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嬌
【摘 要】目的:探討預見性護理在降低血液透析過程中低血壓發生率的效果。方法:將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進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抽簽方法隨機地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預見性護理干預。結果:觀察組低血壓發生次數、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血液透析期中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可有效預防低血壓并發癥的產生,強化血液透析效果,值得在臨床護理中加以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血液透析;預見性護理;低血壓;發生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o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hypotension during hemodialysis. Methods: 120 patients undergoing hemodialysi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lottery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incidence and incidence of hypotens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during hemodialysis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hypotension and strengthen the effect of hemodialysis.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in clinical nursing.
Key words: hemodialysis; predictive nursing; hypotension; incidence
【中圖分類號】R22.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0--01
低血壓是血液透析治療中最常見的并發情況,特別是老年患者一旦出現低血壓情況將會造成血流不足,影響透析治療效果。相關研究[1]表明,透析患者一旦出現低血壓,其心律失常的風險較大,病情危急者殘余腎臟功能急劇降低,不利于患者透析治療的質量。相關研究[2]指出,對于血液透析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預防低血壓的出現,從而提高治療效果。基于此,本研究提出采用預見性護理干預,并同常規護理進行分組對比,驗證其降低低血壓發生率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抽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科室接受血液透析的120例患者,透析頻率為每周 3次,對各種藥物無過敏、禁忌癥,積極配合治療,且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其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55例;最小年齡24歲,最大年齡73歲,平均年齡(55.4±2.5)歲。 按照抽簽方法隨機地將其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經統計學分析得知,兩組一般資料數據對比未見差別,不會影響本次統計數據。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具體操作為:入院后,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情況合理安排病房,科學指導飲食,囑咐其盡量減少水分含量高的食物,控制鹽分攝入量。同時,對患者體重進行嚴格監控,其增長幅度不得大于1kg/d,每次的超濾量低于患者體重的4%一5%,并定時評估患者的病情,基于其水腫情況和營養攝入情況,對體重進行有效調整,多攝入維生素、蛋白質豐富的食物,逐步提高人體抵抗力與免疫力,告知患者治療過程中不得大量進食。另外;指導患者合理服用降壓藥,針對低血壓風險較大的患者應加強藥量的控制,透析前應降低藥物劑量或停止服藥。護理人員應對透析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問題進行有效處理,確保病房良好通風。
1.2.2 觀察組 (1)心理護理。保持透析病房空氣的流通,全面消毒,將病房內的溫濕度控制在適宜范圍內,并為患者播放一些能夠讓情緒舒緩的音樂,將血液透析患者的緊張、害怕心理得到有效緩解,同時把血液透析的方式和操作步驟告知患者,使之了解為其治療的醫生和護理人員,及時解決患者存在的疑惑,給予其關心和鼓勵,使之以一個好的心態參與到治療過程中。(2)血壓護理。有效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采取床邊基礎監護模式,并對患者的T、P、Sa(O2)、R、BP等指標進行動態監測。血液透析前半小時,應每隔10min對患者的血壓進行檢測,等到上機后稍微延長患者的監測時間。如果超濾量超標時,則會誘發低血壓,所以護理人員應基于患者的具體情況設定合理的超濾量和超濾速度,并實施循序漸進的方式,對患者的超濾率進行調整,引血時盡量將血流量控制在50—80mL/min,上機后則可將其調整為150—300mL/min,每隔半小時對患者的出入液量進行記錄,以此為依據調整BP[3]。低血壓癥狀嚴重時,可實施靜脈補液、使用血管活性藥物等處理方法。
(3)預防護理。護理人員應認真分析患者可能出現低血壓的誘發因素,制定有效的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可采用控制透析液溫度來強化患者心血管穩定性,透析液最佳溫度控制在35—36.5℃,可有效預防低血壓的出現。對于身體素質較差的患者而言,可適當增加透析次數,采取序貫超濾方法進行透析,則先調整透析液鈉離子濃度為145—150mmoI/L進行透析3—3.5h后調整透析液鈉離子濃度為130—135mmoI/L透析1h結束,或者可采取鈉梯度法透析,即設置透析時的透析液鈉梯度,開始為150—155mmoI/L后逐漸降低到140mmoI/L。
(4)低血壓的處理。若患者透析前,收縮壓在100mmHg以下,則需對其血壓變化予以嚴密監測,通知在透析前1h嚴格遵循醫囑口服米多君,又或是在透析過程中讓患者接受升壓藥的靜脈滴注治療,以有效控制血壓,防止其繼續降低。如果患者出現低血壓癥狀,需立即將超濾暫停,讓其保持平臥,并適當將患者下肢抬高,為其進行100—200mL的生理鹽水補充,又或是使用50%葡萄糖等高滲藥物;針對血漿蛋白較低的患者可為其進行白蛋白的輸入,以將膠體滲透壓提高,等到血壓回到正常值后,超濾繼續進行,若還是未緩解低血壓癥狀,則需嚴格按照醫囑馬上回血,同時積極采取相應處理措施。同時,透析結束前2分鐘靜滴參脈注射液100毫升,連續一月,可改善透析期間低血壓導致透析無法完成癥狀。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透析次數、低血壓發生次數、低血壓發生率進行如實統計,并進行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選用SPSS17.0這一統計學軟件對所搜集的數據信息予以處理分析,統計結果采用%進行表示,檢驗時運用 ;如果所得數據P<0.05,這便證實了數據之間統計意義較大。
2 結果
據統計得知,觀察組低血壓發生率為8.45%,對照組為 23.36%。兩組數據對比,觀察組低血壓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3 討論
臨床上,血液透析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替代治療方式,然而低血壓發生率較高,不僅不利于血液透析的順利實施,影響透析效果,而且處理不當則會誘發心絞痛、心律失常、損傷腎臟等,嚴重威脅到患者的健康。據田遠如研究[4]得知,引起低血壓的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1)有效循環血容量減少。①超濾量過快過多,透析治療期間患者體重大幅度增加,超過干體重的5%,造成透析中超濾量過多、超濾率過高,血容量迅速降低,誘發低血壓癥狀;②患者一味地追求脫水量,將體重報高,造成透析后體重遠遠不足干體重;③透析機多超率,實際超率量高于機器面板設置量值,造成血容量驟然降低;④患者身體狀況較差,進食少,使得血容量不達標;⑤透析中進餐:透析過程中進食導致胃腸道血液有所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有效血容量,血壓指數持續降低。(2)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自主性神經功能紊亂是指超濾后期患者的交感神經張力發生異常癥狀,使得反應能力持續下降,血管刺激性反應能力較弱,難以高效感應到血壓的變化,當低血壓癥狀出現時候患者毫無察覺。(3)透析液的原因。在熱應激狀態下,透析液溫度直接影響了血壓,在這一情形下患者皮膚血管擴展,淤血存在于靜脈中,血量循環速度緩慢,從而造成低血壓癥狀的出現。(4)伴發基礎疾病。對于透析患者而言,其伴發的基礎性疾病直接影響到機體改變內外環境的耐受程度,同時也會引起低血壓癥狀的出現。
預見性護理是一種有效的護理模式,重點強調護理人員的主動性,積極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針對性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扭轉傳統等患者出現病癥后再護理干預的被動模式。主動預防和有效監測患者,有效預防并發癥。預見性護理不僅可強化護理人員服務意識,而且還能夠增強其責任意識,改善醫患關系,彰顯護理工作的人性化,體現護理人員的自身價值。相關研究[5]指出,預見性護理不僅可強化護理人員的專業性,而且對患者影響較為深刻,通過針對性、精心的護理干預,患者心理負擔得以減輕,經濟負擔減少,心理陰影得以有效消除,從而患者可積極配合治療。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低血壓發生次數、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這一結論同王愛芹研究[6]相一致。
綜上,在血液透析中實施預見性護理,可有效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抑制低血壓發生,確保患者順利完成透析,是一種值得廣泛推廣運用的護理干預模式。
參考文獻
盛青蓮.血液透析中低血壓的預防及預見性護理干預[J].醫學信息,2016,29(18):273—273.
劉崢,李曉南,潘紅,等.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低血壓的發生與護理要點分析[J].心理醫生,2017,23(17):2014.
區向儀,文建卿.血液透析致低血壓的原因分析及預見性護理[J].東方食療與保健,2015(3):87—88.
田遠如.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壓的預見性個性化護理干預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2):10—11.
王小芬,姚海麗.預見性護理對預防血液透析并發癥的效果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7(2):145—146.
王愛芹.血液透析中低血壓的預防及預見性護理干預[J].實用醫技雜志,2015(2):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