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俊
摘 要:近兩年,主要股份制銀行規模與利潤增速逐漸回落至與大行趨同的水平,且遠低于小型銀行,“中等規模陷阱”已成為中型股份制銀行亟待解決的課題。本文通過分析中型股份制銀行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明確發展戰略、重塑管理體制、流程再造等對策與思考。
關鍵詞:中等規模陷阱;科技轉型
何謂“中等規模陷阱”
世界銀行《東亞經濟發展報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商業銀行 “中等規模陷阱”作為一個衍生概念,是指銀行規模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原有經營模式、客戶結構和服務能力不能再支持高質量、高速度的發展。其主要表現在,中小銀行資產規模增長到一定階段,無法充分發揮出規模經濟效應,既不能保持強勁增長勢頭,也失去了小銀行的靈活優勢。一般而言,可以將5~10萬億作為中等規模的參考標準。近兩年,招商、中信、民生、浦發等主要股份制銀行在資產規模接近6萬億之后,資產和利潤增速回落,表現出較為明顯的“中等規模銀行”發展瓶頸。特別是在2017年,主要股份制銀行出現了集體增長“失速”現象,整體增速下降至2%左右,首次落后于國有大行(約7%)。國有四大行在跨越中等資產規模時,都曾都出現資產增速放緩、規模停滯徘徊的情況。作為業內龍頭的工行,2005~2008年資產增速逐年回落,由27%下降至12%。
商業銀行經營困境
業績增長面臨壓力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深入,競爭日趨激烈,由于商業銀行的產品及服務嚴重趨同,無法通過差異化取得競爭優勢,價格競爭成為爭取客戶資源的主要方式。面對客戶時普遍缺乏議價能力,存貸款利差收窄,資產質量問題持續侵蝕銀行利潤。可見,以價格換取規模的增長模式,必然會導致出邊際規模收益持續下降。同時,監管趨嚴的背景下,銀行與實體企業面臨去杠桿挑戰,銀行經營的難度大幅增加,也是造成商業銀行難以擺脫“中等規模陷阱”的負面疊加因素。
組織架構缺乏效率
我國商業銀行普遍采用總、分、支式的金字塔式組織結構。同時,科層制的崗位體系貫穿于各層級機構,這種組織結構呈現出以下問題:第一,機構人員冗余。條線分工細,管理層級多,信息傳遞的真實性及效率大打折扣,導致決策效率不高。第二,內部資源消耗。分支機構作為獨立的利潤中心承擔考核的壓力,從自身利益出發爭奪資源。各分行之間、分行的各個支行網點之間普遍存在類似情況,影響內部協作。第三,管理能力不足。隨著商業銀行規模增長,管理半徑及幅度過大使管理失效,管理人員之間信息溝通緩慢、官僚集權主義、決策失誤、鋪張浪費、對競爭對手和市場反應遲鈍、錯失或延緩業務進展等現象,造成經營效率的下降。
業務流程亟待優化
傳統的業務流程趨于僵化,重復的工序造成信息、人力、物力和財力等資源浪費,降低了業務處理效率,由此造成的隱形業務流失也是阻礙業績持續增長的負面因素。內部管理流程由于受組織層級制約,關鍵信息流在向上傳遞過程中受到層級的過濾,無法反映問題的真實性、完整性,決策信息向下落實的過程中,也可能層層打折或扭曲。
對策與建議
轉變經營模式
經營模式是指商業銀行實現價值的具體方式。中小銀行在發展初期,往往比較依賴關系營銷,在缺乏特色化產品的情況下,通過關系資源就能夠保證一段時期內的業績增長。利益相關者對當期業績的要求及同業競爭,迫使經營重點聚焦在短期資源的爭奪,忽視產品研發、提示服務質量、客戶基礎培養等能夠形成長期競爭力的因素,沒有形成有利于長期增長的核心競爭力。突破“中等規模陷阱”的關鍵在于突破固有經營模式。明確市場定位,堅持特色化經營,分析業務、產品競爭力,集中優勢資源,保持競爭優勢和領先地位。在深度開發核心客戶群的基礎上,擴展營銷及服務渠道,提升客戶體驗,擴大品牌影響力,探索以科技、產品驅動的經營模式。
重塑管理體制
管理體制是對商業銀行架構設置、職權分配方式、管理決策模式、政策執行力度及企業文化等多方面的綜合概括,體現了內部管理的運行模式。企業管理體制與經營發展歷史、企業文化等相關,在很長一段時期相對穩定。隨著中小銀行的發展壯大,客戶結構、業務規模以及管理半徑和難度的變化,曾經的管理體制已無法適應經營轉型,弊端逐漸顯現,制約業務發展和決策執行。因此,商業銀行要突破“中等規模陷阱”,必須以企業戰略為基礎,建立在科學規范的管理體制,重塑企業管理文化。
組織流程再造
當企業規模擴張后,固有業務流程可能無法適應經營管理的需要,進而影響客戶滿意度及忠誠度。內部組織與管理流程決定企業管理及決策效率,管理決策流程對于把握市場機遇、提升服務水平、調整經營策略等至關重要。進行組織流程優化,首先應當梳理整合與經營相關的資源,構建流程通暢的價值鏈,全面、及時、準確地滿足客戶的需求和潛在期望,實現價值最大化。
另一方面,進行實地組織架構調整和權力再分配,打造資源及信息高效流轉的組織結構,通過對內部運營管理流程的精簡、優化,實現高效的流程化管理。
推進科技轉型
互聯網的時空坍縮效應,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融合更是催生了嶄新的商業形態與經營模式。商業銀行要取得競爭優勢,應當積極推進科技戰略,將新技術應用于客戶營銷服務、網點轉型升級、運營模式創新、科學管理決策以及全面風險管控等方面,提升綜合數字化能力,讓科技成為戰略轉型、業務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
(作者單位:中信銀行總行營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