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昊
摘 要: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升學)地理學科考試已經進行了三年,中考地理秉承貼近學生生活、關注身邊地理問題、開放評價選材的原則,結合沈陽地區初中地理學科實際和初中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命名。結合學校的實際與學生地理教學實際,學生要注重學習地理的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夯實基礎,明晰概念;二是抓住規律,理清“地”“理”;三是強化圖表,圖文結合。
關鍵詞:地理復習;地理教學;備考策略
距離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升學)考試只有半年的時間,結合我校學生地理學習情況,針對初中地理教學實際,提出以下復習建議。
一、夯實基礎,明晰概念
中考地理學科試題中,重點考查的是地理課堂中最核心、最基礎的主干知識,特別是夯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學科基礎
知識。
1.易混淆概念的區分,如下表格:
2.核心知識點易錯字,如下表格:
二、抓住規律,理清“地”“理”
地理課程是一門兼有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性質的基礎學科,特別是在學習區域地理時,常常發生知識點的混淆,所以抓住每個區域的規律至關重要。同時,七年級第一章為地球與地圖,在中考中的比重非常大。學生需要按照區域地理學習方法中常用的“套路”,分析該區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等,逐一回顧,構建基礎框架,可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
1.地球與地圖(約占15%)
由于此部分內容較難,所以七年級時可能掌握不好,而且中考作為考試的重難點,更應給予充足的重視。例如,地球自轉與公轉、判讀經緯度、山體各部位的名稱等更是每年必考的內容。
此部分關鍵抓住地理原理與生活實例的關系,如地球自轉產生兩大現象,晝夜更替和時差,考試并不是簡單的填空,而是將地理知識用于生活實際。由于地球自轉的原因,各地的時間不相同,題目中要找到明確的空間和時間不同,就能確定是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前者是“理”(地理規律),后者是“地”(生活實例),所以要多加練習,總結判斷的方法與依據,方能提高做題的正確率。
2.世界區域地理(約占40%)
該部分的內容可以概括為“156”,一個大洲,五個地區,六個國家。雖然內容繁多,看似雜亂沒有規律,其實可以分為兩大地理問題,以地形、氣候為主的自然地理特征,以農業、工業、人口等為主的人文現象。
3.中國區域地理(約占45%)
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差異顯著,導致影響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也不相同,同時各地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有差異。
三、強化圖表,圖文結合
地理圖表是最重要的地理實時信息庫和地理問題表述形式,同時地圖也是最重要的地理學科工具。中考地理試題將會呈現多種圖表材料,作為背景材料切入地理問題。學生應該學會讀圖,從已知的地圖或圖表中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聯系所學知識,提高解決地理問題能力。
1.區域圖
近兩年中考的17、18兩道大題,分布對應的是世界地圖和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圖,雖然讀圖不難,但是從中學生要能掌握世界中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地理位置,找出四大地理區域的位置以及分界線,然后作答。單一的區域學生可能會找到,但是放入“大”的地圖中,往往困難重重。
2.漫畫
它往往是對地理原理變形、象征等手法,影射或反映的是日常教材中的某個地理知識點,所以做此題關鍵在于仔細思考,不要產生不必要的緊張。注重圖中細節、關鍵字等已知條件,并結合知識點作答。
3.表格
要從所給的數據中提取信息點,進行上下數據對比,左右數據對比,然后準確定位相關知識點。
4.統計圖
看圖名或根據圖中對各種地理事物的分布、比重、變化趨勢進行分析,并結合教材基礎知識后作答。
總之,以往的地理中考試題告訴我們,基礎知識與練習題是“規定動作”,不打折扣!如果我們是“水汽”,就算是崇山萬嶺的阻隔,我們也應全力以赴到達那個最需要我們的“塔里木盆地”。老師就是“北極星”,告訴你前進的方向,接下來的六個月里緊跟老師,相信老師,孩子們堅持就是勝利!
參考文獻:
[1]楊寧.中學地理教學中可持續發展觀教育的教學模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4.
[2]劉彬.“三主五步”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3]李家清.地理課程與教學論[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0.
?誗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