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聰聰
渤海大學,遼寧 錦州 121000
金融資產是一切可以在有組織的金融市場上進行交易的、具有現實價格和未來價格的金融工具的總稱。①金融工具對于其持有者來說才算是金融資產,但是在日常習慣上,往往會被模糊化,這些金融工具有時也會被直接稱為金融資產。隨著人們收入的提高,越來越追求高收益的投資方式,所以金融資產持有的比例在不斷提高,但是,收益是與風險相伴而行的。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全國金融案件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在現在法治中國建設的道路上,毫無疑問也有越來越多的案件進入到司法程序,但同時面臨的問題就是“多勝訴,難執行”的狀況。盡管我國有關法律法規對金融案件的強制執行也做了一系列的規定,但都是一些原則性的問題,在可操作性上并不利于執行,導致金融資產案件強制執行并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金融在國民經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是目前金融資產執行案件的狀況并不樂觀,盡管各級法院在現有條件下采取大量措施,投入大量的人財力,都很難改變金融案件執行困難的狀況,這不僅會破壞市場經濟背景下的金融壞境,還會嚴重影響法院執行工作的有序進行。
1.案件執行種類多
在國際經濟核算體系(SNA)中把金融資產的分類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庫存現金、應收賬款、應收票據、貸款、股權投資及衍生金融資產等,現實中出現的金融執行案件案由的分布主要是:金融借款糾紛、擔保合同糾紛、保險合同糾紛、票據糾紛還有其他金融糾紛,種類繁多,并體現出嚴格的專業性。②
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受不良金融資產的出現、金融債權實現難以及非法集資、民間借貸等因素影響,金融機構貸款等各方面也出現危機,并且一般自然人、企業對金融方面的專業知識并不了解,所以大量金融案件會進入到司法程序。
2.案件執行標的數額大
一般涉及到金融資產的案件所產生的業務標的額普遍比較大,這使得在引起糾紛執行案件的標的額也普遍較大,而且標的額大的金融執行案件,往往會直接影響被執行人、金融機構的正常運行。
案件執行看似更應該在行政部門實現,然而在法院這個司法機關中,更注重的還是它的審理案件、解決糾紛、定罪量刑等職能,很難將執行的工作做的徹底到位,容易讓人產生法院怠工、執行混亂的感覺,尤其在金融案件中,數額巨大,標的繁雜,主體與普通民事案件主體不同,執行起來更非易事。③雖然當事人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但在勝訴后,涉及到自己切身的合法權利和金融利益根本無法落實時,就出現了“多勝訴,難執行”的情況。
信息的不暢通,導致金融案件的執行中出現的“被執行人難找、被執行財產難尋、協助執行人難求、應執行財產難動”等情況,讓當事人拿著生效的法律文書卻無處下手,給執行帶來了不少麻煩。
現在一直強調將執行權交給統一的執行機構行使,從法院的權力結構中分離出來,是化解執行難的重要途徑之一。當然執行機構的獨立性也得到了空前提高,地位在不斷提升,作用也越來越明顯,但是還避免不了執行權被含于司法權之中這一事實,審執分離不徹底,造成執行工作混沌不清、效率低下等狀況。對于金融資產案件來說,當事人最看重的就是將錢財盡快追回,把自身損失降到最小化,但是只拿著一紙生效文書,執行不到位,權益根本得不到保障,所以不僅普通民事案件要將審判權與執行權分離,標的額大的金融執行問題更是刻不容緩。
法院執行的本質就是具有強制性,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沒有強制性作保障,執行工作就難以順利進行。在民事訴訟法中,針對拒不履行的被執行人可以采取強制措施,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執行人在收到執行通知后轉移、隱匿財產的狀況,減少當事人的金融資產受到二次損失,但法規中并沒有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使各級法院在金融資產案件的執行過程中對強制措施模糊不清。④
對金融資產案件立即執行的相關條文不完善,沒有明確規定立即執行的機構和時間,這一法律空隙會給被執行人時間去轉移、抽逃或者隱匿財產,將會錯過執行的最佳時機。
金融資產案件不管從審理還是執行都需要很高的專業知識水平,但是受重審輕執的影響,法院會將能力強、專業知識扎實的人員多安排到審判庭,執行程序中的工作人員,專業水平會相對薄弱,多是進行資產查詢等簡單格式化工作,不能對被執行人員的財產信息進行深一步的探查,執行人員會逐漸缺乏工作的積極性,責任心減弱,很難實現執行人的切身利益,形成金融資產案件執行效率低的惡性循環。
再后來,她就來到了這座城市,開始了新的生活。有些傷疤,卻無法完全愈合,所以,她成了整天戴墨鏡的奇怪女人。
一些執行部門在執行中,措施不具體,程序不完善,執行活動中出現違法行為,還有中國較深的人脈關系網,會在執行中出現很強烈的地方保護和行政干預,無法從根本上保障當事人的權益。
1.素質較低、未做好事前工作
金融業對專業性要求極高,但是由于某些金融機構自身管理不規范,過分追求高額業績,忽略了真正的本職工作。肆意發放貸款,沒有做好登記或擔保工作;沒有充分了解借款人及擔保人的真實情況,包括個人信息、資產證明和信用記錄等,在法院執行過程中不能提供全面的信息,使金融強制執行工作難以進行,不僅給金融機構的信譽和社會形象帶來不利影響,而且自身的利益也無法保障。
2.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法律意識低
一些金融機構協助法院工作的意識淡薄,社會參與感低,責任心不強,在協助執行的過程中,程序會比較繁瑣,耗費人力時間,有些工作人員又對業務操作不熟練,不能快速完成指定工作,或者不能得到準確、詳細的信息,就產生故意推諉、拖延,不利于執行的進行。部分金融機構工作人員法律意識低,甚至幫助被執行人躲避法院的執行,導致被執行財產難以查詢,給執行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誠實信用是民法基本原則之一,要求人們在民事活動中應當誠實、守信,正當的行使權力和履行義務,謀求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平衡以及當事人與社會的利益平衡但是現今的社會,道德滑坡,誠信缺失問題也越來越嚴重。⑤有些被執行人利欲熏心,私欲膨脹,甚至在有償還能力的情況下,拒不執行,轉移隱匿財產,或者開具假的資產證明,導致‘老賴’盛行;執行機關的監督機關沒有落實監察工作,放任推諉、拖延、懈怠的情況發生,由于政府部門的不作為,助長司法部門的不正之風;還有金融機構利用自身職務之便,通風報信,幫助被執行人躲避法院的執行,或者不能負責任的履行應盡義務,將自己的信譽和社會形象置之一旁。
最高院執行局副局長張根大表示:從利于執行的角度出發,審執分離的改革也是將執行權在法院內部分離,而且只有改革大趨勢確定下來,才能啟動強制執行法的制定。從最根本上來說,強制執行法的制定,才是從根本上解決金融案件執行難的問題一大關鍵。⑥如果有一部比較詳盡系統化的立法,在此基礎上再將司法解釋規范起來,從執行的根據、法律規范的依據來講,做到有法可依,強制執行立法是很有必要的。
在之前金融案件執行的過程中,銀行在查詢被執行人的賬戶時,只能看到開戶行的信息,而且真實性也無法保障,查找結果不詳細、不準確,并且跨行查封、扣劃、凍結帶來極大的不便,大大降低執行效率,不能及時制止被執行人的惡意行為。網絡查控功能上線之后要求各金融機構通過最高院和中國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之間的專線完成本單位與最高院的對接工作,信息的流通,使金融案件的執行工作向著秩序化、規范化的方向前進。
1.法院加強執行力度 樹立權威
法院要重視金融資產案件后續的執行工作,良好的職業操守是選拔司法人員的首要條件,從執行隊伍選拔的源頭開始,注重隊伍素質和專業水平,不斷增強團隊意識,不斷提高執行人員的道德素質,杜絕法院的不正之風。
法院要加強金融案件執行人員的業務能力,增加金融方面知識的積累,提高工作積極性,做到求真求精,實實在在地考慮當事人的切身利益,讓人民找到歸屬感,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金融案件的執行效率,有利于樹立法院的權威,更有利于法治中國的建設。
2.金融機構強化自身工作 增加執行保障
金融機構首先要從領導班子做起,規范金融機構的管理制度,自我約束,杜絕盲目追求高業績額,做好員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在做好本職工作之后才能適當提高業績。
充分了解客戶的詳細資料,做好記錄,在借貸問題上,做好登記與擔保工作,考慮金融借貸的后果,全力協助法院的執行工作;金融機構要加強工作人員的知識學習,業務培訓與道德建設,提高協助執行工作的能力,不斷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增強社會責任心和社會參與感,維護金融機構的形象與社會信譽。
[ 注 釋 ]
①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中級會計實務.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12-01,135.
②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中級會計實務.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12-01,135.
③段紅兵.我國民事強制執行制度研究[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1.
④王志根,戴玉龍,蘇國華.涉金融執行案件調查分析[J].人民司法·應用,2010,21(3).
⑤陳傳江,張成.我國金融案件 “執行難”的原因與對策[J].中國信用卡,2010(07).
⑥人民網.人民法院“執行難”問題的困境突圍 訪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副局長張根大,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