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全面實施和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學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改革要求。作為數學教學活動中的主導者,數學老師需要積極響應新課改的號召,不斷改善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但是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小學數學還普遍存在課堂教學低效的現象。結合教學經驗,就如何打造小學高效課堂談一談看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在新課改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當前小學數學老師亟待解決的問題。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小學數學課堂還存在教學預設不充分、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模式落后、教學評價不合理等各種問題,這些問題導致數學課堂教學質量下降。
一、更新教學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筆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當前還存在部分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依然以自我為中心,采取灌輸式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上除了聽就是記,很少有發言的機會,由于處在一個機械被動的學習狀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普遍不高,而且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有效的開發,這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化以及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都是極其不利的。
在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老師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思想觀念。數學老師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相關的知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通過自主研究和探索發現規律,從而獲得相關的知識點。除此之外,小學數學老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激發學生的思維,將其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在課堂上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盡可能給學生創造多說多想的平臺,將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1]。
二、充分的課前預設是高效課堂的前提
課堂要高效,教師就要認真備課,備課之關鍵在于備知識、備方法、備學生。三者缺一不可,備知識就是“知己”,備學生就是“知彼”,而備方法就是鉆研教材,研究戰略戰術。古人說高效方能為師,故教師備課時,不能僅僅局限于將課本上已有的知識備好,還應該閱讀大量的相關資料。將本節課的知識背景掌握充分,將局部的知識放到整體的知識大背景來研究。只有這樣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才能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如果教師一味地照本宣科,學生就會覺得枯燥無味,課堂教學的高效就無從談起。
三、創造教學模式,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通常來說,數學老師可以使用以下幾種常見的教學模式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
第一,情境創設法。由于數學內容枯燥,且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很多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有效理解相關的數學概念和數學公式。數學老師可以利用相關的道具給學生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以此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加強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吸收和運用[2]。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可創設一個“動物運動會”的情境,讓不同的動物騎上不同形狀車輪的賽車,猜想誰得了第一名,討論:“人們把車輪做成圓的,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橢圓形或方的?”學生對這種貼近生活的問題很感興趣,就會運用已學知識去思考、去分析,最后得出結論。
第二,多媒體教學法。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因此教師設計教學過程和每個教學環節都必須充分考慮兒童的心理特點和需要。如果教師善于用色彩鮮明適度的畫面吸引學生、點燃學生的好奇之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例如:在教學“圓柱體表面積”時,我利用多媒體設計圓柱體的表面,拆開與組合的畫面,通過畫面的配合教學,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參與學習的熱情高漲了,因此,對于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就能掌握得很清楚,這樣極大地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第三,小組合作學習法。數學老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熱情,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例如,在學習圓錐體積計算這節內容的時候,數學老師可以按照學習能力的不同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讓每組學生根據硬紙板、剪刀、砂子等工具在共同探討的基礎上研究出圓錐體體積計算公式。
四、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數學老師要對此加以重視。數學老師在實施教學評價的時候,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還要注重對學生具體表現情況即表現過程的評價,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性格特點、學習需求等進行綜合評價,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一個全面的理解。通過現代網絡手段比如e-mail、QQ、微信、微博等社交軟件來達到溝通、評價的目的,從而有的放矢地改進和完善。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老師首先要及時更新自己的觀念,根據素質教育要求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在此基礎上選擇最佳的教學模式,同時還要不斷探索新的道路,從實際出發,啟發學生的思維,從而促進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陳晨宇.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新課程學習(下),2014(5):45-46.
[2]歐喜生.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中國校外教育,2014(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