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琴
摘 要:隨著教學材料以及教學技術的更新,電子白板的引進使得課堂教學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把課件從以往的“固定式表演”怪圈中拉出來,并賦予它新的活力,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高溫”氛圍展現得淋漓盡致。尤其在小學數學方面,更有突出表現與發展,不僅讓學生收獲了知識,更能體驗數學思維與數學模型的構建過程。
關鍵詞:電子白板;交互式教學;數學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5-015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5.097
顧明遠先生曾經在《雜草集》中提到“是教育學生‘唯書‘唯上‘唯唯諾諾,還是培養學生生動活潑、勇于創新是兩種對立的教育觀。” [1]我認為確實如此,只有具備創新性的素質,才可以將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機結合,提升素質教育。在數學教學中更是如此,唯有在學生思維不斷的碰撞中、互動下,才能打造出經得起推敲的數學智慧,才是教師值得信奉的準則。正如陳葉芳老師所說:“有矛盾的課堂,就是精彩的課堂;有交流的教育,才是精彩的教育。”[2]由此出發,電子白板確是我們在教學技術上提升數學課堂的不二之選。
一、電子白板在數學課堂中的優勢
(一)白板媒體所提供的教學,學習材料上有了質的飛躍
在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的今天,過去的教學資源不免顯得單薄而抽象,例如在學習“觀察物體”這一課時,通過白板課件中3D效果制圖,不僅能從傳統的“正、側、上”三個面進行觀察,更能全方位全角度地對情景進行操作拖拽。在此基礎上,不僅完善了文字上平面所限的不完全性,而且能從教學中激發學生思維,全方位思考圖像,進而由教師啟發學生的創新思路,對“看待問題要全面”的德育教育進行滲透。
(二)利用現代化的白板手段將數學知識進行呈現和代入,降低了學習難度
利用白板手段呈現和代入數學知識進行教學,可以給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更加聚精會神地投入課堂之中。這樣一來,擺脫了部分知識內容煩瑣的解釋,更形象地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創新。在對于學生的創新學習方面,交互式電子白板的運用在理解運算、概念、理性內容中都能使知識不再枯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一直抱有新鮮感,如此才能擺脫煩瑣的解釋和冗長的情景搭建過程。
二、電子白板為數學教師教學灌注了新鮮血液
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往往采取反復講述、題海堆積的方法進行教學。這樣一來便局限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處于被動式的接收狀態中,從而使得難點知識更加難以攻克、理解。而在交互式白板Notebook的幫助下,教師可以利用既有的教學資源構建情景材料,解釋難點、重點,并讓學生的學習重心偏移向理解與實踐,而非重復性作業及計算。
三、電子白板在建構創新性數學課堂上的優勢
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課堂內容的講授者,學習的引導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幫手。在現階段的小學乃至中學教學中,課堂內容趨向于豐富化、多元化、全面化。而應運而生的Notebook白板系統更顯相得益彰。過去教師采用PPT及傳統教具來教學,對于學生創新學習的培養效果較為滯后。由于教師使用課件時需要反復操作計算機,導致無法充分展現數學課堂翻轉思維的魅力,無暇充分地照顧學生的反應,甚至導致師生情感交流的缺乏。教師甚至成為課件的附屬品、放映員,學生成了觀眾和屏幕筆記員。而電子白板的產生和應用,作為課堂交流手段,以不可阻擋的優勢進入到教育領域。
(一)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
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教師會無意中把自己預設為“全知全能”的樣本進行呈現,即使在課堂中發現了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和拓展點,也無法任學生去表現更加廣闊的思維,對學生萌芽期間的創造性思維進行激發和引導,而是回歸到所謂的“知識”主題,造成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而在使用白板為媒介時,教師不但可以讓學生來進行操作,還可以從側面展示給學生設計、教授的過程,讓學生真正轉變為“學會學”“我要學”。
(二)突出教學重點
在課堂中為營造學生的熱烈氣氛和積極響應,有些教師會制作熱門游戲的課件模板進行課堂互動,導致課堂重點偏離。還有一些情況恰恰相反,教師只是簡單地將自學內容呈現于屏幕上,既不利于構建學習框架,又忽略了傳統教學的優勢,更難與多媒體教學交互式活動產生共鳴。
培養兒童、學生創新學習旨在激發他們的創新性人格,創新學習的能力與習慣,從而使他們能夠經歷能學、樂學、善學的學習過程,建立正確、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觀。使用白板為媒介進行教學時,教師從指引思想、執行情況上來考慮,使學生更能自主地完成課堂任務,創新學習與白板交互形成相輔相成的良性效果。
四、電子白板在構建數學知識上的獨特魅力
在針對學生進行創新學習的構建中,白板媒介還提供了多元化沃土。根據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學習條件,Notebook多媒體軟件通過提供元素化分明的學習材料,活動方式更能實現學生自學、調整、展示的蛻變。而在白板中收集信息,反饋情景,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建立創新學習的框架,讓學生樂于學習,樂于收獲,敢于彰顯,實現成長。
以下為在創新學習過程中的示范典例:在學習“三角形的面積”時,教師通過學生操作白板課件,實現讓學生將一個平行四邊形進行選取、拉伸、分割、平分為兩個相同的三角形的過程,再通過提問“怎樣的兩個三角形可以組合為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在Notebook中嘗試、解答,最后利用課件測量工具以驗證、歸納,最終收獲。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僅緊扣教材的重難點,而且讓學生把家中的自學、課堂的構學、課后的固學結合起來,通過完成創新學習、創新思考、創新總結構建學習體系,完善并提高學習效果。
總之,在Notebook的幫助下,不僅使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得到更好的發揮,而且讓教師的教學在信息時代迸發出全新的活力。而當代教師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務,是內化科技手段,取之于技,借之于教,構之于學,拓之于趣。做讓學生“想學”的課堂,立讓學生“能學”的體系,興讓學生“樂學”的教育。
參考文獻:
[1] 顧明遠.雜草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2] 陳葉芳.好課堂就是要解決好矛盾[J].新教育,2015(8):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