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賽華
摘 要:在新時代市場經濟的不斷推動下,大學生整體的幸福指數已經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依然有部分同學存在各種心理方面的問題。有偉人曾說過,社會就像要個大染缸,它可以把本身干凈的人染的面目全非,這句話雖有些極端,但其實蘊含一定的道理。進入大學之后的學生,面對社會上的誘惑比較多,如果沒有及時的進行心理層面的疏導,很容易出現問題。實踐也證明,用心理學方面的知識能夠更加有效的幫助高校輔導員展開學生管理工作,本文將從心理學視角探討關于高校輔導員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心理學視角;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教育管理;策略
前言:英國著名作家——查爾斯·狄更斯在他的代表作《雙城記》中有一句話是這樣寫的:“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雖然這句話寫于上個世紀,但筆者認為非常適用于21世紀的中國。目前國家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城市高樓林立,街邊巷尾皆是姹紫嫣紅,連全國各地的大學都建設的別具特色,這個時代很精彩,很有挑戰,但也容易令人心靈迷失,特別是對于經歷過高考的大學學子。新的學習環境、人際關系甚至是戀愛方面的糾紛,都足以摧毀一個大學生的心理防線。為了保障眾多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開展基于心理學視角下的高校輔導員教育管理工作十分有必要。
一、開展基于心理學視角下的教育管理工作的意義
在互聯網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大學生的業余生活也有了更多的選擇,在經歷過硝煙彌漫的高考之戰后,他們的心理各方面都比較容易松懈。新時代的大學生,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內心敏感、外表佯裝堅強的,有時候面對現實與理想之間的落差,很容易導致某些極端行為,甚至得上諸如抑郁癥之類的心理疾病。這時候,讓輔導員在大學開展基于心理學視角下的教育管理工作就顯得特別有意義了,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可以保證大學生的心理品質
我們的高校輔導員,一般情況下都可以輕易的跟學生打成一片,很容易聆聽到來自他們心靈深處的一些困惑,這時候開展基于心理學視角下的教育管理工作就非常有意義了,這可以幫助大學生保持健康、積極的人格品質,減少負面情緒對學習的影響。
(二)可以及時的開導學生
在高校輔導員運用心理學開展教育管理工作的時候,還可以對那些心理已經存在諸如失戀情緒、過度自卑、易焦躁、自殘等等各方面的心理問題及時的進行心靈開導,引導他們盡快走出心靈的陰霾,讓他們感覺到這個世界并不是他們所想的那樣絕望,那些心理存在問題的同學一般都會感覺自己很孤獨,而輔導員的出現無疑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有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總的來說,大學時期的心理輔導教育管理,可以在學生心理尚未“病入膏肓”之時就展開教育工作,以防他們越陷越深,并幫助讓他們盡快恢復正常的學習生活。
(三)創建積極向上的整體校園環境
我們中華民族一向都是非常注重團體力量的,特別是集體主義特別盛行的大學校園,在大學時期我們很容易看到三五成群的同學圍在一起,他們一起去圖書館查閱資料,一起在球場打籃球等等。在大學時期開展心理層面的教育管理工作,可以很好的把控一整個學生集體,讓彼此之間都充斥著正能量,輔導員在其中可以團結大家互相幫助,互相促進,讓整個校園環境生機盎然。
二、關于高校輔導員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用心理學理論建立和諧的知己關系
一名優秀的高校輔導員,往往都能成為大學生的知己好友,他們彼此之間是可以互吐衷腸的,他們有時如摯友,有時如師生。心里學理論里面提到,輔導員一定要知道如何尊重學生,認定他們是獨立、有主見、有自我追求的個體,身為輔導員一定要懂得如何從摯友、協助者、老師等多個角色之間靈活轉換,當了學生內心有負面心理活動的時候,輔導員要及時的擦覺,并積極的將其處理,千萬不要擺著一副“我是兄長”或者“我是輔導你的老師”的架子。很多同學都是第一次離開家獨自去遠方求學,無論是寒門子弟或是富家公子,輔導員一定要一視同仁,不要搞特權主義,當他們想家的時候可以把自己的一些輕身經歷與之分享,用一種感同身受的方法感化他們,讓他們心里感覺溫暖。總體來說,輔導員一定要建立一種和諧的知己關系,幫助學生構建更為完善的人格,保障他們的心理健康。
(二)善于傾聽,做學生的“耳朵”
從心理學視覺來看,傾聽是最常使用到的一種咨詢方法。事實上,這種咨詢方法也可以將其運用到高校輔導員的實際教育管理工作當中去,在與同學相處的時候,把自己化身為“耳朵”,通過合適的心理學技巧讓學生吐露心聲,從中尋找更好的談話動機。在傾聽的過程中,輔導員自己的定力一定要夠足,不要聽到一半昏昏欲睡或是開小猜,要時刻保持全神貫注。與此同時,在聽的過程中也要善于思考,通過學生心理的一些“小秘密”去找尋心理問題出現的根源,從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另外有一點非常重要,千萬不要在學生傾訴的時候打斷他們,要讓他們把話題一直說透徹,即便到談話的最后也不要妄下各種評斷。總之,要想讓學生徹底的敞開心扉,輔導員一定不要主觀臆斷任何事情,要保持耐心,做學生的“耳朵”,幫助他們把自己的心病說出來。
(三)幫助學生樹立理性信仰
大學時光彈指一揮,有很多學生從進入校門開始就一直在擔心自己的就業問題,他們害怕畢業之后沒有工作,無法回報父母。而還有一部分同學,他們天天泡網吧打游戲,虛度了許多時光,臨近畢業方覺大學時光太短。于是乎,他們有的出現心理焦躁,內心感覺迷茫,沒有方向感;有的慌亂于自己的學業不扎實,內心非常害怕面對殘酷的社會競爭等等,諸如此類的各方面心理問題,高校輔導員一定要善于總結問題的關鍵所在。其實,無論出于什么樣的心理障礙,大抵都是因為內心沒有樹立正面理性的信仰,輔導員這時候要對不同類型的同學施以不同的心理治療,給他們樹立起理性的信仰,讓他們明白所有的困惑與迷霧終將被我們的信仰擊敗,亦如西格里夫·薩松的那首詩:“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
三、結語
綜合以上內容所述,心理學之于高校輔導員教育管理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學時期的學生,各具自己的心理特征,有時候即便是大學教師都很難真正的了解到他們的內心世界。這時候,我們的高校輔導員應該扎實掌握相關心理學理論,將其運用到實際的學生管理與教育管理工作當中,為迷茫的他們指引一條光明的出路,帶他們走出心靈的沼澤。文末,祝愿所有的高校輔導員都可以圓滿完成自己的教育管理任務。
參考文獻:
[1]江涌.[1].大學生安全隱患的誘因和教育管理的對策.教育教學論壇,2015,0(7);21-22.
[2]劉詩意.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問題和對策探討.祖國,2017,0(19);198-198.
[3]張慧[1].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在大學生教育管理問題中的應用研究.亞太教育,2015,0(23);209-209.
[4]黃利華.心理學理論在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應用.現代職業教育,2016,0(34);18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