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耀穩
摘 要:在當今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互聯網+”已經開始被大眾所熟悉,并迅速應用于各行各業。其中教育領域緊跟時代發展,從教學理念到教學模式都開始嘗試與“互聯網+”理論接軌。近年來,小學計算機教學的良好發展趨勢是對應的教師群體所喜聞樂見的,因此以“互聯網+”為前提條件,從多方面具體闡述如何令相關的教師群體從自身專業入手發展教學能力,希望能在幫助學生對現代科技有所了解的同時又能令教師拓展多元化教學思維、專注教學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教師專業發展;途徑探究
全球“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意味著各領域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互聯網以其形式多元化、自由民主、資源開放等優勢為教師群體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共享方式,為教師豐富教學活動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教師在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逐漸完成從傳統板書到現代電子白板、從現場教學到微課講解等模式的轉換。因此教師應不斷探索、深入了解“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教學需求,以自身教師角色為基礎,明確認識教師專業發展前景和有效途徑,打破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禁錮,最終形成清晰的互聯網教學網絡。
一、與時俱進的互聯網教育理念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群體的教育理念普遍較為落后,更有甚者固執己見,對于新穎的教學理念不屑一顧。教師專業發展不僅要求教師專業教學能力的成長,更要求教師內在思想的蛻變。當前信息時代需要教師在不斷尋找、吸收最新的知識后傳授給學生,以此幫助學生建立初級信息技術應用的概念。計算機是互聯網技術的直接表達媒介之一,因此學生對計算機結構和操作都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教師專業發展的首要條件是具備與時俱進的互聯網教育理念,將自身定位成組織引導學生的良師、敢于突破現有教學障礙的挑戰者、勇于教學改革的創新者,將全套教學流程結合互聯網技術,以此提高教學質量,令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盡力擺脫被動學習的局面,最終順利完成角色轉換。
例如,在小學信息技術《使用畫圖工具繪畫》的教學中,傳統教學中多數教師由于教學硬件資源、課時限制等原因,對該課時的實際操作通常采用演示教學法,即教師通過PPT展示、計算機演示等方式向學生展示畫圖工具的具體使用方法,教師完全占據教學主導地位。且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和知識接受理解能力相當有限,單一的演示教學法顯然無法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果。對此,教師應緊跟時代發展,改變現有的教學理念,將“互聯網+”時代下學生的學習需求融入現實教學。教師應先從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特點入手,利用網絡收集互聯網中關于計算機基礎繪畫工具使用視頻,并在此基礎上制作動畫版教學視頻,利用色彩豐富的動態圖像和立體音效吸引學生產生學習動力,教師再在播放視頻的過程中穿插相應的知識講解,逐漸引導學生投入學習情境,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設計多元化互聯網教學模式
在“互聯網+”時代浪潮的沖擊下,越來越多新穎的教學方式開始活躍在大眾領域,教師群體也在不斷創新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以講臺、黑板自成一片天地,在多媒體技術興起時依賴于投影、幻燈片等,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并沒有嘗試突破教學的思維,僅滿足于現有的教學模式,甚至教師在計算機教學中也難以與互聯網技術產生對應聯系。且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和逐漸成熟,學生的學習環境從教室延伸至網絡,網絡學習資源相對于教師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更為全面、具體,因此學生對于網絡學習的熱情不斷攀升,教師的教室教學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壓力。教師若想發展專業能力,應在具備合適的教學理念的同時設計多元化的互聯網教學模式,以此達到教學目的。
例如,在《網絡安全與網絡道德》的課時教學中,教師應首先明確學生學習網絡安全的重要性,而后通過互聯網技術搜索真實的網絡安全教育,再通過簡單易懂的語言幫助學生從中領會網絡使用時的注意事項。由于教學對象是小學生,教師在此基礎上還可設計“互聯網陷阱”游戲,帶領學生在實踐中切身實地地感受網絡的雙面性,令學生在此過程中打破以往枯燥的學習局面。
三、互聯網技術理論與實踐的有效整合與教學反思
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途徑多種多樣,但教師并不能一味地按照個人意愿進行教學設計,要在學生的接受能力基礎和學習規律之上融合互聯網理論的可操作性。因此,教師在迎合“互聯網+”時代需求的同時,應調整原有的教學結構和教學流程,通過合理確立自身的教師主導地位和考慮學生學習需求與時代聯系的必要性。同時教師在教學中應徹底落實教學理論實踐,在進行教學反思的基礎上不斷摸索、改進教學的不足之處,以此大力發展專業能力。
總而言之,教師要在“互聯網+”時代進行專業發展,必須要有效整合互聯網技術理論與實際操作,并不斷進行反思和改良,在潛移默化中專注自身教學活動,最后在學生的反饋情況中將整個教學流程實際改善,促進自我專業能力的實際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莉欣,程婷婷.“互聯網+”時代教師專業核心能力的再審視[J].教育教學論壇,2016.
[2]郭群英.“互聯網+”時代對小學教師專業核心能力的影響[J].時代教育,2017.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