律政策、體育組織形式等內容,因此其改革發展仍然任重道遠。
舉國體制作為我國在計劃經濟體制背景下發展體育事業的體育管理體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確實發揮了社會主義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為我國的體育事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推動力,特別是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后我國推行了“奧運爭光”計劃,這一計劃在舉國體制的背景下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我國一躍成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體育大國。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中國奧運代表團狂攬51塊金牌,雄踞金牌榜榜首更是成為我國舉國體制的巔峰之作,同時在我國掀起了新的更高的體育運動浪潮,為我國體育事業在新時期的發展掀開了新的一頁。然而在后奧運時代我國體育運動的發展重心需要從競技體育向群眾體育轉變,從“奧運爭光計劃”向“全民健身運動”轉移,其核心就是要推動我國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的成功轉型。在這一過程中就需要綜合開展體育管理體制的改革,在競技體育管理制度改革的同時還要開展體育產業管理體制改革,推進我國體育事業的市場化、職業化和社會化進程。
二、我國體育管理體制現狀問題及改革必要性
(一)我國體育管理體制現狀
體育管理體制不僅包括了對于競技體育管理的體制機制,更涵蓋了體育事業發展的社會化、市場化進程,也就是對于體育產業管理的體制機制。我國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來,體育產業的市場化進程不斷深入,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強化,群眾體育運動開展水平不斷提高,為我國體育事業的長遠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動力。總體來看,我國體育管理體制現階段呈現出循序漸進、和諧發展、以人為本、面向市場等幾個特點,這些特點保證了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正確發展方向,為我國體育管理體制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首先,我國在改革開放以來體育事業發展進程中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從城市到農村的體育一體化基礎設施基本形成規模,城市新建小區、農村公共文體活動場所等基本都按照相關規定建成了能夠供居民健身、娛樂需要的健身器材、健身場所等。
其次,我國體育產業發展不斷進步,體育商品、體育彩票等市場正在得到積極有利的開發。包括體育保健食品、藥品,體育健身器材,體育運動場館社會化運營和體育彩票等在內的各種體育產業正在有序發展,為我國體育管理體制的改革發展帶來機遇。
再次,我國競技體育水平的持續提升為體育管理體制改革帶來了強大助推力。我國體育代表團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和其他各單項體育世錦賽、世界杯、亞洲杯、亞錦賽等國際競賽中持續取得好成績,使得體育運動在更大范圍內受到關注,
(二)我國體育管理體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我國體育管理體制機構設置不合理,工作效率較低。由于計劃經濟體制背景下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全靠國家體育總局和各地體育局等行政部門,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面臨很多問題無法得到及時有效解決的情況。這一方面是體育管理機構設置不科學,體育局“身兼數職”,在面臨問題時難以分身,同時缺少對于體育產業管理的經驗,很多時候對于體育產業管理經驗不足,再加上體育產業相關行業協會數量不足、作用發揮不夠,給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其次,我國體育管理部門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職權范圍不明確的現象,特別是政府與市場關系處理不好,影響體育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很多地方體育社團、體育系統等與地方體育局等存在價值取向不同,且二者之間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等問題,加劇了我國體育管理體制方面的局限性。
再次,我國體育管理體制在競技體育與體育產業發展中存在結構失衡現象。包括各地體育局在內的體育主管部門,重視競技體育成績,忽視群眾體育開展;重視職業體育訓練,忽視體育市場開發,同時對于體育表演、體育商品、體育旅游等方面重視程度不夠,影響了體育管理部門功能的發揮。
此外,在我國體育管理體制中還存在著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政策不及時,市場發展不均衡等問題,亟待解決。
(三)新時期深入改革體育管理體制的必要性
首先,體育管理體制改革能夠為我國體育事業發展帶來新的活力與更加強大的動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我國新時期改革發展的目標是實現“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因此推進我國體育管理體制改革必須始終沿著促進體育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方向深入推進。體育管理體制改革能夠不斷激發管理體制的自身潛力,向內挖掘體育管理體制的自身活力和創新動力,從而為改革帶來更大的紅利。
其次,推進體育管理體制改革是現階段解決存在于我國體育管理工作中諸多問題的必由之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至今在管理體制內部出現了諸多矛盾,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化解矛盾、解決問題,從而實現體育管理體制的自我完善,為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帶來更大的制度優越性。
三、我國體育管理體制改革路徑
(一)堅定改革理念和改革信心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應該深刻認識到,只有深化體育管理體制改革才能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長遠發展,只有牢牢樹立改革創新的發展理念才能真正為我國體育管理體制的自我變革與自我完善提供堅實的保障。無論是體育管理者還是體育從業者都要認識到在我國推進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的目標就是要實現體育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的現代化,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強化改革信心就要看到改革的光明前景,通過在改革過程中一系列的連環有效措施,推動現有體制的自我革新,從而建立一支清正廉潔、工作高效、認真負責的體育行政干部隊伍。
(二)推進體育管理體制改革中的理念創新與手段創新
創新是我國推進全面改革的題中之義,因此在體育管理體制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必須要始終堅持創新理念,推動手段創新,從而推動體育管理體制的旺盛生命力的再次展現,為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要實現體育管理體制的創新首先就要求轉變政府體育職能,在體育事業發展中引入新的體育管理主體,重視體育的社會化和職業化發展方向,確保我國體育事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健全發展。應該進一步調動體育社會組織作用的發揮,通過非營利性的體育社會組織在開展群眾體育運動和社會體育活動中的作用來彌補政府與市場在體育管理中的不足。以非營利性體育社會組織為主體的第三部門在我國體育管理體制中能夠發揮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拓寬資金渠道,由于我國在發展體育產業時國家財政投入有限,而體育產業的市場化發展又需要大量資金,第三部門可以通過其社會號召力為體育事業發展提供更多需要的資金以彌補體育行政撥款的不足。第三部門在彌補政府和市場失靈方面還能夠發揮其他作用,其作為我國體育發展的多元化主體之一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在法律允許范圍內開展獨立活動,從而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提升全體公民對于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的參與度
體育管理體制改革是植根于我國社會主義改革的整體中的,必須要緊緊跟隨我國全面改革的大方向,這也為全體公民參與體育管理體制改革提供了機遇和要求。一方面可以通過多種手段的公民教育活動提升公眾對于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的認知和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認識,帶動公眾對于我國體育事業的熱情和參與主動性,特別是要利用微博、微信等新興事物提升公眾對體育活動的參與度。具體到體育管理體制改革中可以建立渠道讓更多公眾參與到體育行政反腐敗、群眾路線等活動中,提升公眾的參與力度。另一方面可以通過不斷增強公眾的監督意識來促進我國體育反腐機制的良性運作。反腐是我國當前社會的熱點話題,在改革體育管理體制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也會出現腐敗問題,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肖天落馬正說明了我國體育管理體制改革必須要緊繃反腐這根弦。通過增強公眾的參與度能夠有效加強反腐力度,讓權力在公眾的視野中運行就能夠極大程度地確保權力的合理使用。當前網絡監督渠道日趨完善,各種形式的公眾參與也越來越成為構建廉潔政府的助推器,因此要不斷拓寬公眾參與渠道,引導全體公民有序參與到我國體育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的民主監督中,從而為我國體育管理體制改革取得實效提供強有力的幫助。
四、結論
推動我國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發展是實現體育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需要不斷擴大參與主體,創新改革理念與改革途徑,取得改革實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有效推進我國體育事業的長足進步。平衡競技體育發展與群眾體育開展的關系,推動我國體育產業發展進步,調整體育產業結構,不斷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努力推動體育經濟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從而促進我國體育治理的現代化進程不斷深入。
參考文獻:
[1]董超.體育管理體制改革必要性及路徑探討[J].公共治理,2014,07,(07):54-56.
[2]宋清,金育強.我國體育產業管理體制改革途徑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05,(05):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