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家貴
摘要:教學創新是教育的核心,不斷提高教師教學創新能力,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去探究的課題,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造能力,教師必須首先改變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段,我校“5115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實踐,正是在此基礎上提出的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從學習小組的構建、學生合作探究的促進、學生多種能力的運用、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適時進行有效管理、多樣化評價的建立等方面對化學課堂教學進行了創新。
關鍵詞:教學創新;合作學習;教學質量;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1-0186-01
初中化學是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基本能力的重要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是當前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初中階段的學生有很強的自我表現欲望,有敢于探索創新的思想,對不感興趣的事物很難接受,普遍喜歡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但初中生自控制能力差,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之傳統的課堂和教學方式讓他們感到枯燥而單調,久而久之就變得不愛學習,厭惡學習,從而導致學習成績嚴重下滑。《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在知識的形成、相互聯系和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學習科學方法,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教師必須要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如何將創新教學與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切實轉變進行有機的結合,就成了當前化學教學與實踐領域的一項重大課題。
1.教師轉變教學理念,營造和諧課堂環境
傳統的教學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接受知識,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從而導致學生思想禁錮思維僵化。為了打破傳統教育模式對學生的束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營造自然、和諧、平等、開放、寬松、活潑的課堂教學環境,努力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鼓勵學生提問題、提異議、提見解,允許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為方式,鼓勵他們大膽質疑,使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表現自己,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養學生以創新探究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環境變為生動活潑、民主平等、主動探索的課堂環境。在這樣一種教學環境里不僅有利于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同時更有利于學生敢想、敢問、敢于解決問題,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作用,使他們的創新意識得到培養和發揮。
2.轉變教育教學模式,推行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一種組織形式,是學生在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按照明確的責任分工進行的互助式學習,通常以小組學習為主要形式。在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在團隊意識引導下的集體學習方式,個體中既有相互依存性又有個體責任感。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中,積極的相互依存感與個體責任感是兩個重要的因素,對于提高合作學習的質量至關重要。通過分工讓每個學生分別承擔不同的角色,并把榮譽與同組所有成員聯系在一起,以培養學生積極的相互依存感。同時,教師也要關注個體的業績,對小組中每個學生的活動過程給予反饋,這樣能有效地促使學生個體責任感的形成。
在一個典型的合作學習團隊中,個體需要承擔下列4種角色:(1)信息傳遞者,幫助解決問題,接受并發出信息,利于成員間的交流;(2)追蹤者,幫助追蹤學習過程,為小組記錄資料或信息;(3)促進者,幫助成員理解活動,促進小組成員間的互助交流;(4)資料管理者,選擇材料,借閱材料,分析資料。
3.構建合作學習小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合作學習小組是以學習的內容和教學形式及根據學生自己的性格、志趣和交往情況,以老師指定和自愿為原則構建的。如在課堂教學時,學生的座位要隨機安排,合作學習小組一般由教師指定;在實驗室進行的學生分組實驗或課外開展的研究性學習時,以學生自愿組成為主。小組人數控制在6~8人。各小組總體水平基本相近,達到“組內異質”和“組間同質”,為不同小組之間開展平等的學習競賽創造有利條件。在構建合作學習小組時,教師對小組的崗位作出規定:小組長由本組內的成員自己推選,不同角色(組長、組員)由學生自己認定或輪流擔任;對個別性格孤獨不合群的同學,教師要進行引導。教師要引導每個合作小組明確自己的組名、組徽、組歌以及小組的口號,并展示出來。“合作學習小組”一旦形成,組成人員就相對固定,一般一個學期不變,以便學生能在小組中擔任不同角色,對小組中其他成員能相對了解。新學期開始時,根據情況,可對小組成員作個別調整。
4.促進學生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合作探究是小組合作學習的一種主要的學習方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以探究化學問題為教學目標,學生通過小組活動、交流、討論,構建自己對化學的理解和認識,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在合作探究學習活動中,學生之間有不同的任務,每個學生不是獨立的、只負責一部分活動,而是彼此依賴和支持,他們的不同任務構成一個認知活動的整體,是探究化學問題的有機組成部分。
5.建立多樣化評價體系,公平評價每個學生
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突破了傳統學科教學對學習單一的“作業評價”、“考試評價”模式,呈現出幾種評價多維交叉、有機結合的特點。評價組長和合作小組長記載的內容有:同學們合作的程度、研究興趣、材料準備情況、發言交流次數、表演或演示的次數、準確或成功的次數等。從評價的功能看,主要有:鑒賞功能即通過鑒別、評定學生的參與行為、效果,給予肯定,以促進相互學習;導向功能即通過評價引導學生的學習探究行為在科學、正確的軌道上進行,引導學生在合作中不斷“碰撞、對接、融合”;激勵功能即通過評價使被評價者得到鼓勵與精神支持,使其充分發揮創造潛能和合作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