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輝
摘要:目前小學語文教學提問存在一些提問目標不明確,學生思考時間不充足,問題缺乏思考價值等情況。要讓問題始終貫穿教學過程,需要教師精心備課,使所提問題更有思考的價值,激發學生積極的思考問題,和教師互動,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性;問題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1-0084-01
小學語文教學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由最初的滿堂講,到后來的滿堂問,教學的方向始終在做著調整,力求追尋一種適應教學實際的教學模式,當然也存在一些提問目標不明確,學生思考時間不充足,問題缺乏思考價值等情況。因此在課堂讓問題始終貫穿教學過程,需要教師精心備課,使所提問題更有思考的價值,激發學生積極的思考問題,和教師互動,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
1.創設“善問”環境
創設“善問”的學習環境,教師首先是一個忠實的聽眾。教師要學會傾聽,認真地傾聽孩子們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善待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營造一個自由、輕松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們如癡如醉地探究、體驗、交流,或發表自己的見解,或補充同學的發言,或互相啟發,或自由組合朗讀……教師要以欣賞的眼光看、聽,適當地作些點撥。締造“善問”的學習環境,教師要做一個出色的主持人。說具體一點,教師要做“談話”節目的“主持人”,以自己的智慧啟迪學生的思維,更多地讓學生走向前臺,展現他們的思想。在多向交流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締造“善問”的學習環境,師生、生生學生之間要成為友好的伙伴。教師要敞開心扉與學生進行對話,要與學生友好相處,這樣孩子們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交往中。師生之間在感情、興趣、個性、思維、人格等多方面進行交流和互動,教師和孩子們成了合作的伙伴。而學生之間由于年齡、心理、水平相近,交往中最放松;而且,在交往中碰撞,在爭論中啟發,最能激發創新。
“平等、民主、輕松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發問,有利于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加教師的親和力。”在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就是學習的主人,從而在課堂上勇于發問、勤于發問、善于發問。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做旁觀者,而應該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適時地加以引導,這樣的解疑過程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潛力,使學生在質疑探究中學得愉快、學得放松。學生提出的問題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答案一目了然的問題,一類是需要重點解答的問題。對于答案一目了然的問題,教師可以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回答;重點問題則需要通過分組朗讀、討論、勾畫等方法,讓學生在探究中解決問題,獲取知識。
2.精心設計問題,科學貫徹“問學精神”
“問學”課堂,最關鍵的是就是核心問題的選取和子問題的設計。而核心問題,在哲學層面指的就是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就好比洗衣服時,若將衣服從水里拎起來,我們抓住了衣領子;就好比寫作文時,我們把握了提綱挈領。而對于教材,就要精讀細讀,深入理解,全面把握,這樣才能縱觀全文,找出全文中的核心問題。如果不這樣,就算找到一個問題,也未必是核心問題。例如,在學習《小壁虎借尾巴》這篇課文的時候,我深入解讀課文,認為“借”是本篇文章的核心問題。依次為核心,我設計了如下的子問題:小壁虎為什么借尾巴?小壁虎都向誰借尾巴了?它有沒有借到?為什么?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有了這個核心的問題,設置子問題就簡單了,只要注意順序和邏輯就行。關鍵是這些問題如果學生仔細閱讀課文,應該都能自主回答。另外,我也做了兩手準備,如果學生是在被那一個問題給難住了,我就發揮教師教學主導的作用,來詳細的講述。這其實說明一個問題,只有老師講,不行,因為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只有學生自主探索也不行,因為畢竟學習中有難點,以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知識儲備,是無法解決過深奧的問題的。在備課過程中,我不僅找到了核心問題,并設置好了子問題,設置了動畫效果的課件,這樣就能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更加投入的去思考問題。
3.在不斷的課堂探索中總結教訓
一言堂式的教師講解型課堂,能把疑難問題深刻透徹的講解清楚,這是有利的一面。但不管針對什么問題,一位的教師講解,這就忽視了學生解決簡單層面問題的能力,從而也壓抑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這中教學模式中,我吸取了一點經驗,那就是把問題分類,有針對性的處理,學生考討論能解決的問題,就要敢于教給學生,改變教師一言堂式的死板形式,喚醒學生的參與意識,給學生主動權。對于接下來的滿堂問式的授課模式,我做了認真的分析,滿堂問,是教師意識到了學生主動性的發掘,從而把主動權給學生。這是很可貴的一步。但又有點走極端,因為,教師的滿堂問忽略了問題的分類,同時也忽略了有難度問題的針對性的解決。這無疑又是問題的泛濫。學生在這樣的課堂里,就出現了被問得無所適從,問題滿天飛,往往一個問題還沒思考,下一個問題已經又出現了,在問題輪番轟炸下,學生的思維反而混亂不堪。我認為,這是老師不明白自己為什么而問。不懂得問題也要分主次,分輕重緩急,分次序。而且,在這種滿堂問的課堂模式下,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考慮,難得用時長,教師等不及,結果教師就替學生回答了。這根本就起不到讓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目的。這其實從實質上還是回歸到了教師滿堂講的模式。教師給學生那么多問題,從本質上看,大多數是流于了形式。所以教師要不斷反思,糾正錯誤,才能有進步。
總之,提問是課堂教學的必要環節,有價值的問題可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要精心選擇問題,明確問題提出的目的,所謂學貴有疑,有疑才有問,有問才有悟,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語文不僅會提高語文水平,還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因此,教師要把學生教出“問題”來,讓學生做“問”主人,讓學生自己質疑、自己解疑。這樣才能調動全體同學的學習積極性,讓課堂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