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梅
摘 要:微課教學模式是當下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典范之一,組織九年數學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嘗試運用微課教學模式,全面增強課堂活力。首先分析了微課教學模式的含義以及運用于九年級數學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意義,接著從預習階段、導入階段兩個方面分別闡述了微課教學模式的運用,最后對微課熱作出一些冷思考,希望能對諸位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工作產生有益啟發。
關鍵詞:九年級;數學;微課;人教版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早已不是新鮮話題,十多年的數學課程改革工作進程中,不斷有人提出將現代化信息技術引入課堂教學活動的設想。微課教學模式正是誕生于這一背景下,日益得到人們的廣泛認可與關注。接下來,本文就結合人教版九年級數學教育的相關案例,討論一下微課教學模式運用的幾個關鍵問題。
一、微課教學模式的含義以及運用于九年級數學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意義
微課(Micro Learning Resource),是指運用信息技術按照認知規律,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課程標準進一步提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將微課教學模式運用于九年級數學課堂,對于喚醒學生學習主人翁意識、貫徹落實新課改理念具有重要意義。微課概念的核心是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通過組織微課教學活動,學生減少了數學學習的盲目性,將會從本質上提高其探究能力。
二、預習階段、導入階段微課教學模式的運用
(一)預習階段
行之有效的預習將會為下一步教學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是學生數學學習不可缺少的一個關鍵環節。在這個階段,教師可以精心設計微視頻概括整節課的重要知識。學生可在自己的電子設備上自行下載觀看,這不僅是對預習形式的一次創新,還順利幫助學生梳理了教材上的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保障。
九年級上冊《圖形的旋轉》教學中,我錄制了一段8分鐘的微視頻上傳至班級公共郵箱,要求學生至少提前一天下載觀看。這段微視頻從生活中的旋轉現象切入,分別介紹了繞點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90°的含義、圖形旋轉的三個要素等內容。視頻最后還提出思考題,要求學生動腦筋思考,找一找生活中其他的旋轉現象?通過觀看視頻,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有了初步認識,順利完成了預習任務。
(二)導入階段
教學導入是正式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正所謂:“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次成功的導入不僅能迅速抓住學生眼球,還能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傳統的課堂教學大多采用開門見山式導入,忽略了創新導入形式的重要意義,這也導致學生很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在導入階段,教師應該嘗試為學生制作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小視頻,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了解接下來所要學習的內容。
九年級上冊《圓》教學中,在課堂導入階段,我先播放了一組生活中圓的圖片,然后將這些生活物體抽象成數學上的圓,并加上點,導入點與圓位置關系的知識,最后我又展現了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請學生回答:直線和圓之間可以有多少個公共點?有多少種位置關系?在微視頻的幫助下,學生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狀態,他們帶著這些問題參與課堂教學,聽得認真極了,這節課最終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微課熱下的冷思考
從當下開展微課教學的實踐來看,不少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并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師完成課下的自主學習活動,影響了微課教學效益的發揮。還有教師反映:九年級學生正處于中考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教師的備課任務和學生的學習壓力都陡然增加,而微課教學比傳統教學要付出更多時間,有時為了節省時間,很難盡善盡美地完成每一步的教學活動。以上問題都從不同程度影響到微課教學質量,如何探究針對性策略仍然需要在下一步的教學改革工作中進行深入思考。
從近幾年在九年級數學課堂運用微課教學模式的經驗來看,這種教學模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值得在校園內推廣。在今后的數學教學實踐中,本人將繼續開展有關微課教學模式運用的思考,希望能讓微課更好地服務于初中數學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杜霜.初中數學微課教學應用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3):90-91.
[2]袁虹,李巧莉.微課錄制的常用方法及其特點分析:初中數學微課制作的探索與思考[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5(2):107-108.
?誗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