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瓊
摘要:家庭作業是教學活動的延續和課堂教學的補充,不僅可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內容,還能夠檢測教師的教學效果。語文課程是小學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很多語文知識都來源于生活,而且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家庭作業的設計需突出生活化色彩。筆者針對小學語文家庭作業的生活化設計作重點議論和探索,同時制定一些科學恰當的設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家庭作業;生活化
小學語文家庭作業生活化設計,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知識和生活之間的密切關聯,還可讓他們的學習活動更加貼近生活,實現提高家庭作業效率和質量的目的。語文知識源自實際生活,教師設計生活化家庭作業可有效降低學生對作業的抵觸情緒,使他們在做家庭作業的同時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體會生活中的哲理,縮短生活和學習之間的距離。
一、小學語文家庭作業需具有實踐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實現家庭作業設計的生活化,應堅持語文源自生活的思想觀念,突出作業的實踐性,以此發展小學生的實踐能力。如果小學語文教師設計的家庭作業仍然以傳統形式和內容為主,純粹的進行知識訓練,這樣將無法讓學生認識到家庭作業的真正作業,也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甚至產生抵觸情緒。所以,小學語文作業生活化設計具有實踐性就顯得至關重要,還能夠讓學生把語文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
比如,在學習完《白公雞》這篇課文之后,教師可設計或尋求同類文章當作家庭作業讓學生練習,要求他們寫一篇生活中常見動物的作文,使其閱讀完課文所產生的感受或掌握的寫作方法和生活相結合,并整合個人實際經驗,在實踐中和語文知識點融會貫通,實現語文源自生活的目標。再如,教師可借助一些節日設計生活化家庭作業,像借助教師節、父親節、母親節等,要求學生采用寫信的形式將想說的化告知教師或家長,不僅可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增進親子關系,還能夠更好地了解他們的內心真實想法,并使其通過寫作認識和愛上語文。通過實踐性實現小學語文家庭作業的生活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小學語文家庭作業充實課后生活
21世紀是一個信息化和網絡化的社會,在小學語文教育活動中也是如此,教師可通過生活化的家庭作業設計,采用多種方法有目的性的安排學生的課余時間,充實他們的課后生活。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設計生活化家庭作業,應引領學生學會走進圖書館尋找材料,或采用網絡渠道查閱素材,不僅能夠促進他們運用多種形式完成家庭作業,還可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愛好和興趣,設計出針對性較強的家庭作業,使其課后生活更加充實。
例如,小學語文教程中編排有不少歷史方面的文章,小學生對歷史知識往往掌握得不夠豐富,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諸如,在學習《秦兵馬俑》這篇課文時,不少小學生僅僅知道秦兵馬俑是秦始皇陵墓中的歷史文物,不過他們對秦始皇這一歷史人物和什么是兵馬俑了解的并不多。此時,教師可設計生活化家庭作業,要求學生利用課下實踐自覺主動地去圖書館和利用互聯網查找、搜集和整理相關的材料,輔助學習。采用這樣的生活化家庭作業,學生將會對作業形式和內容產生濃厚興趣,在課后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增強對教材內容的認識,從而領會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和個性鮮明,并體會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
三、小學語文家庭作業加強設計方式
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為增強生活化家庭作業的質量和有效性,需加強設計形式,設計出各式各樣、別具匠心的家庭作業,這樣既能夠從多個角度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質,還能夠從不同方面提升他們的語文綜合能力。由于家庭作業是在課下或家庭中完成,不受課堂的限制,小學語文教師需充分體現出生活化家庭作業的靈活性和多樣化,給予學生更大的自由空間,讓他們在課后結合生活內容發揮個人想象能力和創造意識完成作業。
比如,教師可著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講解完對教材中的文章之后,要求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尋找與課文中相關的現象或事物,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并與同學和教師互相分享。或者教師設計一些探究性或調查性的生活化家庭作業,讓學生在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進行探究或調查,然后總結成書面內容,以此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對事物的理解、分析能力。諸如,在學完《望洞庭》這首詩之后,教師需鼓勵學生依據詩中對洞庭湖美景的描繪,說出見解自己組織語言描繪詩中的畫面,他們根據個人對古詩的感受與教師的講述,再通過口語的形式進行表述,不僅可鍛煉其思維能力,還可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四、總結
小學語文家庭作業生活化是大膽嘗試,是對傳統家庭作業形式的突破,可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真正實現學以致用。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家庭作業時,應適當加入生活化元素,全面發展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塔巴次仁.小學語文家庭作業的生活化的嘗試[J].中華少年,2015(11).
[2]朱瑛.試論小學語文家庭作業的生活化的實踐[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8).
[3]李勇.淺談小學語文家庭作業優化設計的策略[J].中華少年,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