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娟
西南政法大學刑事偵查學院,重慶 400120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網絡的逐漸普及,很多人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不惜變成高科技罪犯,現在由科技引發的犯罪數量正在逐漸攀升,其犯罪手段越來越高明、越來越隱蔽,且出現跨地區跨國際犯罪等新的特點。當前的國際環境復雜,市場競爭也日益激烈,在這種大環境下,高科技犯罪對社會經濟秩序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殺人、縱火、綁架、搶劫等重大惡性犯罪,詐騙、色情、賭博、洗錢、販毒等隱蔽性犯罪,以及受賄、瀆職等腐敗性犯罪,都加劇了對社會的危害,且偵查難度更大。
目前,作為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公安院校、政法院校,在認真落實中央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和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有關決策部署的背景下,為了滿足公安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的要求,必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以便更好地滿足公安機關對公安專業人才的需求。因而,為了加強自主創新,不斷提高公安工作科技含量和裝備保障能力,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提供有力支撐,各公安院校和政法院校從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都在專業設置和學科建設上作出了努力創新和改革,努力培養符合公安工作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警務人才。
《電子偵防技術》課程是西南政法大學為了順應信息化偵查的發展趨勢,面向本校刑事科學技術、偵查學、公安學、經濟犯罪偵查、職務犯罪偵查等專業的本科生開設的一門專業課程。該課程要求學生首先需要具備一定的通信理論等工程技術領域的知識,其次需要懂得偵查,因為實際辦案過程中是需要綜合利用各種偵查手段,要求具備偵查頭腦,最后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法律基礎。因此該課程的具體內容很豐富,涉及內容較廣泛,涵蓋了電子信息學、偵查學、法學三個方面的專業知識。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綜合學生反饋的信息,發現該課程的教學還存在以下問題:
《電子偵防技術》課程是近幾年開設的一門新興課程,本課程從最初開設以來講授的內容主要有無線通信技術、電子安全防范以及多通道測謊。而近幾年來無線通信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其傳輸速度由2G時代發展到即將到來的5G時代,其數據形態由最初的相對獨立的數據庫發展到現在的大數據、云數據平臺,從而構成了互聯網+和物聯網+的模式,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變革。該課程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技術基本上還停留在上個世紀,且知識點比較分散,內容設置相對實際需求落后,對應的電子安全防范的規則和制度不論是國家立法還是司法解釋也相對落后,導致教學內容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因此有必要對該課程所涉及的內容進行更新和完善。
該課程所涉及的理論知識主要是電子通信領域的專業知識,而這些技術知識在實際案件偵查中的應用與分析明顯欠缺。一方面因為教師長期遠離公安實戰部門,很少參加實際的案件偵破,與公安部門的交流不夠,缺乏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實際案例的獲取渠道;另一方面學生因為身份的限制和長期在學校,不能接觸到社會中新出現的與電子通信相關的犯罪案件,全憑老師的描述才能知道一些案件的特征和來龍去脈。因此,該課程的講授很難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進行實戰演練,這就導致理論知識與實踐脫節的現象出現。另外,由于該課程內容有較強的技術性特點,同時又缺乏生動豐富、翔實可靠的實際案例,從而導致學生學習起來感覺枯燥乏味,缺乏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課堂教學成效也大打折扣。
目前,該課程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采取的是統一的大綱、統一的進度、統一的要求來對待所有的學生,因此對于不同專業學生的專業契合度不夠,難以調動其學習自主性,所以有必要在《電子偵防技術》教學中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有側重性地進行合理的內容選擇,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各取所需、各有所得,使不同基礎不同專業的學生都有所收獲。
目前各公安院校和政法院校雖然都開設了與信息化偵查相關的課程,但是課程的名稱各不相同,西南政法大學開設的《電子偵防技術》課程在其他高校有的叫《現代偵查技術》或《信息偵查》等,雖然名稱不盡相同,但是其學科體系和內容組成大同小異。由于通信技術本身涵蓋的范圍比較廣、參考書目門類繁多、因此很難形成統一的教材。盡管各學校授課對象和專業設置存在差別,但都采取了相似的做法:按照本校的實際情況由授課老師進行內容選擇并進行課程安排和授課,且沒有統一的教材供學生使用。學生的課程學習全部依靠老師的課堂講授,很難在課后進行復習鞏固,對所學知識也很難形成一個系統認識。因此該課程有必要形成具有系統的理論知識體系和豐富的案例實戰分析相結合的統一教材,同時還要設置合理的實驗實訓,供不同專業的學生統一使用。
針對目前新的社會經濟環境下出現頻率較高、社會危害性較大的高科技犯罪的類型及實際偵查實務部門在司法實踐中總結的經驗,《電子偵防技術》的課程內容應該與時俱進并有針對性地進行革新,因此課程結構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點:
1.無線通信:首先介紹無線電訊號傳播的原理,然后針對當前出現的利用無線通訊設備實施的犯罪活動如:短信詐騙、信用卡盜刷、經濟犯罪、職務犯罪等引入案例進行分析,從而了解利用無線電訊號進行偽基站偵查、手機信息偵查、移動通訊偵查等在司法實務中的具體應用,并對其涉及到的取證程序、注意事項和技術原理進行剖析。
2.網絡偵控:首先介紹網絡數據傳輸的技術手段和原理,然后針對當前出現的危害性較大的犯罪活動如:大學校園內發生的“裸貸”、網上賭博、網上色情、網絡詐騙等引入案例進行分析,從而了解利用網絡對IP地址進行偵控、對QQ等社交平臺虛擬身份進行確認的具體應用,并對網上取證和分析所涉及到的取證程序、注意事項和技術原理進行深入剖析。
3.視頻偵查:首先介紹視頻監控系統的結構以及各構件的功能和任務,然后對近幾年來出現的具有代表性的利用視頻分析和處理破獲的刑事案件如:殺人案、縱火案、猥褻小學生案等進行案例分析,從而對視頻偵查的具體應用策略進行總結,另外對視頻取證和分析處理的人員要求、素質要求和技術要求進行介紹。
4.多通道測謊:首先介紹測謊的科學依據和研究現狀,通過美國國家科學院對多通道生理記錄儀的實驗室研究和現場研究的評估報告中分析其可靠性,然后對其在司法實踐中的應用進行介紹,最后為學生設置測謊實驗實訓的具體操作步驟,讓學生在實驗中親身體驗和了解多通道測謊的實用性和可靠性。
1.教材是學習的重要載體,教材編寫也是課程建設的核心要件之一,學生在沒有教材的情況下,單純依靠PPT進行學習,不利于進行課外復習,也很難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分別進行教材的編寫,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另一方面也會分散整個課程體系,因此更為恰當的方式是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采取統一教材。
2.理論聯系實際,理論上要深入淺出,遵循“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準則,讓學生能夠有效掌握信息通信等技術的實用性原理,同時引入當前出現的與該技術相關的熱門話題和典型案例,增加學生的關注度和學習興趣,讓學生切實體會到其技術性和實用性。另外,還可以在實驗實訓環節設計具體操作步驟,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動手、親身體驗電子偵防技術的內容選取,使不同專業的學生都能理解并與其專業契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案例分析和實驗實訓讓學生既有技術原理的學習,也有實際經驗的累積,使人才培養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
3.由于該課程涉及內容比較廣泛,案例和實驗的類別也比較多,在有限的教學時限內很難將教材所涉及內容全部教授,而不同專業的學生,其知識結構、綜合素質和能力要求都有區別,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注重專業傾向性,有側重、有針對性的進行合。此外,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組建跨學科的雙師教學,使不同專業背景的老師在同一堂課互相協作完成教學,從而將《電子偵防技術》課程的技術性原理以及在司法實務中的具體應用有機結合,培養出高素質、復合型、應用型警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