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晶晶
【摘要】高專院校的教育是針對社會的經濟發展需求為導向的就業式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特長發展,滿足社會對特殊人才的需求,讓學生成為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而體育教育作為高職院校教育體系中的其中一種,已經受到了國家體育部門的高度關注,其中作為國球的乒乓球,在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開設發展上也已經越來越受關注,成為學生體育課選修的熱門課程。對此,本文想通過對高職高專乒乓球訓練的現狀進行分析研究,從而找出更加合適的訓練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職高專 乒乓球 訓練方式
【中圖分類號】G8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2-0210-02
在現代的教育模式中,體育教育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從目前政府希望對體育教育最后呈現出的目的上來說,不僅僅是想讓學生身體素質能夠得到提高,因為適當的體育運動是有助于學生大腦發展的,在培養高職高專學生思想積極向上和道德高尚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從全方面提高了學生的素質,體育教育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的[1]。
一、高職高專院校乒乓球的教學問題
隨著乒乓球運動在校園體育文化上的盛行,得到了體育部門及社會的廣大關注,乒乓球運動主要是以教學課程的模式進行訓練,用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度,并進行自然分組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但是這種模式致使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基礎太弱,而且實踐操作受限,學習時間也比較短,加之受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影響,長期以往其教學效果顯然是不盡人意的。
1.課堂教學多數情況以老師為主體,缺乏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乒乓球的教學模式受傳統的教學模式影響較大,教師容易出現滿堂灌的教學習慣,用統一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進度,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接受能力,致使學生的積極性不高,而且傳統的乒乓球教學方式不夠靈活多變,久而久之學生容易喪失對乒乓球的興趣,教師在做技術教學的時候,學生由于缺乏主動性,所以無法達到教學目的,提高教學質量[2]。
2.高職高專院校的乒乓球教學方式受普通高校的影響嚴重,在內容的設置上以學習運動技術為核心,缺乏對增強體質的教學內容,致使校園體育的健身娛樂功能沒能體現出來,無法實現校園培養學生體育能力的目標。在教學的素材運用上也有所欠缺,沒有合適自己的教材體系,運動的器械數量有限,在對于多媒體的信息網絡運用上太少,沒有做到資源的合理運用,而且大多數的高職院校的場地建設也是明顯不足,嚴重影響了乒乓球的教學效果[3]。
3.學生對乒乓球課程的選擇并不僅僅是因為感興趣。乒乓球的訓練場地是不受限的,可以室外也能是室內的活動,是不受天氣影響的,所以,不排除有一部分學生為了不受天氣影響還能上自由的體育課而選擇乒乓球,而且,有的學生在此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乒乓球,所以學生的整體技術水平不高,其動作更是不夠規范,身體的素質也有所欠缺,如此情況,如果教師沒有合理有趣的教學方式,只會讓乒乓球課程的開設目的成為空架子,不能讓學生鍛煉體能的同時提高技術能力[4]。
二、高職高專學院乒乓球的訓練方式
1.乒乓球訓練的單球訓練方式
任何一項體育運動的發展都需要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乒乓球運動的訓練方式在長期不斷的試用調整過程中,最終確定為兩種訓練方式:單球訓練,多球訓練。但是其單球訓練方式已經逐漸被多球訓練方式所取代,主要是因為單球訓練的方式無法達到高效,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他們的整體技術水平太差,無論是擊球的動作還是上手的感覺都差強人意,如果只是單純的單球練習,則學生們大多數時間都花在撿球上,這無疑是在浪費時間,其課堂的效果就達不到教學目的。而且在面對大量的學生時,單球訓練模式需要的場地要大,需要的器材也要充足,反之就會有部分學生根本沒有得到相應的訓練。
2.乒乓球訓練的多球訓練方式
多球訓練方式其實是中國乒乓球隊借鑒日本女排教練大松博文的一種訓練方式,然后再結合中國的乒乓球技術訓練方式總結出的方法。多球訓練方式之所以能被高校使用的主要原因是其方法在面臨大量的學生時,在彌補場地器材不足的同時,還能確保學生的練習數量和強度。
多球訓練的方式是讓球出現不同的落點,不同的旋轉,不同的力量和速度,訓練學生的協調,反映能力,提高學生步伐的移動速度,并建立適宜技術學習的心理定向等作用,而且高強度快速的訓練方式更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使學生的生理負荷達到極限,磨練意志,因為只有在高強度,高密度,高難度的多球訓練方法中才能使運動員在面對11分賽制的要求時,能有更好的心理素質,無論從心理上還是生理上來說,適當的條件刺激或者是非條件刺激更能讓人建立起條件反射,做出正確的應對措施。在一定的時間內進行多次的練習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興奮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鞏固基本技術,解決了學生在初期時技術上的差異以及技術工作上的不穩定,相比單球訓練方式來說多球訓練能更好的改進和提高動作質量,形成良好的動力定型,有助于學生改正動作,并形成肌肉記憶。
而且這種方法一張球臺就能讓3到4個人得到同樣的訓練,不僅解決了球臺少,器械少的問題,還能讓更多的學生得到實踐操作的機會,更有利學生技術的提高,專項素質能力的提高。
3.乒乓球訓練的混合式學習模式
混合的學習模式就是將我國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現代發達的信息社會中數字化或者是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讓占據主導地位的教師能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發揮其引導、啟發、監控的作用,而學生要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體現出其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
在乒乓球的訓練模式中,結合單球訓練方式和多球訓練方式就是混合式的學習模式,多球訓練方式是學生學習乒乓球基礎技術能力和提高基本體能時需要運用的訓練模式,讓學生都具備一定的實踐經歷,也是為后期進一步提高擊球技術和技巧做準備,所以教師應該把握好多球訓練和單球訓練的階段性比例,綜合比較單球訓練的方式和多球訓練方式,為了適應當代學生的實際情況,前期主要是以多球訓練的方式拉近學生之間的差距,規范學生的擊球動作,使學生具備基本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金林子.目標定向及目標設置理論在乒乓球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才智,2015(10).
[2]高佳.目標定向理論在普通高乒乓球選項課中的應用研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4(12) .
[3]周宇.多球訓練法在高校乒乓球訓練中的運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3(32).
[4]劉建進. 廣東省普通高校乒乓球選項課的教學改革策略探討[J].才智,2012(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