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元媛 王廷珍
【摘 要】:體驗式教學是護理課堂中的主要教學模式。本文闡述了體驗式教學的概念,從開展實踐探索活動、創設護理教學情境以及完善互動交流體系三個方面分析了體驗式教學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方法,旨在為教師提供理論性的參考意見,提高護理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確保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增強實踐能力。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護理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R5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9--01
引言:護理課程的性質是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這也對護理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體驗式教學的內容是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恰好與護理教學的核心思想不謀而合。教師要結合傳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運用體驗式教學法改進以往的教學模式,豐富課堂內容,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 體驗式教學的概述
體驗式教學即是引導學生深入到實踐活動中更好的消化和吸收知識的過程,能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和主動學習能力,真正意義上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探索的結合,滿足了當前教學改革的核心思想,對護理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主導作用。實際操作流程為: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制作視頻課件讓學生初步了解課堂內容,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再鼓勵學生課下搜集相關資料自行完成課件的制作,在過程中梳理重點、難點和疑點。除了理論知識的掌握,還要創設情景課堂,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有條件的情況下學校要與醫院聯合開展實踐活動,對學生知識的滲透起到鞏固和檢驗的作用[1]。
體驗式教學又分為很多種,其中的循環式體驗教學中包含了很多個學科,比如心理學、哲學等,顧名思義這種教學模式具有重復性的特點,主要由體驗流程、消化理解、理論生成和總結檢驗幾個環節構成,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是護理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手段。
二 體驗式教學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一)開展實踐探究活動
傳統的護理教學以理論灌輸為主,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缺少主觀能動性,與以生為本的思想背道而馳,嚴重抑制了學生的發展,這種填鴨式課堂也導致了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不平衡的現象。實踐是檢驗理論的唯一標準,而護理又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因此教師要轉變以往的教學思想,重視陪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其以后的就業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首先,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設計實踐問題,在活動結束后將其作為考察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標準。需要注意的是提出的問題要與學生的認知能力相符,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盡量選擇考察性和開放性強的問題;其次,要引導學生深入到實踐活動中,以演示和指導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護理技能;最后,要求學生上交實踐報告,通過報告內容的反饋了解到學生實踐過程中的疑點和難點,便于以后的課程中側重點和針對性更強。
以臨床護理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病床旁示教,讓學生走出課堂,近距離的接觸護理工作,還要鼓勵學生去嘗試體驗,通過與患者的溝通交流了解病情,采取科學的護理辦法,遇到問題要及時請教老師,從而提高學習的實效性。
(二)創設護理教學情景
以往的護理課程過于枯燥和乏味,學生很容易出現厭煩心理,注意力也很難集中,教學效率自然不高。現代化技術的發展給教學領域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模式,完善課堂內容,使課堂富有趣味性和體驗性。比如制作動畫,播放演示視頻等,節省了傳統課堂中大量理論鋪墊占用的時間。除此之外,角色扮演也屬于教學情景中的一種表現形式,教師可以選擇幾名同學分別扮演醫護人員、患者和患者家屬,演示咨詢、診斷和治療等過程,再通過與病患家屬之間的互動促進醫患關系的和諧穩定。比如教學案例中的患者信息為:女,70歲,患有肺結核,身高163厘米,體重42千克。教師根據案例創設兩個情境,其一是護理人員幫助患者更換床位并翻身側臥;其二是帶領病人去拍攝胸片。通過情景的模擬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操作能力,達到提高課堂參與度的目的[2]。
(三)完善互動交流體系
互動交流是實現知識共享和利用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在課堂上開展合作學習,增強學生的協作力和凝聚力,將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比如教師提出問題:在護理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案例中患者的具體護理流程是什么?學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歸納出準確答案:“首先需要注意病房的環境和病人的情況,在護理過程中要解釋清楚治療目的、過程和配合途徑;其次,要照顧到患者的感受,在獲得患者認同后方可展開護理操作;再者,要避免交叉感染情況的出現,保持護理過程的潔凈衛生;最后,要確保病人的舒適程度。”根據教學情境的案例,具體的護理操作為:“安置體位、更換床位、翻身側臥和平車運送患者去拍胸片。”在回答過程中吸取他組的長處彌補自身的不足,從而實現對知識的完全滲透和理解。教師在過程中要起到引導和指正的作用,一旦學生存在思想誤區要及時提出,避免錯誤觀點阻礙知識的吸收。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針對課堂內容與學生展開總結性的交流,既要對學生的體驗情況做出評價,又要鼓勵學生對教學模式提出意見和建議,為以后的教學規劃提供理論性的參考依據。還要引導學生進行生生互評,取他人所長補自己之短。
結論:總而言之,在護理課堂中運用體驗式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完美結合,幫助學生深入到護理流程中,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在以后的教學中,教師還要不斷探索體驗式教學的可能性,引進先進的教學技術,為護理領域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馬翠翠.體驗式教學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現狀與進展[J].才智,2018(08):152-153.
馬愛琴.體驗式教學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長江叢刊,2018(03):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