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對于學生的學習發展影響深遠。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效率較低。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反思,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提升他們的語文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問題;對策
一、傳統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為了能夠更好地提升升學率,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重視學生的應試技能教育、理論知識教育,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性不足,師生之間難以達到同步,阻礙了學生的學習發展。主要體現在:
1.教師教學理念落后
都說“名師出高徒”,教師的教學理念對于學生的學習發展影響極大,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中,教學課時多、知識體系大,教師的教學模式、教學理念、教學策略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發展。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是以閱讀講解、寫作訓練為主,學生缺乏自主思維,加上傳統的“培優”教育模式,導致不少基礎差的學生破罐破摔,造成學生之間的差異增大,不利于學生的科學發展與全面發展。
2.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
由于受教師教學模式的影響,在不少學生看來,語文學習就是為了應付作業、應付考試,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態度不科學,這就造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足,抄作業、不做作業現象較多,嚴重影響了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導致學生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效率較低,學習難度較大。
二、新時期小學語文高效教學策略
面對傳統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新時期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育,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采取科學的評價策略,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提升他們的語文學習效率。
1.教師明確教學重點,學生明確知識盲區
語文學習是一個由易到難、不斷深入的過程,學生語文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查缺補漏、不斷完善的過程,也是師生之間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的過程。特別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知識基礎性更強,各個基礎知識體系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自我認知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要加強對于學生學習目的、人文元素的引導教育,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語文學習,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學生角度而言,我們要鼓勵學生正視語文科目的重要價值,認識到語文知識在日后人際交往、合作交流領域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善于進行自我反思與自我檢查,不要害怕作業、考試中出現的錯誤,對于作業中的錯字、病句不能避諱,而是要利用這些錯誤發現自己的知識盲區,及時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補充,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針對性與有效性。
2.教師改進教學策略,學生積極參與課堂
教學中我們要充分運用課堂教學時間,不斷改進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深化他們的學習體驗。比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善于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聯系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的身心特點,在教學導入階段運用趣味性、問題性的導入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滿懷興趣、帶著問題去開展語文學習,更好地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另外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也要善于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多樣化的語文知識體系,體會到語文知識的豐富性與實用性。比如,運用生活中的語文情境進行語文知識的分析運用,還要鼓勵學生結合所學的語文理論知識進行創新實踐,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更好地深化學生對語文知識綜合體驗。以此同時,我們也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經歷,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在識字教學中善于開展分組合作學習、分層交流學習,運用聯想、組詞等多種形式使每個學生都能在不同的學習層面、不同的學習角度中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豐富他們的學習過程,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
3.教師開展教學評價,學生進行自我完善
教師的教學評價對于學生的學習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價值。特別是在小學語文學習中,不少學生對于自身的學習方法缺乏科學的認知,不少學生只顧學習,忽略歸納總結,導致他們的學習效率較低;也有的學生只顧理論知識學習,忽略實踐運用與習題練習,紙上談兵反而不利于他們對于語文知識的整體掌握。所以新時期的教學中我們要結合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狀態與學習模式,采取科學的教學評價,讓學生下能夠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學習現狀,了解自己的學習不足,更好地引導學生開展自我完善與自我彌補。比如,我們要關注教師的教學評價,給出合理的學習建議,也要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評價與相互評價,通過不同的側面來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學習狀況,使他們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模式有更為全面的理解,不斷完善學生的自我認識,引導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最終實現他們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鐘江濤.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問題和對策[J].中華少年,2017.
[2]馬琴.小學語文教學問題及應對策略[J].中外交流,2017.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