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萍
摘 要: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可以概括為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三個方面以及學習能力和情感態度兩個關鍵。從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以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闡明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應具備的品格和能力,主要論述了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課堂教學可以從情境、問題、活動、交際為切入點展開,貫穿學習能力和情感態度的培養與發展,促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課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5-003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5.018
“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領域最受關注的熱詞之一,為2016年2月26日中國教育學會發布。教師結合多年的英語教學和對核心素養的理解,認為課堂教學要貫穿學習能力和情感態度的培養與發展,要以學生主體意義探究為目的,促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增強學生“創意表達”素養
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系的,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能利用自己原有知識和經驗學習新知識。即運用語境式整體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以單元整體教學為切入口,關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好動,學習到的知識還不夠豐富,并且接觸知識的渠道多以形象記憶為主。因此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在教學中聯系生活實際選用生動有趣的事例輔助教學,創設有利于小學學習英語的教學氛圍和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運用語言進行交流,在充滿興趣的情況下正確地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這樣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興趣會比枯燥機械的語言操練大得多。這樣的課堂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更加主動地融入課堂學習,能夠真正提升學生語言的運用能力。
比如在教學陜旅版小學英語有關Shopping的話題時,創設一個去超市購物的具體環境,借助超市服務員和顧客的購物情境來學習句型和對話內容,描述購買的物品及其價格,讓學生產生大量的語言輸出。更關鍵的是,在潛移默化中滲透了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教育,由此體現了“生態意識”學科素養的價值性。
二、問題導向,引領學生的思維品質,形成“問題解決”“理性思維”和“科學精神”
為什么要提倡“問題化教學”呢?
首先,問題化的學習途徑能靈活地培養和提高學科核心素養。英語作為一門外語,由于學生對其文化背景及語言特點不太清楚,很多學生的英語學習中出現了死記硬背的現象。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其次,教師要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問題化”組織,將教學內容轉化為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由于學生自我控制力不強,常出現分散注意力的行為。同時,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而進行問題化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引發學生主動思考,不斷提高他們的高級思維能力。
再次,問題化的學習,能從以講授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不是“假裝學習”,流于形式。
例如,在教學陜旅版小學英語第五冊Unit4 At table中的餐具時,和學生探討中西方餐具使用差異,教師在課堂上提問:Where are you from? What do you use to eat? How do you use the chopsticks/spoon?和 Where does Colin come from?What does Colin use to eat? How does Colin use the fork and knife? 用這樣的問題激活學生的主動思維,展開對本課重點句型的探究、學習、訓練。
三、加強英語交際口語訓練,擴展學生的“文化意識”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語言只有通過交際才能習得,而文化意識的培養更需要交際來實現。而且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離不開跨文化教育,文化意識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在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上的突破。
四、精心設計學科活動,滲透“實踐創新”
活動要體現主體性,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而不是“被活動”,要結合學習內容和特點,在核心素養的目標下,充分體現活動的教育性,精心設計活動。通過任務讓學生在語言訓練和交際中學習語言知識,避免教師大量講解分析,缺乏學生任務性的活動。
五、加強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滲透,讓學生“學會學習”
(一)以合作提高學習能力
在加強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滲透方面,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分享學習。因此英語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想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的主動性得以充分的發揮。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樂在其中,學在其中,善于合作。
(二)重視對認知情感態度的教育
加強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滲透,讓學生“學會學習”,還要重視學生認知情感態度的提升教育,因為一個人的情感是英語學科素養的“潤滑劑”,只有教師和學生的情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才能創造出智慧的課堂。
總之,對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研究、探討、落實是一項長期的教育目標,教師要不斷地探究,探索出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適合自己教學和學生發展的課堂教學策略,使核心素養真正融入到自己的教學中,為他們未來英語的學習及應對全球化挑戰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梁礫文,王雪梅.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培養模式[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7(2).
[2] 張詩雅.深度學習中的價值觀培養:理念、模式與實踐[J].課程·教材·教法,2017(2).
[3] 康淑敏.基于學科素養培育的深度學習研究[J].教育研究,2016(7).
[4] 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5).
[5] 鐘啟泉.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發展:挑戰與課題[J].全球教育展望,201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