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宏波
摘 要:小學英語作業是小學生學習英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小學生課堂學習的有效延伸。但是大多數教師都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備課和上課上,課外作業的設計是容易被忽略的環節。分析了小學英語作業的現狀,并提出相應的有效措施,包括設計趣味性作業、設計分層作業。實踐證明,這些作業形式相對于傳統的作業形式,學生樂于接受,英語學習的興趣更濃,參與程度更高。
關鍵詞:小學英語;作業現狀;對策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義務教育階段應注重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拓展英語的學習渠道。然而對于小學生學習英語而言,課堂上四十分鐘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家庭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和有效延伸,適量和有效的布置是非常必要的。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來討論一下小學英語作業的現狀及對策。
一、小學英語作業的現狀
1.作業形式及內容單一
許多小學英語教師對英語課外作業的研究不多。教師布置的英語作業多為背寫單詞、聽寫課文錄音,缺乏創新性和趣味性,小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得不到提高。長此以往,會讓學生感到這樣的作業形式過于機械,他們對作業不感興趣,還會把作業當成負擔。
2.作業要求及目標相同
因為學生現有的學習水平不同,存在著個體差異,傳統的作業模式忽視了這種不同和差異,沒有以學生為本,使得英語作業對所有學生的要求和目標是相同的,這樣的作業很難兼顧到所有學生。
二、小學英語作業的有效布置
1.設計趣味性作業,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
小學生在學習上通常會有“喜新厭舊”的情緒,長期單一的作業形式會讓他們反感甚至排斥。所以作業應具有多樣性和趣味性,能夠吸引小學生的興趣,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完成作業。比如,在學習三上Module 4時,涉及很多red,blue,green,yellow等顏色的單詞,這些單詞的學習主要有一個難點,就是讓學生記住每個單詞對應的顏色是什么。為了讓學生掌握新單詞,我的做法讓學生采取“制作單詞卡片”的形式,自己動手操作。讓他們找來硬紙板,在紙板上寫一個單詞,再用相應顏色的彩筆畫上他們喜歡的圖案,可以是一朵小花,一座小房子……,根據不同的顏色自由發揮,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親手制作的過程中也加深了對單詞的印象。這種趣味性作業形式他們會更感興趣,比傳統的抄寫背效果更好。
2.設計分層作業,促進每個學生發展
學生由于個體差異性對學習英語的感覺和掌握程度不同。設計分層作業,就是教師充分認識并考慮到學生中存在的差異程度,有針對性地加強不同類別學生的作業進行設計和指導。我首先按英語實際水平將學生分為A、B、C三組。A組學生的英語水平相對來說較高,自主學習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較強,B組學生有一定的基礎,能表達一般語句,學習態度也較積極和端正,C組學生為學困生,表達能力較差,態度也不夠積極。每個組的學生會根據以后的學習情況進行調整。
為了促進不同組類的學生學業水平都有提高,我在作業內容的選擇上要貼近各類學生的現有水平,既有與教材內容相關的,也有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的,鼓勵學生思路開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和創新精神。所以我在作業量和作業難度上都進行了分層設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感受到其實做作業也有很多的樂趣。具體做法為:(1)對于C組學困生,降低作業難度,控制作業量,確保基礎知識的掌握,這類學生的作業一般體現在單詞的抄寫、課文的聽讀等方面。以此慢慢提高此類學生的自信心。(2)B組的學生,他們可塑性大,所以布置作業時保持一定的難度,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對課文再進行深入挖掘,比如可以讓他們在課文結束后畫出本文的思維導圖,對課文對話進行改編或背誦等。(3)對A組學生要增加難度,減少做基礎性題目的量,給他們自由發揮的空間,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及能力。這類作業一般是復述課文,或根據課文話題如:travel experiences,favourite festival,time and schedules等內容并根據自己的實際改編對話或寫出短文,在預習作業中,畫出所要學習課文的思維導圖,這樣做到先學后教,鍛煉了他們的自主學習、勤于思考的能力。
總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經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所以小學英語作業的內容既要體現知識性、選擇性和實踐性,也要體現趣味性,這就要求教師站在時代的高度,從小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從社會發展的特點出發,設計有益的,讓學生感興趣的英語作業,切實促進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04.
[2]李茹.小學英語家庭作業評價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