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艷
【摘 要】目的:分析心理護理在ICU重癥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9月期間ICU病房中的重癥患者100例進行研究,100例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患者在護理管理中實施心理護理,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管理,分析心理護理在ICU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對護理的依從率為96%,對照組患者對護理的依從率為72%,兩組患者的護理依從率具有較大差異,P〈0.05表示統計學有意義。實驗組患者的ICU停留時間、SAS評分以及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示統計學有意義。結論:為ICU重癥患者的護理管理中實施心理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對促進患者護理依從率和護理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有效改善患者預后。
【關鍵詞】心理護理;ICU重癥;護理管理;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0--01
ICU病房中是醫院危重癥患者,收容的患者大多數為采取大型手術治療、器官衰竭、腫瘤末期患者,患者的病情較為危重,則會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ICU病房是比較封鎖的環境,不允許患者家屬入病房中看護,而且每天探病的時間均有嚴格的規定。ICU病房要為患者實施生命體征監測和護理,因此在病房中有比較先進的醫療設備[1]。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9月期間ICU病房中的重癥患者100例進行研究,100例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患者有男性32例,女性18例,患者的年齡在22~71歲之間,對照組患者有男性30例,女性20例,患者的年齡在25~70歲之間。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取ICU常規護理管理,給予患者嚴密的生命體征監測,為患者采取常規心理護理。
1.2.2 實驗組 實驗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首先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要積極的對患者講解ICU病房的環境,告知患者疾病的相關知識,并且耐心向患者家屬解釋ICU限制探視時間的原因,得到患者家屬的理解,并且要祝福患者做好獨立治療的準備,給予患者心理安慰,雖然沒有家人的陪伴,但依然可以在醫護人員身上找到依靠,得到心理安慰。護理人員要保持ICU病房中的環境衛生,每日清潔的時候要注意不會影響患者的休息。醫護人員給予患者床邊治療和護理中,要體現出專業性,能夠給患者安全感。病房中在顯眼位置懸掛時鐘,讓患者對時間有一定了解[2]。護理人員要積極與患者溝通和交流,交流過程要保持態度親切,可以在合適范圍內與患者有身體接觸。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了解患者的訴求,鼓勵患者能夠配合護理工作,也能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患者長時間在病房中,且家屬探視時間有限,護理人員則要多關心患者,給予患者精神支持,患者若出現煩躁、抑郁等不良情緒則要及時的進行心理疏導,找出影響患者不良心態的原因從而可有效的進行護理。有一些患者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因此一些方法不能有效表達出來,長此以往則極易出現焦慮和抑郁的情況,護理人員要非常重視語言表達能力受限的患者,通過書寫文字的方式讓患者表達,從而有助于護理人員滿足患者的要求,讓患者的情緒有可以釋放的出口[3]。
1.3 統計學方法 兩組患者的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分析,ICU停留時間、SAS評分、SDS評分等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表示。護理依從率采用檢驗,以%表示,兩組患者的各項數據具有較大差異,P〈0.05表示統計學有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率對比 實驗組患者對護理的依從率為96%,對照組患者對護理的依從率為72%,兩組患者的護理依從率具有較大差異,P〈0.05表示統計學有意義。見表1。
2.2 兩組患者其他指標對比 實驗組患者的ICU停留時間、SAS評分以及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示統計學有意義。見表2。
3 討論
ICU病房中的患者極容易出現焦慮、恐懼等不良心態,長期的心理應激狀態則會導致患者出現內分泌紊亂,最終導致心率加快,極易誘發猝死。為ICU病房采取心理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對促進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為ICU重癥患者的護理管理中實施心理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對促進患者護理依從率和護理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有效改善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蘇曉麗,趙江寧,胡煒,等.基于ICNSS系統的分層管理在腦外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0):2906-2908.
白璐璐.心理護理在ICU重癥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學,2018,(17):164-166.
麥燕華,劉群蘭.核對清單在提高ICU護士工作滿意度及降低工作遺漏率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2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