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俊斌
摘 要:發展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而結合高中生物這一學科來看,其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內容則主要應當落實到生命意識、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四個方面。在教學方法上要大膽嘗試、不斷創新,從激發高中生生物學習興趣入手,巧妙實施多樣化教學策略,進而提升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實現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高中生物;核心素養;教學方法
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學研究由來已久,但是長久以來沒有精準的定義和概念,這一僵局在2016年的9月被打破,北京師范大學核心素養課題研究組歷時多年最終確定“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目標的核心素養相關內容。結合這一思想,本文提出在生物學科立足于生命意識、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四個維度來實施教學,讓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工作落到實處。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直觀展現生命的多樣化
通過網絡檢索和查閱相關生物學資料,我們可以知道生物學是自然科學六大基礎學科之一。它主要研究的是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的規律,以及生物與周圍環境之間存在的關系等知識。其下設的科目還有形態學、生理學、遺傳學、胚胎學等,簡言之,生物學研究的內容涉及多種生命形式和生命結構。我們生活的地球上還有很多未知的生物,而這些都需要一輩又一輩的學習者和探究者去發現,而通過教學高中生物這門課程,學生不但可以學習到生物知識,更能深切體會到生命存在的意義。
比如,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生命形式的多樣化,如古老的史前生物恐龍、神秘海洋中生活的各種魚類以及微觀世界中的細胞、病毒、真菌等,當學生看到這些以不同形式存在的生物時,必定會被大自然賦予的生命形式所震撼。此外,我們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讓學生觀看看似弱小的生命如何在各種惡劣的環境中生存,培養學生珍愛生命、保護自然的生命意識和生物價值觀。
二、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理性思維意識
所謂理性思維,簡單來說就是人在掌握一定數據或者證據的前提下,依靠一定的邏輯推理程序,最終得到客觀、真實的結論。這種理性思維方式在學習生物知識的道路中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從個人學習和發展的角度來說,這種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也是一個人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因此,要想發展高中生生物核心素養,立足理性思維的培養不可或缺。而在實施辦法上來看,筆者建議,可以借助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來達到教學目的。
三、組織高中生生物實驗,強化其科學探究能力
科學探究能力,從一般意義上講也是理性思維的表現,而培養高中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最為直接、有說服力的方式就是對生物生命現象的推理和論證。為此,高中生物教師可以借助實驗教學,為學生合理分配實驗操作小組,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生物實驗中各司其職、各守其責。各組推選一名小組負責人作為組長,一則,為其他組員分配實驗任務,實現各個成員之間的緊密合作和工作的有效銜接,共同達成最終的實驗目的;二則,總結和組織討論最終得到的實驗數據,運用各種推理、論證方法匯總實驗結論,向教師報告實驗成果。
比如在教導“光合作用原理的應用”一課時,通過復習以往學到的知識,可以了解到影響植物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但是這些因素與光合作用的強度有什么必然的聯系?這就需要讓學生通過合作實驗加以探究和驗證,通過記錄每日的實驗數據,多方采集信息和整理論證,可以有效強化其科學探究的能力,實現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
四、構建生活與生物知識的橋梁,提升社會責任感
生物知識來源于對大自然的探究和整理,而我們人類作為大自然中的一員,可想而知,生物與我們生活之間的聯系是多么的密切。在如今的社會生活中,強化國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良好意識已經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高中生作為祖國經濟和科技建設的堅實后備力量,理所應當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責任感。生物知識與日常生活的關系體現在諸多方面,如親子之間的DNA鑒定(生物遺傳信息);植物生長的“頂尖優勢”(人工選擇);流行性感冒的防治(病毒的研究)等,可以說生物知識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導學生利用生物知識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可以使高中生體會到生物知識的積極意義,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深言之,更是家國情懷的體現。
概言之,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其目的十分明確即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我們作為高中生物教師,就需要從多個角度入手,不僅滲透生物文化知識和實驗技能的培養,更從人文領域、精神內涵豐富學生的視野和學識,助力學生生物價值觀、人生觀和社會觀的形成,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肖安慶,顏培輝.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培養策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6).
[2]鄭勇義.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教育現代化,2017(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