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巖柏
【摘 要】中英文是漢藏語系和印歐語系的兩種典型代表,其中英語的及物動詞部分有一支具有明顯的“分節”特征,和現代漢語有著明顯的區別,這類動詞在語法書中和中國的英語教材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造成學習者沒有充分認識到這類詞的規律,在理解和翻譯上常常陷入困惑,沒有形成一定的規律性。本文首次提出“分節動詞”的概念,嘗試把這種類型詞匯進行初步細化,希望能夠引起廣泛的重視,進而采取行動,把此類詞匯進行系統的歸納分類,促進英語教學,便利學習者的理解和應用。
【關鍵詞】分節動詞;及物動詞;使動用法;教學
動詞的分類辦法有多種,根據詞典一般分類為: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系動詞、助動詞、情態動詞。根據語法一般分類為實意動詞和助動詞,其中實義動詞包括: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和系動詞;助動詞包括:基本助動詞,半助動詞和情態助動詞。這種分類的確有其合理性并且長期占據主導地位,但是如果從中國人學習英語的角度來看,可以考慮嘗試把“使……怎么樣” “以……怎么樣”“由……怎么樣”“為……怎么樣”“給……怎么樣”“把……怎么樣”“讓……怎么樣”等由兩部分構成的詞匯從及物動詞中單獨標記出來,便利中國人學習外語。從學生寫作情況來看,中國學生明顯很少使用一個動詞來表達“使……怎么樣” “以……怎么樣”“由……怎么樣” “為……怎么樣”“給……怎么樣”“把……怎么樣” “讓……怎么樣”。大多數情況下如果要表達這種想法,中國英語學習者會嘗試使用“使役動詞+賓語+賓語補足語”或者其他的“繞圈子”表達的形式。這與詞典或者其他書籍中罕有“分節動詞”歸類有著密切的關系。
1 分節動詞的分類
“分節動詞”在本文中特指翻譯成漢語時,需要由介詞和動詞意義兩部分構成的英文詞匯。這類動詞由于其自身特性,和漢語詞匯有著明顯的不同形式,進而影響到外語學習者對其意義的理解。本文討論的是英語詞匯具有分節特征的義項,而非某個詞所有的意義。現將此種詞匯進行初步分析,可以大體上分為兩大類:(一)有必要分節翻譯的英語分節詞匯;(二)有近似現代漢語意義的英語分節詞匯。
(1)有必要分節翻譯的英語分節詞匯
此類詞匯無明顯歸類特征,不能把這類詞匯歸類為某種特定的固定格式,但是翻譯成中文具有分隔開翻譯的特點。此種動詞在漢語中往往無對應的現代漢語詞匯,古漢語中也不存在這種用法,翻譯出來均為漢語詞匯的重新整合,此類詞匯在學生寫作或者口頭表述時明顯使用頻率很低。這類詞匯如:feature(以……為特色;由……主演),characterize(?描繪……的特性;具有……的特征),overwhelm(使……無法解決,使……應接不暇), serve(為……服務;可作……用),franchise?(給……以特許;賦予……公民權),materialize(使……具體化,使……有形)等。
(2)有近似現代漢語意義的英語分節詞匯
此類詞匯雖然可以分開翻譯,但是有時也可以借用漢語的近似語義回避分節翻譯,這類詞匯對漢語為母語的學習者來說比第一類動詞容易理解。如:highlight(強調;使……顯著),prioritize(優先考慮;把……區分優先次序), preoccupy(?迷住;使……全神貫注),complete(完成;使……完整)等。
2 “使……怎么樣”結構
分節動詞中,很大一部分是“使……怎么樣”結構,分別存在于上述兩種結構當中。由于“使……怎么樣”相對數量較多,而且與古漢語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對此類結構進行單獨討論。本文嘗試從古漢語的使動用法與英語詞匯翻譯成現代漢語比較層面來理解此類詞匯。
(1)古漢語中的使動用法
所謂使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使之怎么樣”的意思,即此時謂語動詞表示的動作不是主語發出的,而是由賓語發出的。實際上,它是以動賓的結構方式表達了兼語式的內容。使動用法中的謂語動詞,有的是由名詞、形容詞活用來的。由于原來的詞類不同,活用作使動之后,它們所表示的語法意義也不完全相同。漢語中有三種基本的使動用法:1.不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2.名詞的使動用法。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1)不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
動詞和它的賓語不是一般的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而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產生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一般說來,被活用為使動的動詞,多數是不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本來不帶賓語,用于使動后,后面就帶有賓語。翻譯成現代文時要采用兼語式的形式。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陋室銘》)
亂:使……擾亂 勞:使……勞累
2)名詞的使動用法
名詞用作使動詞,是指這個名詞帶了賓語,并且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變成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譯時要采用兼語式的形式。
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諸侯。(《毛遂自薦》)
臣:使……稱臣
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形容詞帶上賓語以后,如果使得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和狀態,那么這個形容詞則活用為使動詞。
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急:使……急。
可見“使動”用法指的是動詞謂語表示主語使賓語“怎么樣”的用法。有些“不及物”動詞、名詞和形容詞活用為“使”動詞,表示“使……怎么樣”的意思。
(2)英語詞匯中的使動用法
英語中的使動用法有別于使役動詞,也不同于古漢語的使動用法。英語中的使動用法是這個詞本身具有這種分節意義,而古漢語是為了實現語義和語法需要而特別進行的使動用法。
1)使役動詞
英語詞匯中使役動詞是表示使、令、讓、幫、叫等意義的不完全及物動詞,主要有let(讓), help(幫助), get(得到),keep(保持),make(使,令),have(有;讓;從事;允許;拿),leave(離開)等。endprint
2)使動用法
英語詞匯中的使動用法指的是實意動詞中的部分及物動詞,有完整意義,但是意義構成為“使……怎么樣”,例如:perfect,balance,beautify, enlarge, widen等。本文所談的英語詞匯的使動用法僅僅針對的是在其被翻譯成現代漢語后和古漢語翻譯成現代漢語所進行的比較,而不是真正漢語語法中純粹意義上的使動用法。此類英語詞匯的明顯特征就是均為及物動詞,和漢語中使動用法涉及的不及物動詞、名詞和形容詞在語法意義上本質不同。
3)使役動詞和使動用法的區別
由定義可知,使役動詞和使動用法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使役動詞為不完全及物動詞,單獨列出不具備完整意義,因此需要其賓語后的詞匯進行補充說明,然后構成一個完整的意義。而英文中的使動用法為及物動詞,且具有獨立意義。也就是說使役動詞和其后補充內容共同構筑的意義相當于動詞使動用法的意義。
4)英語使動用法與古漢語的使動用法的相似性
動詞翻譯成現代漢語都要分成兩部分,即“使……”和“具體意義”兩部分,采用的是漢語中的兼語式的翻譯方式。兼語指的是謂語部分是連用的動詞或者形容詞,不屬于同一個主語,前一個謂語的賓語同時又作為一個謂語的主語,等于一個動賓結構和主謂結構連環在一起,當中沒有語音停頓,這樣的格式叫兼語式,其結構形式是”主語+謂語+兼語+謂語”,比如:請君入甕。
5)英語使動用法與古漢語的使動用法的區別
漢語使用的是動詞、名詞或者形容詞直接變成使動用法。而英語的使動在構詞上直接表現為三類:(1)不改變詞形而直接改變詞性的使動用法;(2)本身具備“使……怎么樣”含義;(3)通過詞綴的添加改變詞性。所謂的詞綴添加指的是通過前綴或者后綴使名詞變動詞,形容詞變動詞。
(1)不改變詞形而直接改變詞性的使動用法
英語使動用法中,直接改變詞性的做法和古漢語的使動用法極為類似。由于詞性改變而直接變化為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由于其詞形固定化,十分具有迷惑性,這種詞匯是中國學習者的巨大障礙。其中,大部分兼具形容詞/名詞和動詞詞性。
常見的四種種類型為:A、形容詞變使動用法的如:perfect,corrupt, mature,complete等; B、名詞變使動用法的如:annoy, tire,tilt,balance,ease,crown,surprise,trot,air,ally, anger, bend, delight, launch, heave等;C、同時具有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詞性的如:please,entertain,materialize,modify等;D、兼具三種詞性的如:alert,ingrain, calm, arch等。
大多數人知道其形容詞或者名詞詞性,而不知道其動詞性的讀法或/和用法,這就造成了閱讀或者聽力的障礙。筆者認為這種詞形無變化,詞義為使動用法的詞匯需要專門在詞典里標注,在教科書中加以歸類,以此便利學習者短時間掌握該用法。這類動詞數目相對較小,沒有明顯的詞綴特征,不易分辨,如果不特殊強調,很多時候難以識記,在閱讀中不斷地自我總結當然是一種辦法,但是和明確分類比較起來,就顯得漫長而且不易完全識別。特征相對不明顯而又需要分段翻譯的英語動詞,雖然數量相對較少,但在英文中的地位相對較高,屬于常見常用詞匯,中國學生由于無法深刻這種詞匯表達的內涵,尤其需要專門的分類加以強化,這樣才能在口語和寫作準確的使用。
(2)本身具備“使……怎么樣”含義
這類詞匯一般只有動詞詞性,例如overwhelm,refine,vary,resolve,amaze,confront,astonish,confuse,convince,depress等。這類詞由于一般只作為動詞使用,所以比較容易理解和使用。
(3)通過詞綴的添加改變詞性
此種動詞數量相對較大,根據詞綴基本可以判斷出動詞詞性,由于其自身特征明顯,所以相對易學易用,例如:enlarge,enrich,refresh,relax,consolidate,validate,widen,shorten,intensify, beautify, sterilize, neutralize 。
綜上所述,“分節動詞”是作為屈折語的英語詞匯中及物動詞中的一種重要類型,由于其區別于作為孤立語的現代漢語詞匯,因此在理解和翻譯過程中有別于其他詞匯,需要特別的思考。如果能夠在比較權威的語法書或者教材中專門對此進行分類講解,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中英互譯能力、書面以及口頭表達能力,因此能夠有效地豐富中國英語學習者可以靈活應用的基本詞匯量,促進教學。這樣就可以避免學習者把這類動詞中很大一部分僅僅當做可認知而不可使用的現象。此種尷尬處境,急需引起重視,進而促進中國學習者掌握此類詞匯。本文只是嘗試進行初步分類,而沒有進行全方位的詞匯統計,也沒有把類似意義的詞組進行分析,因此需要后續工作進行補充歸納。
【參考文獻】
[1]霍恩比(A S Hornby).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M].趙翠蓮譯. 商務印書館,2014.
[2]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M].英國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編http://210.42.41.119/asset/search.html?key=A=.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3]張道真.張道真英語語法:普及版 . 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04.
[4]康瑞琮.古代漢語語法[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