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杰
(475001 河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河南 開封)
2012年,我國教育部印發了《全面推進依法治校的實施綱要》,在這一通知中提出學校要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工作進行關注和重視,在全面貫徹教育部門普法工作的基礎上,相應開展法律知識與活動,強化學生法制意識。此外,還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實踐探究,通過這種方式對于法制教育工作的形式和內容進行豐富,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的發展起到有效幫助和指導作用。當前很多高校已經認識到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校園不文明行為仍然有很多,這也給高校法制教育工作提出了極大挑戰,為此本文就將對這一問題展開詳細研究。
法制是德治內涵的重要升華,而德治也是法制開展的基礎環節,二者缺一不可,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作用,對于社會法制工作建設和開展更是有著重要影響。青年大學生作為社會成員的重要組成,本身就具備良好的知識素養和文化內涵,因此其法制意識程度對于當前社會法制意識而言也有著十分顯著的影響作用[1]。在此種基礎上,高校開展社會主義法制教育工作更是十分必要。
大學生為人處世的法治思維需要學生有著正確的法治意識提供有效幫助。有法治思維的人,應該對法律有著敬畏之心,在對各種誘惑進行抵御的環節中,還應該認識到對規則破壞后所需要付出的代價,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誘惑對人們帶來的影響和傷害。如果一個人的法制思維十分淡漠,就會忽略破壞規則帶來的負面影響,情緒容易出現明顯波動,甚至產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要想讓法治工作真正落實在實處,除了需要具備法律規范的理性認識,還需要具備堅定不移的法治信仰。對于大學生而言,更應該對法律有著正確認識,從而敬畏法律,將法律作為自己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正確發展方向,只有這樣在發展的環節中才能實現科學進步[2]。當前我國也在全力推進法律建設,公民的一切行為都需要在法律的約束下進行,只有做到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才能實現社會的穩定建設與發展。因此全面完善法治信仰意識教育的推進,對于學生法律信仰意識的提升也將起到重要幫助作用。
當前很多高校在開展法律課程的環節中都比較注重課堂知識的灌輸,但是對于學生實踐能力卻并沒有進行關注。不論課堂教學多么生動,都無法取代實踐操作對學生帶來的影響突出,但是當前高校對于實踐的重視程度仍然有待提升。因為法制教育屬于認同規范和接受規范的教育工作,如果單純的依靠傳統課堂教學方式很難對學生顯著影響[3]。所以這也需要高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環節中要突破書本和現實之間的距離,比如組織學生對監獄進行參觀,并對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審判工作進行旁聽,這種方式能讓學生直接參與和感受到法律真實性,對于學生價值判斷水平的提升也將起到顯著影響作用。
針對一些容易引發大學生不文明行為或是出現犯罪的法律條文,學校也可以對學生進行具體的法律知識或是條文講解。因為法律精神和觀念內容,大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已經有所接觸,再多講解也只能是對學生的法制觀念進行強化。而大學生已經有了獨立的思維和能力,所以需要更多直接或是實在的東西系。這也要求高校在實際發展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接受能力開展一些法制課堂教育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4]。
大學生活中,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應該由哪個部門負責也是高校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對于大學生而言,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基礎教育的重要性應該有著同等性作用,所以高校在開展法制教育工作的環節中也需要各個部門進行協調,通過有效組織實現大學法制教育的科學和穩定開展。
綜上所述,在當前社會整體發展水平提升的背景下,高校教育工作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重視,特別是在近年來高校校園中出現的各種不文明行為問題,更是讓人們意識到開展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當前高校在法制建設環節中仍然存在明顯不完善情況,所以更需要在今后工作中積極調整工作理念和方式,讓學生認識到法制工作的重要性,從而在借助法律維護自身權益的同時,實現高校的穩定發展,推動社會整體發展水平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