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爽
[摘要]在大學生中推進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既具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應有之義,是解決社會思潮多元化問題的現實需求,是加強大學生人格培養的重要途徑;面對馬克思主義這一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體系,大學生與當前中國社會其他階層相比,最容易接受馬克思主義這一強大的思想武器。把這些必要性和可行性轉變為現實性,這需要從大眾化進程的客體、主體、中介的三個方面入手進行對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在大學生中順利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關鍵詞]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要性;可行性;實現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了“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任務以后,黨的十八大又繼續強調:“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這是當代中國時代的呼喚和理論發展的必然要求。大學生不僅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而且還肩負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使命,因此,在大學生中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勢在必行。
一、在大學生中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必要性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國家事業建設的指導思想,占據著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黨和國家十分重視在對大學生的培養中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一直致力于拓展其傳播的廣度和深度。
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應有之義。從其科學性和革命性來講,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一個可以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科學理論體系,其內含的科學性使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經產生便應該作為一種強大的武器被人們所掌握,同時賦予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必將廣泛傳播的使命和意義,必將為全世界的無產階級指明前進方向,必將為全人類探索社會發展規律提供指南。馬克思曾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崩碚撜莆杖罕姷闹匾饬x在于“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即理論一旦與群眾緊密地結合起來,馬克思主義理論被廣大的無產階級所掌握,就會由一種精神武器轉變為巨大的物質力量,就會為全人類的前進發展提供動力和武器。從其創立目的來講,馬克思主義理論根本目的是為了解放全人類,馬克思主義實現大眾化也是其發展目標和最終方向。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寫道:“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彼麄兘衣顿Y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用剩余價值理論為無產階級打破束縛提供了理論依據,提出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論斷,為人民群眾尋求解放提供了精神武器。這種群眾立場貫穿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方方面面,馬克思主義理論時刻與人民群眾的命運緊密相連。
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解決社會思潮多元化問題的現實需求。當前社會由于各種復雜情況出現了多元的社會思潮和各樣的意識形態,給國家建設帶來了一定的困頓和障礙。這種多元社會思潮的障礙主要來自社會轉型期多元價值觀的混亂影響、中國傳統觀念和現代文化的沖突、國外資本主義文化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沖擊等。我國目前正處于前所未有的社會轉型期,經濟、政治方面的快速發展和文化建設長期積弱造成的短板形成鮮明對比,對社會建設的各方面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漩渦,也引發了各個群體、不同地域的人們擁有多元的價值觀念,難免出現各種思想碰撞。伴隨時代發展的理念和信條也在不斷變化,傳統意義上的保守理念和現代的開放觀念、傳統的倫理綱常和新時代的自由文化、兩者截然不同的邏輯方式和價值信條使人們之間出現層次性的沖突和對立。在全球化程度愈來愈高的今天,西方和東方的聯系更加頻繁,由于政治體制、意識形態的差異和對抗也越頻繁,且以更隱蔽的方式搶占精神陣地,比如以偽馬克思主義形態來反擊馬克思主義,其目的就是消除我們走中國道路的歷史依據。這些文化觀念上的抗爭和撞擊都使馬克思主義在大眾化的實踐過程中更加曲折,某種程度上破壞了當代中國發展所需要的政治認同和價值共識。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并不是要統一人們的意識形態,更不是遏制多元發展,而是給超越社會主義界限的思潮予以控制,抵制思想界雜亂無章的混亂現象,確保中國道路的正確方向。
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加強大學生人格培養的重要途徑。人的青年時期是塑造人格的關鍵時期,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高尚的人格會潛移默化地對人產生特殊的重要影響。但由于當代大學生理論認識和社會經驗不豐富,容易會走入各種錯誤思想的誤區,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等產生曲解甚至對抗觀念,就會造成政治方向不穩、三觀不正等問題,給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帶來危害或潛在威脅。這就要求當代大學生用科學的思想武裝頭腦,提升自身素養和能力,為社會做出有益貢獻,實現人生價值。大學生必須用正確的立場和方法分析和對待現實問題,普遍樹立科學的思想觀念,在推動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實現自我價值。
二、在大學生中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可行性
受眾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關鍵切入點。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文化體系,內容博廣深刻,要使全體大眾普遍性地學習、研究、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顯然十分困難,可行性較低;但大學生群體更容易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有著與其他群體不同的巨大優勢,具有具體的可行性。
當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客體是文化素養和道德水平高低不齊、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錯綜復雜、立場傾向存有差異的社會群體,因而難以快速實現大眾化目標。從這一進程的主體視域來看,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無產階級對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認識、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最本質意義上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最一般規律的科學認識,是一門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內容結構十分豐富的科學體系,就注定了要將這最本質的一般原理被最普遍的客體掌握的實踐過程十分復雜艱辛。從這一進程的客體角度來看,社會轉型時期社會各階層的具體利益出現分化,客體水平不一、各有差異,面向全民性的馬克思主義傳播工作不能只使用一兩種簡單機械的方式,否則就會使受眾不能整體準確地理解、掌握馬克思主義,甚至曲解、誤解馬克思主義。這種情況下,針對代表不同利益的不同階級、所處于不同社會環境的各個群體,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需要綜合考慮創新工作方式,將受眾客體劃分為不同的對象群體,針對性地使該理論因人而異的具體化;充分利用各種優勢資源和不同的手段方法,將理論主體由最一般的本質規律轉變為貼近生活的解釋形式,實現通俗化。而大學生有著別于其他的獨特優勢和具體可行性。endprint
當代大學生作為和改革開放時代一起成長的社會群體,對走中國道路、日新月異的當代中國,有著最直接、最深刻的感受,“大學生是青年中最有知識、最具有創新精神和前途遠大的群體……這為在大學生群體中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了契機。”作為在新時代成長起來的社會群體,從最早的啟蒙時期就開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參與各種愛國主義活動,尤其是大學時期的思想政治理論對文化知識水平、道德素養的引導,使他們對主流意識形態有著耳濡目染的整體認同,堅守著正確的原則立場。青年大學生接受的思政理論課也給他們積累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相較其他群體具有著十分優越的理論功底,更容易去解讀原理文本并應用于生活。大學生積極參與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導的各種實踐活動,以社團、班級、院校為單位、以社團活動、班級活動和院?;顒訛閷嵺`中介,賦予這一理論新時代的實踐解讀,以最直觀的感受、最直接的方式實現其大眾化。大學生所在的高校以各種獨特的資源培育著新時期的社會主義建設者,以馬克思主義理論豐富的專業教師對其進行理論教育、以各種學生組織和校園活動為其提供實踐平臺,在意識形態上對其正向引導。由于大學生是一個可塑性高、同質性強的社會群體,普遍具有較高水平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也更容易實現馬克思主義的通俗化、具體化,同時又能避免庸俗化,使大學生正確、深刻地理解該理論的深層內涵,而又反向地推動大眾化進程。
三、在大學生中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現路徑
理論意義和現實需求賦予了在大學生群體中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必然要求,社會現實和群體特質使之更為可行,這樣就產生了它的現實意義。為順應必然之勢,使其現實性更加明確,可從該進程的客體、主體、中介的角度人手。
從大學生的客體視角人手:首先,根據大學生追求個性化的特點,以活潑多樣的形式將理論形態的馬克思主義輸送給大學生,因人而異地引導教育。再者,充分發揮大學生的自覺能動性,深入挖掘他們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和探究欲,使他們不由自主地被馬克思主義的博大精深所吸引,自然而然地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指引和教育。最后,堅持對大學生的理論知識和人格培育并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不只是讓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知識,最重要是教會學生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思考、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南的作用,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水平,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科學之科學”的必然要求。
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主體視角入手:首先,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學理內含。恩格斯曾經講到,“請您根據原著來研究這個理論,而不要根據第二手的材料來進行研究”,要在研讀經典原著的基礎上完整準確地理解這一概念,警惕多元思潮面具下的反馬、非馬實質,捍衛馬克思主義的真正內涵。第二,賦予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理論當代價值。以聯系和發展的眼光、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待這一進程,著眼于處于時代新起點的新國情對理論進行創新發展,消解舊的思想習慣和傳統文化力量造成的對其真理的歪曲,使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成為有著更深層次的前瞻性智慧和普遍性價值的精神武器。第三,以通俗化、生活化的方式進行理論傳播。列寧認為:“最高限度的馬克思主義=最高限度的通俗化”,通俗化是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必要前提和方法。要充分運用多樣化的傳播渠道和手段,以更加貼近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成長環境的方式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再次回爐,轉變原有的表達路徑,使之重新生長出生動化、生活化的形態。同時,要重點準確區分通俗化和庸俗化,“引導讀者去深入地思考、深入地研究,……從最簡單的、眾所周知的材料出發,用簡單的推論或恰當的例子來說明從這些材料得出的主要結論,啟發肯動腦筋的讀者不斷地去思考更深一層的問題?!?/p>
從實踐的中介視角入手:毛澤東認為,“我們說的馬克思主義,是要在群眾生活群眾斗爭里實際發生作用的活的馬克思主義,不是口頭上的馬克思主義?!睂嵺`是一個理論價值的實現方式,是聯結一個進程主體和客體的中間媒介,是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的必經之路。第一,在實踐過程中貫穿馬克思主義理論。時刻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時代發展的前沿相連結、和不斷變化的實踐現實相連結、和創造歷史的人民大眾相連結,以其基本立場武裝大學生的頭腦、以其基本觀點指導大學生的具體實踐、以其基本方法研究、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第二,加強實踐載體建設。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陣地建設,并與紅色文化、學生組織相結合,對高校傳播者的質量水平嚴格把關,以理論的最新成果培養未來社會的接班人。
“全國各族青年,代表著我們祖國和民族的未來,代表著我們事業興旺發達的希望。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事業需要你們去建設,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在你們手中實現?!睆V大青年大學生要時刻以馬克思主義為思想指南和人生信條,積極應對新時代、新實踐帶來的新問題,共同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順利實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