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多成
摘 要: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已處在全球互通的信息時代,網絡已經進入我們生活的大多數領域,當然也包括教育領域。伴隨著新課改的深入,不少教師將互聯網信息技術融入和運用到自己的教學當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式略顯刻板,閱讀內容有限,教學效果一般。“互聯網+”背景下,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新的方式和可能性,網絡上海量的閱讀材料以及聲音畫面齊備的互聯網多媒體教學設備,能夠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因此,如何很好地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來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每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探索的命題。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一、“互聯網+”的概念
“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可以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二、傳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不足
1.過分強調閱讀的“考試目標”
閱讀教學很重要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教師在教學前要努力鉆研教材,耐心掌握教材的深刻內涵,忘記自己扮演的教師角色,作為一位讀者去體會和領悟。目前大多數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過分強調閱讀的“考試目標”,過于功利性的考試目標會讓學生產生閱讀的不深刻和應付心理,教師不明確的教學方針會打擊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另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單純地依賴教材,閱讀材料有限,不能夠很好地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豐富學生的閱讀知識。
2.閱讀教學方式單調刻板
一些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經常單純解讀課文,采用“滿堂灌”的方式向學生灌輸所謂的重點內容。學生由于生活經歷較少,加上教師展示和解答的方式較為刻板,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大,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不能對文章中的描寫有深刻的切身感受和理解,也不能全身心投入到閱讀中,這種學習會使學生對語文產生距離感,甚至對閱讀產生反感和畏懼感。很多教師發現這一難題,卻沒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
三、“互聯網+”背景下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豐富閱讀課堂,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小學生年紀尚小,缺乏自控力和專注力,要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首先要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閱讀積極性。“互聯網+”背景下,為教學提供了更多可以運用的多媒體教學設備。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制作和選擇一些與閱讀材料相關的小視頻或者小動畫展示給學生,有趣的畫面和動聽的聲音可以很好地引起小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為后續的閱讀教學做好鋪墊,將學生很好地引入閱讀學習的氛圍中。例如,在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晏子使楚”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利用互聯網找一些《晏子使楚》相關的電影、電視劇視頻片段,在閱讀教學開始的時候展示給學生,吸引學生的興趣,大家的好奇心被調動起來,再進行閱讀教學,學生會學得更認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也會更深刻。
閱讀教學注重的是對學生語文素養和文字感悟能力的提升,在互聯網環境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融入音樂、圖片等靈活生動的形式,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美感的閱讀氛圍。例如,在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再見了,親人》的教學中,可以為選手展示一些感情基調相類似的音樂,音樂獨有的渲染氣氛的特質,能讓學生的情感、思維達到最佳的狀態,在音樂的熏陶下,閱讀材料時更容易升華情感,領悟到閱讀的美感,獲得好的閱讀效果。
2.拓展閱讀范圍,積累知識和語文素養
閱讀是一門需要不斷積累的學科,只有大量地涉獵閱讀材料,才能不斷地積累豐富的語言,培養語感,培養語文素養。傳統的紙質閱讀材料,來源有限,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涉獵閱讀材料的需求。“互聯網+”背景下,通過網絡可以接觸到海量的閱讀內容,大大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為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打下基礎。例如,在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收集更多的懷念魯迅先生的閱讀內容,通過這些閱讀材料,讓學生了解到更多魯迅先生的生平事跡和愛國精神,一方面拓展學生的知識,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學生對教材中閱讀內容的理解,在豐富的閱讀材料中增加情感體悟,培養語文素養。
語文教師除了自己收集更多的閱讀材料,還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在課下利用互聯網去涉獵更多的閱讀內容,課上的教學時間畢竟有限,互聯網的優勢就在于可以讓學生更自由地自主閱讀,利用課下時間閱讀學習。例如,在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詹天佑》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布置作業,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收集與詹天佑相關的閱讀材料,自主閱讀進行積累,學生長見識的同時還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劉吉才.淺談“互聯網+”背景下的閱讀教學[J].課程教學研究,2016(1).
[2]付世平.網絡環境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J].文理導航,2016(8).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