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梅
摘 要:人工智能掀起了下一輪互聯網變革浪潮的新引擎,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滲透到各個行業,深刻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小學教育作為教育體系中的首要階段,實施人工智能相關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而作為人工智能學習首選的編程語言Python就自然而然地走入我們的視野,從Python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應用研究出發,探討Python與小學數學教育結合的可行性,以推動小學數學教育的與時俱進。
關鍵詞:Python;小學;數學;教育;應用
一、可行性分析
很多人可能都會有疑問,小學生學習Python可以學懂嗎?其實小學5年級學生(11歲左右)都可以學習Python語言,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思維模式和認知能力都已經可以接受Python語言課程。一些在IT行業的名人很多都是從小學習編程知識,比如:Uber創始人特拉維斯·卡蘭尼克6歲開始學習編程;Google人工智能AlphaGo的創始人德米什·哈薩比斯8歲開始學習編程;特斯拉、SpaceX火箭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9歲開始學習編程;扎克伯格11歲開始學習計算機編程,創辦Facebook;比爾·蓋茨13歲學習計算機編程,創辦微軟;李開復10歲開始學習編程,成為唯一一位在蘋果、微軟、谷歌三大公司擔任過高管的華人。讓小學生學習Python編程,并不只是要掌握編程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訓練其編程思維,并將其應用在具體問題解決上。
二、Python求解小學數學問題的可行性
小學生學習Python編程知識只是一個開始,如何將學習到的Python知識應用到某些問題的解決上才是最根本的,而在小學階段將Python編程知識應用到求解數學問題上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下面我們將使用Python編程知識求解幾個典型的小學數學問題,以說明Python在求解小學數學問題上的可行性。
1.求解雞兔同籠問題
假設共有雞、兔30只,腳90只,求雞、兔各有多少只?
解題思路:使用窮舉法進行求解,雞兔一共30只,那么我們假設只有1只雞,那么兔29只,這種情況下雞兔的腿數為:1× ?2+29×4=118,不等于90,那么雞1只,兔29只不符合要求。假設雞2只,兔28只,這種情況下雞兔的腿數為:2×2+28×4=116不等于90,那么雞2只,兔28只不符合要求。以此類推,直到雞兔的腿數等于90時,就可得出雞兔的只數。Python代碼如下:
for chicken in range (0,30):
rabbit = 30 - chicken
chickenLeg = 2 * chicken
rabbitLeg = 4 * rabbit
if chickenLeg + rabbitLeg == 90:
print("雞{0}兔{1}".format(str(chicken),str(rabbit)))
2.求解猴子吃桃問題
猴子第1天摘下若干個桃子,當時就吃了一半,還不過癮,又多吃了一個。第2天早上又將剩下的桃子吃掉一半,又多吃了一個。以后每天早上都吃了前一天剩下的一半,另加一個。到第10天早上再吃的時候,就只剩下一個桃子了。求第1天共摘了多少個桃子。
解題思路:本題要逆向思維思考,第10天還沒吃,就剩1個,說明第9天吃完一半再吃1個還剩1個,假設第9天還沒吃之前有p個桃子,可得:p÷2×1=1,可得p=4。以此類推,即可算出第1天的桃子數。在代碼中,我們定義第10天還沒吃之前的桃子數量為p=1,之后從9至1循環9次,根據上述公式反推為p=(p×1)×2可得第1天還沒吃之前的桃子數量。for循環中的print()語句是為了驗證推算過程而增加的。Python代碼如下:
p=1
print("第10天吃之前就剩1個桃子")
for i in range(9, 0, -1):
? ?p=(p + 1)*2
? print("第{0}天吃之前還有{1}個桃子".format(i,p))
print("第1天共摘了{0}個桃子".format(p))
三、存在的困難
雖然將Python編程知識應用于解決小學數學問題是可行的,但是將其全面推廣還是存在一些困難的,具體如下所示:
1.基礎設施問題
地區差異性導致廣大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跟不上,有些小學都沒有統一機房,導致Python教學無法正常進行,更不用說將其應用到具體數學問題的求解上。
2.師資問題
小學師資有限,尤其是農村地區,懂Python編程知識的老師少之又少,及時培訓老師學習Python編程知識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3.教材編寫問題
畢竟在我國推行小學Python教學才剛剛起步,我們的教材不像國外那么豐富和成熟,還需要在具體教學中對教材內容進行修正和改進,以適應具體的教學要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其推廣。
學習Python不像學習音樂、美術那樣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學習Python以及將Python應用于數學問題的解決上有助于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數學能力、創造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但這些都需要一個潛移默化、持續積累的過程,因此,推廣小學生學習Python,并將學習到的Python編程知識應用在數學問題的解決上只是一個開始,我們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芒努斯·利·海特蘭德.Python基礎教程(第3版)[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8-02.
[2]胡宏彪.和孩子一起玩編程[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8-01.
[3]薛金星.小學教材全解[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4).
[4]喬納森·伯格曼,亞倫·薩姆斯.翻轉課堂與混合式教學:互聯網+時代,教育變革的最佳解決方案[M].中國青年出版社,2018-01.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