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麗霞
摘 要:信息技術手段為現代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天地,推動了教育改革的發展。信息技術氛圍下的語文教學,將最大限度地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語文素養。語文老師應該正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發揮它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語文教學;實效性;整合
課程改革以來,許多語文老師立足課堂積極探索各類整合教學方式,期望達到《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整體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目標。這就需要從學生本身出發,關注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深度融合。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已經把聽說讀寫視為常規。但是,這些活動僅僅是言語技能的表面行為。因此,從語文學習的主體出發,在移動互聯時代全新的社會語文生活大背景下,進行語文教學的整合研究,是一種新的視角。這樣的研究視角,關注的是語文學習中的人,關注的是語文教學方式的轉變。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深度融合,就是從整體的思想出發,以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線,以一定的學習階段為單位,整合語文教學內容,實現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一、利用網絡資源,幫助教師備好課,提高教學質量
以往備課時,教師需要翻閱很多的工具書,查閱相關的資料。現在只要有一臺電腦可以上網,在網上就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字典、詞典、人物介紹、背景資料、相關圖片、視頻資料等。還有專門指導語文教學的網站也很多,這些網站上,還鏈接有許多文學資源,供備課時參考閱讀。只要打開好的語文網站,就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利用網上資源備課,既省時又省力,內容也豐富。學校教研組可以實行電子備課,教師之間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借鑒。形成的教案將會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還可以保存電子文檔,為今后備課教學提供一個很好的基礎。
二、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變抽象為直觀,有效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
首先,小學語文教學中,字、詞、句是重點所在,每篇課文中總會有關鍵的字、詞、句,如何更有效地抓住這些重點內容,開動學生的大腦,對于有效地理解課文內容來說,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以《少年閏土》一課為例,文中“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四角的天空”一句,對于學生而言,就是理解的難點所在,“院子里高墻上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樣的?作者和他的朋友們為什么“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四角的天空”?此時,借助信息技術,播放深宅大院的直觀圖片,理解作者和他的朋友們長期生活在深宅大院,不接觸外面的生活,因此坐井觀天、孤陋寡聞,因此和生活豐富、見多識廣的閏土形成鮮明的對比。
其次,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突破課文中意境創設的難點,例如《月光曲》一課,關于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那段描寫,音樂原本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那么貝多芬音樂里所要傳遞的意境怎么表現出來呢?作者通過聯想和想象,隨著音樂的變換,用語言文字描繪了三幅畫面,讓學生僅通過朗讀語言文字去感悟音樂中的意境,畢竟是有難度的,此時,配著音樂的PPT便起到了化難為易的作用,語言文字、對應的畫面、貝多芬的樂曲有機結合,樂曲里的意境便自然而然生發在學生的腦海。
三、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激發學習興趣,為學習語文尋找情感因素
語文是靠文字傳遞信息的,文字的特點是信息量大、抽象概括,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形象概括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表達能力的培養。以臺灣作家林海音寫的文章《冬陽·童年·駱駝隊》為例,里面有這樣一段文字: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吃草料咀嚼的樣子: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滿在胡須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 ”教師講到這段的時候,孩子對駱駝咀嚼的動作怎么也理解不了,因為他們沒見過反芻咀嚼的動,老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中三維動畫的形式把駱駝咀嚼的樣子表現出來,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用到妙處方為妙”,適時而又及時的信息技術手段,生動了語文課堂,更生動了學生的身心。
四、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加大教學信息量,及時從課內向課外拓展
小學生正處于接觸和感知世界的初期,表現出強烈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豐富的教學素材,必然能夠幫助吸引學生注意力。以網絡技術和存儲、播放技術為主的信息技術,能夠實現以互聯網為樞紐的高效能素材調動模式,便于教師廣泛搜集素材,拓展教學廣度。例如,在漢字辨識教學過程中,可以上網搜集相關的理論、課件、經驗、故事等作為輔助材料,而在閱讀教學中,則可以把與課文相關的同類閱讀資料、書籍或文本中人物的相關事跡、名言等帶入課堂。例如《月光曲》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呈現貝多芬的語言來幫助學生理解貝多芬的高尚情懷;播放貝多芬的《黎明交響曲》,讓學生挑戰根據音樂想象畫面。在《少年閏土》的教學中,呈現《故鄉》中描寫三十年后的閏土的部分,激發學生產生閱讀原著《故鄉》的欲望,達到課內與課外的有機結合,增加課堂的信息量,擴大學生的知識量。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使語文教學方式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語文學習的主人。在這種環境下,語文學習和生活體驗、精神成長走向融合,學生因為學習的是更加完整豐富的語文,而使得語文課堂更有吸引力,語文學習也更有實效性,整體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目標才能真正實現。
參考文獻:
戴曉娥.整合視野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探索[J].中國電化教育,2015(3):110-114.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