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英
積極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重要分支部分,對于改善人的情緒,挖掘內在潛能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教師基于小學階段學生心理環境的可塑造性,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入積極心理學的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幫助“學困生”培養學習熱情,樹立學習的信心,促進“學優生”挑戰自我,更上一層樓,點燃每一位學生的數學學習力。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心理角度出發,傾注更多的愛心和關心,捕捉細節,創造學習環境,借助個體優勢,發揮積極心理品質助力課堂教學的作用。
一、動手操作,開展課堂實驗
小學階段的數學內容有著很強的可操作性,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需要教師利用小學數學內容的這一特點,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空間和時間,引導學生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實踐活動中來,利用多種感官的刺激,強化學生的認知體驗,讓學生在課堂實驗中將數學知識深刻化、豐滿化。
例如,在四年級下冊“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先給學生講解三角形的特點:三角形有3條邊、3個角。然后,我通過課件給學生展示出了一組圖形,讓學生判斷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學生很快便找出了圖片中所有的三角形。接著,我將學生分成小組,分發給學生若干根8 cm、5 cm、4 cm、2 cm等的小木棒,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圍一圍,看看哪些長度的小木棒可以成功圍成一個三角形,哪些長度的小木棒組合在一起不能圍成三角形,從這些小木棒的長度中又可以發現三角形的什么特點呢?將本來準備講述的知識點轉化成動手實踐的形式,引導學生在實驗中探究,學生參與操作的熱情十分高漲,平時不喜歡數學的學生也積極探索三角形的奧秘。
教師在指導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要注意對實踐內容的安排,既要有所分工,讓每位學生都能享受到動手操作的成果,也要注意搭配,發揮學生之間的團隊力量,引導學生在探討和合作中完成任務,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喜悅和樂趣。
二、聯系生活,激活個性體驗
小學數學之所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其主要原因是與學生生活環境密切相關。教師通過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幫助學生有效地建立認知過程,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距離感,培養學生從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的習慣,同時,引導學生將課堂內容運用到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激活學生的個性體驗,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
例如,在四年級上冊“升和毫升”一課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容量”和“容量的單位”知識點,我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提前準備了若干個燒杯、高腳杯、水杯、燒水壺、塑料桶等容器,帶到課堂中來,讓學生觀察這些容器的大小。在學生討論了幾分鐘之后,我嘗試讓一位學生上來將這組容器按照容量的大小進行排序。學生按照外觀的體積大小進行了排序,塑料桶>燒水壺>高腳杯>水杯>燒杯。一位同學舉手說:“我爸爸經常喝酒,那高腳杯喝一杯多都不會醉,用水杯不到一杯就喝醉了,所以水杯應該比高腳杯大。”之后,我通過灌水驗證了后一位學生的說法,同時,給學生講解,容器的容積不能夠單單靠容器外表的大小來判斷,然后又給學生講解了“1升水有多少”等知識點,學生對這節課的感受都很深刻。
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關鍵之處在于激活學生的熱情、挖掘學生的訴求。教師將數學知識與生活認知聯系在一起,主要目的就是迎合這一階段學生的心理精神需求,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數學學習力。
三、捕捉亮點,建立強大自信
著名的評論家蕭伯納曾說過:“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的恐懼,不是因為小學階段的數學太難,而是因為大多數學生自身不夠自信,導致惡性循環。教師要看到學生心理的不足,捕捉學生的亮點,挖掘每一位學生的個體學習優勢,幫助學生建立強大的自信,培養積極心理品質。
例如,在“不含括號的混合運算”這一知識點的教學過程中,我先給學生列出12×3+15×4的算式,讓學生計算,并列出學生的三種計算過程,分別是12×3+5×4=36+5×4=36+20=56,12×3+5×4=36+20=56,12×3+5×4=36+5×4=164,然后讓一位學生對以上三種解法進行點評,這位學生說:“混合運算中應該先算乘法和除法,第三種解法是不對的,前兩種都是正確的,好像第二個更加簡便。”我肯定了學生的回答,前兩個算法都是正確的。然后,我又繼續設計算式,讓學生計算,這一次,我選了一位不擅長計算的學生來回答這個問題,再講解他的算法,并對他清晰的解題思路予以點評和鼓勵。對于剛剛講過的知識點,即使是“學困生”也可以很好地重復出來,學生的回答受到了老師的鼓勵和夸獎,學習熱情高漲,聽課也變得更加專注認真。
生生互動,引導學生敢說敢問,師生互動,提供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教師要捕捉學生的亮點并加以放大,利用學生的個體優勢,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自信,使每位學生心底都萌生自信的綠芽,振奮學生數學學習的信心。
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還未發育成熟,思想較為單純,很容易在數學科目的學習上出現困難,教師要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從根本上正面教育和引導學生,避免學生在心理上對數學產生抵觸心情,通過耐心和熱情逐漸感化學生、引導學生、激勵學生,點燃學生的數學學習力。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