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芳
【摘要】在進行新課改的過程中,高中生物的課程提出了相關的新的要求,在完成基本的義務教育上,進一步的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對此,人教版對高中生物教材進行了相關的修改,添加了一部分具有特色的教輔類教學的內容,思考與討論就是其中之一。
【關鍵詞】高中生物 人教版 思考與討論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1-0191-02
前言: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教材對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上做了一份精心的設計,并且安排了許多獨有的欄目,其中最有特色的當屬思考與討論這個模塊,這是老師們實施新課程的墊腳石,是最重要的課題之一,能夠幫助老師探索該模塊的教學規律和策略。
1.思考與討論的內容分析
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教材中思考與討論這個欄目分布在三本書中的數量是平均占比,也就說明這個欄目的重要性,在每一本的教材中都有學習的必要,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連接著各個知識點,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不能忽略這個欄目的重要性。在高中生物教材中,雖然思考與討論的占比較多但并非每一章都出現,只有均勻分布才能夠將教材中的結構和內容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2.思考與討論的分類
首先是關聯型,關聯型思考與討論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銜接各部分知識,這可以提高老師課堂中教授知識的效率,避免學生學習知識的重復性,也可以增加學生的積極性和知識的串聯性。在提高學生對基礎學習的重視度前提下,可以提高學生的拓展知識,有效的銜接好初中過渡到高中的部分知識,成為一個紐帶的作用。
其次是概括型,這一類型能夠培養學生的分析、理解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同時能夠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的能力,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看教材,教會他們學習的自主性。
再次是遷移型。這是教會學生們知識遷移的能力,運用這一原理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在思考與討論中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以后參加實踐課堂的機會提供了依據。
最后是拓展型。這種思考與討論的類型是最適應當今社會潮流的教育方法。按照新課標的標準,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研究精神和思維發散能力、創造能力都是重中之重。如果學生的經驗不足就必須通過搜集必要的信息才能解決問題。
3.思考與討論的教學策略
第一,要提高生物科學的素養和知識。在新課標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質培養對知識的遷移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在培養他們能力的同時積極的糾正他們的價值觀。只有具備生物科學素養的人才了解生物的生理活動和特征。在高中生物中思考與討論主要是生物知識的拓展和應用,幫助學生構建出知識體系,利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生物現象。再就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由之前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分析和解決事情的思維性、邏輯性都會被提升。最終提高學生們的創新性思維。
第二,生物學中的觀點在教學過程中闡明了方向,也培養出了學生的人文素養。思考與討論的過程中能夠將結構與功能相匹配,并且貫穿于整個的生物教學當中,生物體的細泡、器官都有所體現。在思考與討論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分析事物的能力和事物結構間的內在關系,促進生物學思想的發展。在針對不同的學生做一下適當的調整,對于問題的難度重新進行設置。利用辯證法中局部與整體的觀點來對待問題,將生物中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等加以研究。生物學中有一句話非常出名,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一觀點的提出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都培育出了優良的品種,生物進化論是百花齊放的理論,這讓多數人都能夠接受的學說,較為深入的解釋了生命的發展過程。
第三,各種類型的思考與討論教學策略能夠更有針對性的指出高中生物的核心點。具體來說,輔助型的思考與討論可以引導學生建立起框架結構,找到事物間的內在聯系,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完成相應的學習課程,老師再通過對思考與討論中得出的延伸問題進行說明。舉例說明型的思考與討論能夠在結合學生的實際案例解決問題,只有具有針對性強,較為典型的例子才能夠讓學生們充分的理解問題并解答。再結合其他的學科對生物學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討。
結論:本文創造性的將思考與討論按照意義的不同劃分了幾個類型,再通過學生與老師的實踐,來完成高中生物學的學習和探究。在這個過程中也會讓學生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老師們也會獲得一些教學意義和經驗。
參考文獻:
[1]倉定權.淺談高中物理教材中“思考與討論”欄目的教學功能[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 2015(23)
[2]羅春裕.新課標高中生物教材中“問題探討”的教學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5(02)
[3]朱明輝.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教材“技能訓練”欄目的特點及教學建議[J].生物學教學. 2016(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