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金霞
【摘 要】目的:探究中醫特色護理在癌性疼痛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癌性疼痛患者60例,隨機分為行常規護理對照組(n=30)與并行中醫特色護理干預實驗組(n=30),對比護理效果。結果:中醫特色護理實驗組癌性患者疼痛程度明顯輕于常規護理對照組癌性患者,P<0.05。結論:對癌性患者行中醫特色護理可有效緩解癌性患者臨床疼痛癥狀,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有助于和諧護患關系的構建,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中醫;特色護理;癌性疼痛
【中圖分類號】R47.1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0-0-01
據相關統計顯示,大約有五到八成的癌性患者疼痛病癥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所以,護理工作人員與醫師采用采取各種干預措施來減輕癌性患者的疼痛是一個重要課題,同樣也是惡性腫瘤的整個治療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環節[1]。中醫是我國的醫學寶藏,在華夏五千多年的歷史上均發揮著巨大作用。為此,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本次研究我們將中醫特色護理應用于癌性疼痛患者的護理之中,對比分析了與常規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癌性疼痛患者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n=30)與實驗組(n=30)。對照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21~65歲,均數(41.6±3.8)歲,實驗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22~65歲,均數(42.1±3.2)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基礎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所選患者均未見重大臟器疾病及精神疾病,研究前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簽訂了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包括入院指導、藥物護理、心理疏導和用藥指導等,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并行中醫特色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包括:其一,遵醫囑行內服中藥護理,中醫可以根據癌性患者具體的臨床病狀來針對性的進行護理治療,考慮患者體內屬氣陰兩虛、癌毒熾盛、痰瘀互堵,內服中藥護理應以扶正祛邪、解毒疏堵為主,其中扶正可用女貞子、太子參、豬苓等有提高身體機制免疫力的中藥,解毒與祛邪可用半枝蓮、金銀花與白花蛇草等具有抗癌藥性的草藥,同時需與當歸、半夏、雞血藤活血等藥物干預,不同的癌癥,所需用藥亦不同,具體情況應遵醫囑確定[2]。其二,中藥外用護理,其主要包括中草藥足浴、中草藥膏等各種護理治療措施。其中中草藥足浴是將相關草藥熬湯取液來泡腳。許多患有癌性疼痛患者都有因疼痛而無法入眠與惡心嘔吐等常見癥狀,而中草藥足浴法便是針對以上患者反應,簡單有效的護理措施。針對癌性疼痛的中草藥足浴法,所用藥物均具有活血化瘀與溫體通經等功效,例如:乳香、元胡、艾葉、紅花等均是中草藥足浴常用藥物。中草藥膏法一般常用硬膏,硬膏一般由冰片、山梔子、薄荷等常見具有止疼消瘀功效的藥物構成。中草藥膏的具體護理方式:將藥膏敷貼癌性疼痛患者疼痛之處,敷貼時長一般為四到六小時,而在敷貼藥膏之前需將患者疼痛部位清洗干凈,并進行消毒處理,每個疼痛部位每次用藥膏半貼或者一貼藥膏進行敷貼,視患者具體病情而定,此外,此中草藥膏每天只能敷貼一次,一周為一個療程,在敷貼時,必須注意到過敏體質與皮膚破損患者的具體情況[3]。其三,針灸穴位護理,針灸護理法對于各種疼痛病狀都有良好的止痛作用,而對癌痛也有著不凡止痛效果,根據中醫藥理原則,對不同癌性疼痛患者,分情況分析疼痛部位,最后選擇最為合適的針灸穴位進行護理治療。例如:扶正壯體一般取足三里與關元大穴,肝癌患者需再取肝腧與太沖穴位進行配合治療,肺癌患者需取肺腧與尺澤穴位配合治療,胃癌要取胃腧與中脘穴位配合治療。其中止痛穴位需針灸太沖與合谷大穴,其肝癌患者再配上陽陵泉與期門穴位,肺癌患者配上列缺與孔最穴位治療,整體來說,針灸法必須視患者具體情況,主穴與配穴相互配合治療。針灸每日一次,一周為一個療程,每次針灸需留針二十分鐘。
1.3 觀察指標 對比對照組與實驗組患者在護理之后的疼痛程度,此研究使用NRS疼痛評分法,0表示無痛;1~3表示輕微疼痛,表現為稍微疼痛,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4~6表示中度疼痛,患者表現為難以忍受,需要以藥物維持日常生活;7~9表示重度疼痛,患者表現為不能忍受,無法正常生活;10表示極度疼痛。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資料均以SPSS21.0軟件包進行處理分析,設定P<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疼痛程度輕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3 討論
癌性疼痛,簡稱癌痛。指的是惡性腫瘤細胞通過轉移、壓迫或擴散相關組織,在惡性腫瘤的整個治療過程中間接或者直接引起的疼痛。癌性疼痛病癥是所有惡性腫瘤患者進入中期與后期的最常見癥狀,同時也是最為痛苦的癥狀,對患者的身體與心理有著雙重折磨。此癥狀嚴重影響惡性腫瘤治療效果與患者的生存預后。隨著國內居民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惡性腫瘤的發病率不斷增加,伴隨而來的癌性疼痛病癥隨之而來,其發病時患者表現為極度疼痛,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與病情治療。目前常規性護理法治療癌性疼痛效果一般,且常規止痛藥物容易使患者產生依賴性與成癮性。而中醫特色護理是結合我國傳統中醫藥理,對癌性疼痛患者進行中草藥內服、中草藥外敷、針灸護理治療。與常規性護理方法相比,中醫特色護理有著更為專業性、針對性、高效性等特點。
綜上所述,在臨床癌性疼痛患者時,采取中醫特色護理方式,可以有效地減輕患者疼痛感,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畢晶,王佛有,馮繼紅.34例消癌止痛散穴位貼敷止癌痛的護理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16,31(14):2124-2125.
吳燕,高晗.中醫護理臨床路徑在中晚期癌癥患者靈性健康促進中的效果[J].廣東醫學,2017,38(24):3861-3864.
李運林.癌癥患者疼痛的特點及護理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38):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