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敏
摘要:小學美術教學是美育教育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內容,它將影響到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現階段,教育事業一直在不斷發展,小學美術教學相較于過去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其教學手段一直在不斷創新,學生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它仍缺少足夠的生活性。今后應著重應對這一問題,從生活著手展開小學美術教學,在激發興趣的同時培養其綜合素養。本文中筆者對此類問題進行了分析總結,希望對完善小學美術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2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1-0220-02
美術是一門藝術,因此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模式、轉變教學理念。生活化的美術教學更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這需要教師能夠解決好當前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逐步提高教學效率。小學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時期,讓美術教學更加生活化,能夠讓學生更好的體驗、感悟生活,明確自身定位以及生命的價值,進而實現其全面發展。生活化的美術教學并不代表放棄美術教學的藝術追求,而是要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解讀、傳遞美術中的藝術理念。
1.現階段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新課改在不斷推進,小學美術教學也進行了諸多創新、調整,教學效率以及學習的學習興趣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要實現小學美術教學的生活化,仍存在諸多掣肘。具體來說,日常美術教學中能夠影響到生活化教學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是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美術愛好以及美術基礎能力,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實際教學中卻仍存在美術課程不受重視的問題,通常情況下,教師都會將數學、英語等課程放到重要的教學位置,而美術教學則是作為課程填充品而存在的。教師以及家長根本認識不到美術教學的重要性,教學資源以及師資力量長期得不到更新,已少了開展生活化美術教學的基礎。要想讓小學美術教學更加生活化,首先要面對的是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1]其次美術教育方式存在偏差。日常教學中,美術教師已習慣于采用“示范講解+模仿”的方式教授給學生基本的美術技巧,雖說這類方面更加容易理解,但卻會造成小學美術教學的概念化、模式化,這會使小學美術教學走入誤區。而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則能夠有效避免這類問題,由日常生活著手,教學中講述的也大都是學生熟悉的事物,相較于簡單的示范與模仿,它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升教學質量。因此我們要讓小學美術教學更加生活化,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
2.如何讓小學美術教學更加生活化
在我們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如何才能讓小學美術教學更加生活化,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2.1?激發興趣,在大自然中尋找創作素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才能夠積極主動的探究、學習美術知識,才能夠學會從日常生活以及大自然中尋找素材。因此讓小學美術教學更加生活化首先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應當保持童心,用童心去引導學生。依靠好奇心、興趣去探究新知識是學生了解世界、認識世界的一種表現。基于此,教師應當在美術教學中營造特定的教學情境,為他們提供探究活動所必須的素材,讓他們能夠完成教學活動并在此過程中獲得知識。[2]
在激發興趣的同時,要經常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尋找自己感興趣的素材。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根據不同季節、不同場景、不同心情來提取素材,保證其作品的個性。例如《走近大自然》、《瓢蟲的花衣裳》等章節中的知識點都能夠在大自然中找到對應的景物,利用好大自然這一豐富多彩的材料基地也能夠較好的完成這類章節的教學。在特定景物或情境的引導下,鼓勵他們大膽創新,循序漸進的提高自身的美術素養。
2.2?利用好現有的教學資源,進行實踐創造。“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所以教師大可不必追求一板一眼的美術課堂,利用好現有的教學資源,進行實踐創造并進一步解放其天性,才是小學美術教學獲得成功的關鍵。日常教學中,教師應針對學生愛玩的特性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可以嘗試用游戲教學的方式為學生營造出展示自身個性的舞臺。擺脫單一、陳舊的教學模式,從視覺藝術形象的創造過程出發完成教學,著重突出實踐創造。教師應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景物、靜物等繪畫對象的特征,和學生一起研究、敲定最合理的表現方法并鼓勵、幫助學生完成創造過程。[3]這一過程既能夠教給學生基礎美術知識,又能夠培養其探究意識。如果學生能夠在美術創作中放大觀察、體驗到的美感,他們就會主動運用各種材料、方法來完成美術作品的創作并在其中注入情感。此時誕生出的美術作品表達了他們對于生活的熱愛、美好生活的感悟,更能夠陶冶他們的心靈,塑造其審美情趣。
2.3?加強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嘗試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聯系其他學科,往往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將美術教學與計算機技術結合起來,能夠讓教材中的素材變的更加立體,“由靜止到運動”的過程為美術教學創造了無限可能。以《太空里的植物》這節知識為例,教師需指導學生完成對太空中植物的想象與設計。這是一個需要發揮想象力的過程,但也應當立足于實際。因此如果能夠讓學生利用計算機搜集資料,也就能夠讓其更準確的抓住重點。再者,讓文學與美術教學相結合有助于豐富學生的精神內涵,讓其感受美術的生命。以《小人國與大人國》這節內容為例,教學中可以適當滲透《格列佛游記》中的小故事,讓學生嘗試以一種全新的角度審視這部分內容,豐富其教學中的情感體驗、發散其創作思維。[4]
總結
美術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人們對美術的欣賞和創作與日常的生產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需要我們在日常教學中降低學生的畏難心理,將美術教育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我們應該以學生所掌握的美術知識和現有的生活方式為基礎,把美術教學變得生活化、常態化,只有這樣學生們才能夠放下戒備,真正的融入其中,才能促進美術教學的有效性,提高課堂質量,從而實現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教學目標。本文筆者結合個人實際經驗對此類問題進行了總結,旨在對相關工作的落實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朱敏.生活化視界下的小學美術有效教學策略探微[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10):217.
[2]?崔素儀. 淺談小學美術教育如何進行生活化教學[A].
《教育科學》編委會.2017年4月全國教育科學學術科研成果匯編[C].《教育科學》編委會:百川利康(北京)國際醫學研究院,2017:2.
[3]?張磊.生活化視界下的小學美術有效教學策略的若干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6(22):167.
[4]?嚴定芬.走進生活
與美交融——小學美術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6(18):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