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伽丹


摘要:高職“經濟學基礎”理論性強、抽象、包含一定的數理知識,相對于高職學生薄弱的文化基礎和理解能力,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較差。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經濟學基礎”課程通過借鑒推行基于“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改革,輔之以在其他方面的改革措施,提升了教學質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經濟學意識。
關鍵詞: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經濟學基礎》;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0.073
《經濟學基礎》是高職院校金融、貿易、電商、會計、物流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大多數高職院校的《經濟學基礎》課程源自本科學校的《西方經濟學》課程,只是在難度和廣度上有所降低,但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如過于強調經濟理論的講解,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數學推導、公式記憶和圖形描繪等,忽略了高職學生的接受能力等。筆者自2013年以來一直承擔該課程的教學工作,根據我校目前的教學現狀,提出基于“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課程教學改革方案,并已將其應用于一輪教學中。
1高職院校經濟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經濟學課程知識點多且抽象、理論性強,與學生接受能力不相適應
《經濟學基礎》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其中有很多的公式、數學證明、圖形圖表以及經濟理論的推導,對學生的數學推理、邏輯思維、理解和思辨能力要求較高。這門課程的高要求與絕大部分高職學生的水平是有差距的,一方面,高職學生普遍數學基礎較差,而且,學習經濟學要求有一定的微積分知識,但是《經濟學基礎》這門課通常會被安排在大一上學期,與高等數學同時講授,這顯然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另一方面,經濟學課程起源于西方,運用西方人的思維模式,再加上它偏重于理論分析,內容涉及面廣、抽象,而且每一個結論的成立都包含一定的前提假設條件,學生理解起來有相當大的困難。
1.2教學過程僵化,不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實踐環節缺乏
在《經濟學基礎》的教學中,很多教師仍然采用“填鴨式”、“滿堂灌”的形式,教師采用PPT講課,學生就在下邊聽著,且教學中只注重理論公式和模型的推導,交流探討互動非常少。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忽視了經濟學理論的應用,忽視了對學生經濟學思維的培養,使學生感到晦澀難懂,枯燥乏味,并使學生只會死記硬背,孤立、僵硬地掌握經濟學知識,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不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不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獲取知識、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性思維能力。另外,在這門課的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環節很少,學生學習后只記住了幾個概念、會做幾道題,這與高職培養應用型職業人才的目標不符。
1.3課時安排不足,影響教學效果,影響學生全面掌握知識
《經濟學基礎》的課程內容包括了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部分,本科院校類似內容都是安排在兩學期內講完,而大多數高職院校只安排給學生兩年的文化課學習時間,因此不得不將這門課的講授時間壓縮在一學期內,而且一學期的總課時數基本上都低于能將微、宏觀基本知識講得比較全面所要求的70課時,像我校至多安排56課時,有的學校甚至只安排48課時。這么少的課時使得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而不得不匆匆完成教學任務,大大降低了教學質量,學生對講授的知識也不能充分理解和消化,由于課程的連貫性,如果前一章的知識沒有理解勢必影響下一章的學習,久而久之,學生就對經濟學失去了興趣,最終教學和學習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1.4缺乏真正適合高職階段經濟學教學的教材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所采用的《經濟學基礎》教材基本沿用本科院校《西方經濟學》的架構體系,內容的理論性、技術性很強,有很多抽象理論、公式推導、圖形分析等,前者只是在后者的基礎上進行了簡單的取舍和壓縮,這樣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學生理解的難度;保留的部分也未針對高職學生薄弱的文化基礎和較貧乏的知識儲備進行改寫,這使得學生產生畏難、厭學情緒,學習的積極性大為降低。
1.5考核方式比較單一
大多數高職院校《經濟學基礎》的考核是采用平時分加期末分加權平均來得到的,平時分和期末分的占比設置比較隨意。平時分就是通過學生的出勤率和作業來給定,依據很簡單。期末分則通過期末考試來給出,期末考試往往采用閉卷考試,教師會將題型和考試重點劃給學生,學生只要臨時抱佛腳,卷面分都會很高,平時不學習也沒關系,這就使學生失去了平時學習的動力;考試題型多以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計算題為主,這些題目側重考察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但卻忽視了對學生應用經濟學理論和思維解釋現實問題的能力的考察。除此之外,整個考核中還缺乏對實踐教學環節的考察。
2《經濟學基礎》教學改革思路
高職《經濟學基礎》課程的基本任務是向學生講授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培養學生的經濟學思維,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經濟學知識分析經濟現象。更準確地說,高職階段經濟學教學的主要任務應是傳授給學生一種經濟學的意識,讓學生初步學會用經濟學的思維去看問題,而不是學習一定量的經濟數理分析。《經濟學基礎》內容龐雜,理論各異,鑒于高職教學有限的課時數,是不可能對其逐一講解,而且這樣做也會使初次接觸經濟學這門學科的學生覺得雜亂無頭緒、摸不著頭腦。因此,高職層次的經濟學教學應本著“必須、夠用”的原則,選擇那些最實用且必須掌握的內容進行講授,又要照顧到學生的專業特點和職業發展需求。另外,通過前幾年的《經濟學基礎》教學,筆者認為這門課的教學迫切需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這項基本任務和我校的實際情況,我們提出基于“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經濟學基礎》教學改革思路,通過設計“任務”、創設情境,讓學生如臨其境,教師引導、幫助學生完成任務。通過這項教改,我們期望學生:一是提高學習的主動性;二是掌握運用經濟學知識分析經濟現象的能力。endprint
3《經濟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采用的是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的由白霞、王靜主編的《經濟學基礎》教材。該教材是高職高專教材,并且是基于“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改思路編寫的。我們按照這本教材,將課程分解為12個項目(見表1),每個項目包含了項目介紹、項目實施、項目小結、項目
練習等環節(以項目三為例,見表2)。下面以項目三為例來說明對每個項目的教學過程。在這個流程中,我們首先介紹一下該項目的主要知識點,接著通過案例導入,提振學生的興趣,將學生引入事先設定的情境中思考,比如項目三中對iPhone4搶購事例的介紹把學生帶入對消費者行為的思考,“是什么導致消費者爭先恐后購買蘋果手機?”,從而引導學生逐步總結出影響消費者行為的因素。然后,進入到項目的實施階段,項目三中主要講授兩小節內容——“基數效用分析”和“序數效用分析”,在簡單地提出“基數效用分析”的概念后,教師提出學生學習這一小節內容需達到的任務目標(包括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實質就是學生要完成的“任務”。隨后,展開教學。之后的知識拓展部分主要留給學生去看,教師上課只稍微提一下。在每個項目的倒數第二步,由教師總結該項目的知識點,從另一個角度講也是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最后,教師給學生布置作業(包括每個項目最后的案例分析)。
為了配合“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改革,我們還在《經濟學基礎》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后作業和課程考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在教學內容方面,鑒于我校高職學生有限的學習時間和文化基礎,我們不像有的學校那樣另選教材作為補充讀物,而是以選用的這本清華版高職高專教材為基礎講課。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經濟學的興趣,我們在講授教材的同時在課上評講一些國內外經濟方面的新聞、評論或報道,或推薦學生課后去閱讀這些消息,以培養學生分析經濟熱點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方法方面,我們以案例教學法為主,輔之以其他教學方法。西方經濟學理論性很強,如果只是填鴨式的灌輸,就會使學生覺得枯燥無味,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經常聯系實際,盡可能結合一些貼近日常生活、淺顯易懂的案例和事實。這需要我們在平時生活實踐、調研過程中積累一手資料,也可以通過報刊、媒體評論和網絡等方式收集相應的教學案例。在課堂上,教師將這些案例穿插到經濟學知識點的講授中,化抽象的理論知識為具體可感的內容,將枯燥乏味的圖表、公式等化為生動有趣的事件,使學生容易接受和理解。例如在講機會成本的概念時,可以讓學生列舉討論上學期間上網玩游戲、談戀愛、喝酒、玩牌的機會成本,讓學生對機會成本有一個最直接的感性理解;在講商品的均衡價值及其決定時,列舉了房價波動和家電產品價格波動的案例引發學生思考。另外,現代多媒體手段的應用,給案例教學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們在備課時下載了多種經濟類的視頻節目,選取有代表性的在課間進行播放。比如央視的《經濟信息聯播》和《經濟半小時》就是很好的教學案例。
在講授有關章節時,我們還采用了現場教學法。例如,我們在講“市場分析”這部分時,帶領學生去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以及房交會現場,讓學生親身體驗各種類型的市場,了解各個市場的競爭和壟斷程度、產品差異性、信息完全程度等。在這方面,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接觸社會提供機會,進一步使學生直接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需要注意的是,在參觀的現場要根據課程內容或某個經濟問題,講解相關理論和經濟知識。現場講解可以由教師講解,也可以由企業或經濟部門的相關人員講解。
我們采用的第三種教學方法是通過向學生布置活動型作業來進行反饋式的教學。例如,我們在講微觀經濟學的第一章供求定理時,就給學生布置一項小組作業,調查學校周邊各類飯店、小吃店的價格,并解釋一下遠離城區的學校周邊飯菜價格比較貴的原因。學生分成4、5人一組,每個小組通過分工實地走訪學校周邊的飯館調查,然后小組成員間討論得出結論,最后讓各小組把調查的過程和結論做成PPT在課堂上匯報。教師則通過點評學生的PPT演示,進一步做出精煉的總結,引導學生最終形成對經濟理論的概括理解。學生通過此類活動型作業,自主研究和分析,鍛煉了運用經濟學理論進行分析的能力。教師則通過讓學生完成此類作業,引入了實踐教學環節,體現了高職的教學特色。
在課后作業方面,我們主要加強了案例題和活動性作業這兩方面的內容,大幅度減少了計算題。筆者前面提到高職階段經濟學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給學生一種經濟學的意識,讓學生初步學會用經濟學的思維去看待問題,不是進行高深的經濟數理分析,因此大可不必掌握很多經濟學的計算,如果有,也僅是為了幫助學生獲得經濟學的意識。為了配合案例教學,我們在下一次課前布置給學生課上即將要講的案例去閱讀,這樣我們在下次課上就可以快速地提及這些案例,然后從中引出相關的知識點。除此之外,我們還在每一章結束后,給學生布置包含案例題的作業,以檢驗學生掌握該章中所學知識的程度。另一方面,正如上節所提到的,我們在一學期中布置一次活動型作業(通常是一次小調查)來培養學生自主研究與分析的能力。
在課程考核方面,我們主要的改革措施有三點:加強過程的考核,加入對實踐教學環節的考核,提高期末考試題型中主觀題的比例。為了改變學生平時不聽課、到了期末就靠死記硬背混過考試的習慣,我們加大了對學習過程的考核:1.在總的評分體系中加入課堂表現一項,采用加扣分制,認真聽講、積極回答提問的在計算總評成績時最高加5分,上課經常睡覺、講話或玩手機的最高扣5分(見表3);2.作為對實踐環節的考查,在總評成績中,活動型作業的分數將占20分,具體評分標準是任務完成的程度與質量(調研活動成果匯報展示)、小組中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等;3.在期末考試中削減客觀題和計算題的數量,大幅度增加知識應用型主觀題的比例。增加的主觀題主要是案例分析題,這些題目不設標準答案,學生答題時只要做到正確運用所學知識,合理分析案例內容,自圓其說即可得分。通過這些改革,意在提高學生上課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endprint
4教學改革效果
在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2016級市場營銷班學生中進行的基于“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經濟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1)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運用經濟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給一學期的教學內容劃分成項目和任務,加上減少數理推導和大量使用案例,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學生對于這門課的恐懼心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上課注意力,經濟學的意識逐漸在他們頭腦中建立。在活動型作業中,學生們積極投入調查,開動腦筋踴躍參與討論,這一點在他們的PPT匯報中可以看出來。
(2)教學成績總體合理。將上課情況記入總評成績,起到了約束學生、促進他們上課態度轉變的作用,這點從平時分和加扣分的得分情況可以顯示出來(平時分的平均得分為21.5分,平均加扣分為+1分)。在期末成績方面,從成績分布看,與上輪“經濟學基礎”教學相比,中等成績(70~80分)的學生人數有所增加,優秀的(80分以上)略有減少,不及格人數持平,總體分布更趨向于正態分布。考慮到主觀題的大量運用,這種成績的分布還是合理的,靈活主觀題的運用并未明顯增加學生答題的難度,說明案例教學促進了學生經濟學意識的培養。
當然,我們注意到這次教改積極的效果在女生中體現較為明顯,對男生的推動作用并不大,這可能還是源于男生一貫的懶散敷衍的學習態度。第二,起初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是被激發起來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學理論知識框架的復雜化、各個“項目”結構的重復,學生的興趣就逐漸消退,注意力急劇下降,說明這些95后的學生還只是被教改所帶來的新鮮感所吸引。這些情況要求我們《經濟學基礎》的教師需持續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設計,以對這些方面做出應變,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俞健萍.高職院校《經濟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思路探討[J].知識經濟,2017,(05):166168.
[2]楊小蘭,章文芳. 高職《經濟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決策與信息,2015,(11):97.
[3]華億迪.高職“經濟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以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
[4]張瓊. 高職院校《經濟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 經營管理者,2016,(15):410.
[5]夏超.關于高職《經濟學基礎》教學改革的思考——兼以消費者均衡理論為例[J]. 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32):294295.
[6]申益美.基于“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高職《經濟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設計[J].當代職業教育,2012,(07):4344.
[7]文良. 對高職院校《西方經濟學基礎》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5):115116.
[8]蔡璐.對高職高專經濟學基礎課程改革的探索[J].時代金融,2015,(11):282283.
[9]楊付紅.高職高專院校經濟學基礎課程改革探討[J]. 新校園旬刊,2016,(01) :105105.
[10]米海真.淺析高職院校《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旬刊,2014,(04) :2332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