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平
摘要:閱讀是外語教學中的重要一環,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也一直是外語教學的重要目標。我們已經進入了社會生活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的二十一世紀。新世紀使英語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它已成為了人類生活各個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本文就教師該如何加強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挖掘學生潛能,開拓學生視野,深化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等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閱讀解能力
我們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跨文化交際,而在跨文化的交往中,如果我們沒有對文化背景知識的深入了解,只局限地以自己母語文化中所形成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習俗觀和世界觀去和外國人交往,必然會形成不同文化觀念在某個話題或論點方面的沖突和不快。如有些同學閱讀相關英語文章時,由于對歐美等國一些特有的習語、典故或慣用法的文化背景不了解,往往會導致望文生義,從而造成閱讀障礙。事實表明,越深刻細致地了解講英語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就越能理解和準確地使用這一語言。比如,同一個詞在一種語言中可能是褒義的,而在另外的語言中卻可能是貶義的。例如:龍(dragon)。在中國文化中的“龍”可代表皇帝、象征高貴,如“真龍天子”等。它還經常和吉祥的事物用在一起,如“龍飛鳳舞”、“龍鳳吉祥”等等。而在英國,人們則會聞dragon(龍)色變,用來指人常含貶義,它常被用來指“兇暴的人” 如“His wife is a dragon.”意思是“他的妻子是個悍婦”。又如說英語的人常用的問候語是“Hello”或“Hi”,而中國人見面時卻說“吃了嗎? ”或“去哪兒啊?”,如果直譯成英語就是“Have you eaten yet?”或“Where are you going?"”,這在中國人看來是很正常的問候,在英、美等講英語國家的人看來卻是不禮貌的,甚至被認為是有意干涉他們的隱私。 由此可見,英語語言的教學和文化背景的傳授是密不可分的,不了解英語的文化背景,就無法正確理解和運用英語,就會給閱讀理解文章內容帶來障礙。所以說,文化背景知識缺失是形成了高中生英語閱讀能力提升障礙的主要原因。
那么,如何才能提升高中生英語閱讀能力呢?著名學者柯魯克曾主張將大量的英語閱讀作為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英語的閱讀能力在英語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為它是英語對話的主要環節,所以培養、提高英語閱讀能力也就成為了英語教學的首要目標。
一、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
高中英語課文篇幅較長,內容較多,文章中又滲透了豐富的科學教育內容,并且生詞量較大。在閱讀課教學中,老師必須精心設計既有啟發性又能激起學生探討興趣的系列問題,這樣可以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閱讀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因為我們知道素質教育是以人為本,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使學生成為積極主動和有創造性思維的學習主人。在高中閱讀課的教學中,應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設計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是一種有效方法。
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他們之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差異。就英語而言,其差異主要表現在認知方式、學習方式、英語水平、性格特點、情感態度、對師態度、學習環境等方面。這些因素決定了學生的英語水平及學習能力上的差異。因此,教師在選材時要恰當,難易要適度。材料過分容易,學習起來就沒有成就感;材料難度過大,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為他們選擇難易不同的讀物。閱讀材料應能夠既讓學生因正確回答理解性問題而有所收獲,又因在閱讀過程中付出的努力而有所收獲,使全班學生的閱讀能力在他們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二、加強學法指導,掌握閱讀技能
掌握語言知識和文化背景并不等于具備了閱讀能力。只有掌握并運用一系列正確的閱讀方法,才能將習得的語言知識轉化為具有個性心理特征的閱讀技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現代教育更重視培養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而且還要教學生“會學”。在閱讀過程中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閱讀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具體到概括的順序要求閱讀,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還應給予學生學習方法上的指導,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
1、提高速度。高考閱讀要求的速度為每分鐘100個詞左右,因此必須對學生加強閱讀速度的訓練。如: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文章的閱讀,即使未能被動完成也必須停下,并要求他們復述文章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要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相應縮短規定的閱讀時間。
2、有針對性地加強閱讀方法指導。
(1)略讀:通過整體粗讀,領略內容大意,幫助理解,為細讀做準備。尋找主題句,獲取大意,找出每段的主題。
(2)跳讀:尋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數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關鍵詞,利用語法過渡詞、語氣轉折詞及時態等,抓住文章脈絡。
(3)細讀:分段細讀,注意細節,注意語言結構,處理語言點,抓住主要事實、關鍵信息,揭示文章結構的內在聯系,幫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段落與段落之間存在著內在的緊密聯系,而每段的內容都與主題有著很重要的聯系,所以弄清文章結構上的問題,對于把握文章主題、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4)推讀:推測未直接寫明的含義、因果關系以及詞義,猜測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新的單詞、表達法或語法,引導學生學會根據上下文進行猜測。這樣既提高了閱讀速度又形成了一種能力,這也是英語閱讀的關鍵所在。
(5)概讀:要求學生從每篇標題到各個部分都進行概讀,以歸納出要點,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圖、觀點、態度,這樣就能了解全文的概貌。概讀還有助于學生把握上下文之間的意義聯系,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
三、將抽象事物具體化,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高中英語閱讀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其中包括地理與氣候、自然與科、人物、文化與傳媒、傳統習俗等等。由于高中生的閱歷有限,許多內容對他們來說都十分陌生與抽象,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原因在于多媒體能夠有效地對聲音、文字、圖像、語言、符號等進行綜合控制及處理,將單純的文字描述化為具體的感官形象,使抽象的事物以具體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幫助他們進行理解。
總之,閱讀是一個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過程。通過閱讀教學讓學生獲得較強的閱讀能力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目的。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應該始終貫穿于日常的英語教育教學當中。
參考文獻
[1] 王學成.元認知與大學英語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J].中國西部科技,2010(25):75-76+89.
[2] 張珍珍.怎么提高英語閱讀能力[J].科技創新導報,2011(21):129-130.
[3] 趙新華.淺談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培養的方法及策略[J].青年文學家,2013(02):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