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現代化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初中教育階段開始越來越重視《科學》課程的改革,為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從小樹立學生良好的科學意識,教師必須合理轉變《科學》課程的教學理念,利用學生熟悉的實驗材料,激發學生學習探究興趣,突破《科學》實驗教學的困境,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高效教學,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關鍵詞:科學學科;實驗教學;教學困境;教學質量
我國正處于教學改革的關鍵時期,初中教育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專業知識,還應鍛煉學生良好的動手操作能力,《科學》課程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其直接影響著學生實踐能力的形成,基于此,教師應積極順應時代發展要求,不斷創新《科學》課程的教學理念與方式,從教學目標、方式等方面突破課程教學困境,從而開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增強學生綜合素養。
一、 選擇恰當實驗材料,激發學生探索欲望
實驗材料是影響實驗教學的重要因素,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綜合考慮學生個性特征、教學內容等因素,選擇恰當的試驗材料,用學生熟悉的實驗材料,降低學生對于實驗的排斥感與恐懼感,激發學生《科學》探索欲望。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在開展《科學》課程實驗時通常都會使用配套的原材料,與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師應敢于打破常規教學模式,利用合理的實驗材料,引導學生全身心參與到實驗過程中。
如在學習“物質的溶解”中,其傳統的實驗是選擇食鹽、蔗糖等原材料,以觀察其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并解釋其消失的原因,但蔗糖、食鹽兩種材料均是白色,會增加學生觀察難度,不利于學生的參與,因此,建議教師將材料變成學生都知道的維C片與泥土,維C片、泥土在水中溶解過程中會讓水變色,且是黃色的,可以觀察到溶解的快慢。具體而言,首先,教師準備好適量的水、泥土與維C片,按照實驗步驟將泥土、維C片加入到水中,要求學生自主觀察實驗現象,給予學生3~5分鐘的討論時間,鼓勵學生大膽分享自身想法,包括“泥土是固體的小顆粒,其會形成懸濁液”、“維C片是分子,其會形成溶液”,通過觀察的方式激發學生對實驗的探究興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給予學生思考空間,用合理的原材料吸引學生注意力,促使學生主動觀察實驗現象,形成學生初步的溶液知識印象,提升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在《科學》課程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與科學素養。
二、 尊重學生個性特征,培養學生實驗興趣
受到學生生活背景、個人資質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在《科學》課程學習過程中展示出來的潛能、興趣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個性特征,根據學生的才能,選擇恰當的實驗活動,激發學生實驗探究興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愛好,通過良好的師生互動,提升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如在學習“水的浮力”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利用問題式教學方式開展實驗,首先,教師進行實驗前詢問學生:當你躺在浴缸中泡澡時,你會有什么感覺呢?水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給予學生3分鐘左右的思考時間,利用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實驗興趣;其次,提出“同學們,你們認為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聯?”的問題,尊重學生個性特征,設計與浮力有關的科學實驗。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層次,設置不同的難度,讓學生用定量實驗思維,獲得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應動態關注學生參與情況,當學生出現不理解等問題時及時幫助學生解決,促使學生順利探究科學領域。此外,當學生對實驗步驟提出疑問時,教師應耐心傾聽,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從而提升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三、 豐富實驗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動手能力
為提升實驗教學的有效性,突破《科學》課程實驗困境,教師應以“提升學生動手能力”為基本教學目標,不斷豐富《科學》實驗教學活動,增加實驗教學的趣味性和可參與性,讓學生成為實驗的主體,讓學生在動手過程中體會到實驗的樂趣,自主參與到實驗探究過程中。
如在學習“電壓的測量”時,教師可以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要求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首先,將學生分成均勻的學習小組,并自主選出小組長,組員共同討論出測量電壓的實驗原材料,如干電池、導線、小燈泡和電壓表等,集全組智慧設計合理的探究實驗;其次,要求學生按照設計方案進行實驗,并仔細記錄實驗現象,使得學生明白電壓表的作用,并在實驗中了解電壓使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最后,要求學生進行實驗總結,指出實驗方案中的缺陷并提出解決方法。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用朋友的身份參與進去,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創新《科學》課程實驗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動手能力。
四、 重視學生現實生活,增強學生科學素養
《科學》課程來源于現實生活,學習該課程的目的在于改善學生生活質量,因此,在開展實驗時,教師應特別關注學生的實際生活,從生活中尋找實驗靈感,創新實驗開展形式,多通過課后實踐的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綜合科學素養。
如在學習“我國的氣候特征與主要氣象災害”時,教師可以將實驗拓展至課后,以學生自己所在城市的氣候為例,要求學生通過實地走訪等方式,了解不同區域“四季”的氣候特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主動尋求學生家長的幫助,要求家長配合學生開展實驗調查,多與學生、教師進行溝通交流,使得學生感受到來自家長、學校的關懷,幫助學生更好的探究科學領域,攻克實驗的難題,讓學生在科學領域中自由翱翔。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實驗作為《科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學生科學素養、實踐能力的形成,教師應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方式,尊重學生個性特征,不斷豐富科學實驗教學活動,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同時,教師應從學生現實生活入手,降低學生對于《科學》課程的陌生感,激發學生科學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劉丹.優化實驗教學,構建高效初中物理課堂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7,14(1):165.
[2]陳呈.重視實驗教學,打造高效課堂——淺談小學數學實驗教學[J].課堂內外·教師版,2017,32(2):91.
作者簡介:
陳劍,浙江省衢州市,浙江衢州華茂外國語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