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韻 金廷芳
摘 要: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引領下,我國教育水平不斷提升,大眾教育普及化,各高校招生人數逐年攀增,傳統的大學教育管理模式已經難以滿足新時期下高校發展需求,缺點不斷顯現,很多現實問題迫切需要解決。本文從模式、理念與方法三大方面闡述傳統的大學教育管理模式應用期間存在的問題,并對新時期下大學教學管理模式的創新措施進行探究。
關鍵詞:大學教育管理;問題;創新措施
大學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模式滯后
當下,國內很多大學的教育管理工作模式滯后性顯著,一成不變地采用以班級為單位的傳統教育管理體制,相同專業、不同班級采用一個教學方案,以學生學科期末考試成績作為主要評價指標,而沒有重視大學生除學習成績以外能力的發展情況,更談不上有效引導。新時期下,我國高校教育管理環境與對象均發生了顯著改變,以致傳統的大學教育管理方法難以滿足發展需求,約束力與引導力不斷降低。
理念陳舊
教育者在進行教育管理工作時,主要以口頭說教的方式進行,而沒有積極結合教師與學生這兩大主體的現實情況,更沒有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與此同時,也沒有重視學生個體發展的差異性,強行管教,導致部分學生產生了逆反心理或極端行為,教育管理的意義明顯被削弱了[1]。
方法單一
方法單一是傳統的大學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一個極為明顯的弊端,國內多數高校采用外在的規范體制進行教育管理工作,采用強制性方式對大學生進行管束。但是,新時期是一個多元文化碰撞、融合發展的時代,積極因素與消極因素并存,大學生身處這樣的復雜環境中,若采用單一的教育管理方法,就無法幫助大學生面對事物時進行正確的判斷與選擇??梢?,主動創新與優化大學教育管理模式是極為迫切的。
新時期大學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策略
創建教育管理新模式
新時期下,大學教育管理模式在創新過程中應將人才培養設為各項工作開展的指南與目標。提升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時代發展的召喚與需求,而上述目標的實現絕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高校教育管理者積極為大學生創設優勢條件,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導與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獨特的、創新的觀念。在課外,引導大學生以發展興趣愛好為基點建設社團,并開展有關的創新活動。
重視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
在人才市場競爭壓力不斷加劇的社會環境中,在明確以人才培養為核心的大學教育管理工作發展方向的基礎上,也需要加強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可采用如下策略:首先,提升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課程的實用價值,幫助學生對自我有一個科學定位,并初步明確發展目標,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其次,校方要和企業建設雙向互動機制,為學生提供實訓實習平臺,推薦表現優異的學生到企業任職;最后,校方要定期組織面試技巧講座、職場模擬等活動,幫助學生在演練中不斷提升應變能力,獲得更多口語交際技巧,為畢業后順利就業奠定良好基礎。
調增教育管理方法
建設網絡引導平臺
在“互聯網+”時代下,大學教育管理工作也應不斷提升科技化、信息化與網絡化水平,主動構建網絡引導平臺,進而拓展教育管理空間。一是要建設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網站,將網絡設為有效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營”。同時認真落實校園網的管理工作,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方式進行有效引導與督促,減少他們接觸不良網站的機會;二是加強學生網絡行為的規范教育,側重點是法制教育,幫助大學生知法、懂法、守法,并樹立良好的信息素養。
建設思想教育平臺
新時期下,創新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意義在于強化其與學生、生活與學習的貼近性。在內容上,應重視與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道德規范教育等;在方法上,應始終堅持知行合一的原則,扭轉傳統以單純說教為主導的教育管理方式,結合社會焦點事件,主動舉辦道德實踐活動,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活動中對道德品質有更深刻的理解,積極踐行文明行為[2]。
建設和諧校園工程
具體而言,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基點,在維護校園內部安全性與穩定性的基礎上構建和諧文明校園。側重點是增加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內容,結合傳統假日、先進人物典范等舉辦多樣化、積極向上的學術、文化、體育與娛樂活動,提升學生課余生活的豐富性。把思想政治教育整合至校園文化活動中,強化載體的創新性,應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舉辦活動,能夠在實踐中不斷改進與優化現有的校園文化活動形式,促使學校形成個性化的校園文化活動品牌工程。
結語
綜上所述,發現大學教育管理與學生學習、生活與思想等數個方面相關聯。新時期下,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創新勢在必行,其是促進高等教育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結合社會需求培養出復合型人才,助力于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進程。
(作者單位:清遠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王莉莉.大學教育管理的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4(15).
[2]曾艷.“剛柔并濟”的大學教育管理模式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