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根琴
摘 要:在扶貧工作中,要確保扶貧產業基地全覆蓋,形成當地特色產業帶,為當地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提供可靠保障。在此,筆者分析了目前我國扶貧工作取得的成效,指出了扶貧產業基地全面覆蓋工作中的問題,最后提出了確保扶貧產業基地全面覆蓋的策略。
關鍵詞:扶貧產業基地;全覆蓋;策略
我國頒布實施《2011-2020農村扶貧綱要》之后,為我國扶貧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在開展扶貧工作的過程中應當不斷地創新扶貧方式,確保各項扶貧政策均能夠落到實處,同時緊密結合市場實際變化情況,制定適宜的扶貧規劃,以縣作為單位,以村作為基礎,對扶貧工作進行統籌安排,確保扶貧產業基地能夠實現全面覆蓋的目標。
扶貧工作取得的成效
已經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支柱產業
在我國開展扶貧工作以來,基本上在所有的貧困縣均設置了1~2個支柱型產業,并且已經初具規模,可以很好地幫助農民脫貧致富。
例如,在南豐縣建立了以蜜桔為主要支柱產業的扶貧產業基地,在廣昌縣建立了以白蓮、煙葉以及菌菇等為主要支柱產業的扶貧產業基地等等,這些產業基地的成立使當地形成了具有較強地域特色與優勢的支柱型產業,從而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提供保障。
開展的“一村一品”扶貧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國在開展扶貧工作中大力推行“一村一品”的扶貧模式,在很多貧困縣之中均已經建立起了“一村一品”的雛形,還有很多貧困縣所設立的“一村一品”工程已經惠及了超過90%的貧困人口。
培育了很多當地的龍頭企業
在國家重點進行政府扶持的過程中,使得貧困地區很多企業得以發展與壯大,不少企業逐漸成長為省級龍頭企業,甚至有些企業已經發展成了國家級龍頭企業。
我國開展的扶貧工作所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我國的貧困人口已經從2010年的9899萬人減至4335萬人,在2016年期間,我國扶貧工作中僅專業就業的貧困人口數量就超過了480萬人,可以說,在之前扶貧工作中,我們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不過,目前的扶貧工作中依舊有很多問題存在,其中最為主要的問題是目前扶貧產業基地還未能全面覆蓋,導致扶貧工作無法全面開展,而且也使得未設置扶貧產業基地的地區扶貧工作開展相對困難,也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在現階段我國扶貧工作之中,扶貧產業基地全面覆蓋問題是應當解決的首要問題。
扶貧產業基地全面覆蓋工作中的問題
部分地區思想理念落后,受到傳統思想的束縛
在我國不少地區,由于當地經濟條件相對較差,和外界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相對少,當地居民生活相對閉塞,導致他們缺乏積極奮斗的動力,很多貧困人口均安于現狀,在脫貧的過程中無法提升自主性與能動性,不具備艱苦奮斗的精神,存在著嚴重的“等、靠、要”觀念,從而使得扶貧工作很難順利開展。
貧困群眾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收入無法有效提升
我國貧困人口文化程度相對不高,特別是對于一些偏僻地區而言,由于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條件的限制,導致貧困人口的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整體素養偏低,使得當地經濟發展以及農民增收等思路受到限制,脫貧途徑未能進一步拓展。另外,由于貧困地區存在大量的勞務輸出現象,使得貧困地區出現了相對嚴重的“老無所養、幼無所依”的問題,從而使貧困人口無法進一步增加自身收入,同時也嚴重影響到扶貧產業基地建設工作。
產業基地建設力度不足,增收目標不易實現
很多貧困地區在建設扶貧產業基地的過程中,由于技術服務力量相對不足,導致產品在生產前、生產中以及生產后存在很多問題。很多貧困人口基本上均是依靠種植糧食作物取得收入,因為在糧食種植過程中所需的成本相對較高,而且極易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導致他們的收入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還有一些務工人員雖然有了一些積蓄,也希望借此進行創業,不過由于對市場信息的了解不足,無法確保取得良好效益,影響了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與積極性,對于扶貧產業基地的建設同樣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扶貧工作的資金投入較少,為產業基地全面建設帶來不利影響
在建設扶貧基地的過程中,一般依照“缺什么、補什么”這一原則來開展工作。相對而言,越是貧困區域,其存在的問題越多,要求政府給予的扶持力度也相應更大,在建設扶貧產業基地的過程中涉及的工作量也隨之增加。而且,在我國給予一定補貼的基礎之上,地方在建設扶貧產業基地的過程中,相關配套設施依然無法有效得以落實,在資金方面存在較大的壓力。所以,其在脫貧的過程中存在著較大困難,使得扶貧產業基地全面覆蓋目標難以實現。
確保扶貧產業基地全面覆蓋的策略
轉變思想理念是確保扶貧基地全面覆蓋的根本
要想確保扶貧產業基地能夠全面覆蓋,最為重要的是應當確保人們思想理念得以有效轉變。現階段,最需解決的問題便是確保政策執行人員能夠進一步提升自身素養以及能力,進一步地強化人員建設工作。首先,要確保扶貧人員的思想理念得以有效轉變,將落后思想摒棄。同時,想要確保扶貧產業基地能夠實現全面覆蓋的目標,便需要群眾建立起脫貧致富的理念,將“等、靠、要”思想徹底摒棄,大力開展扶貧工作,將主要精力投入到扶貧產業基地建設工作中,投入到解決貧困人口所面臨的實際問題中,通過轉變思想,為當地扶貧產業基地全面覆蓋工作提供根本保障。
落實責任制是扶貧產業基地全面覆蓋的關鍵要素
要想實現扶貧產業基地全面覆蓋的目標,各級政府將扶貧產業基地的建設工作放在哪個位置是極為重要的。所以,在建設扶貧產業基地的過程中,應當進一步強化領導責任制度,要求地方政府應當將扶貧產業基地建設工作作為重點工作來開展,健全扶貧產業基地建設的保障機制,推行分級考核以及負責制度。對于地方政府而言,應當要深入基層,對扶貧產業基地建設工作進行有效指導,將扶貧產業基地的建設工作任務落實到部門與個人,限期內完成建設工作,確保扶貧人員能夠以身作則,在扶貧產業基地建設過程中統籌部署,以實現扶貧產業基地的全面覆蓋。
規范運作是扶貧產業基地全面覆蓋的重要環節
在扶貧產業基地的建設過程中,其中會包含有大量的資金管理工作以及項目管理工作,只有確保資金能夠得以有效利用,才能使扶貧項目可以取得更大收益,進而保證扶貧基地建設工作能得以順利實施。在扶貧產業基地管理過程中,應當嚴格地管控入口關、過程關以及驗收關,在扶貧基地建設的招標、質量工作以及財政廉潔工作中應當進行全面監督與管理,確保扶貧產業基地能夠真正地成為民心工程以及德政工程,確保群眾可以借助于扶貧基地得到更多的實惠,可以進一步增加收入。此外,在扶貧產業基地建設過程中,資金管理要確保做到公開與透明,要保證資金能夠達到專項專用的要求,同時對于資金的使用情況要加以全面考評,保證在扶貧產業基地建設過程中投入的資金能夠用在刀刃上,從而為扶貧產業基地的建設提供可靠的基礎保障。
結語
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的環境條件存在著較大差異,在脫貧致富過程中,適宜發展的產業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建設扶貧產業基地的過程中,應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發展特色產業,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扶貧產業基地能真正地為當地貧困人口穩定致富提供保障,才能全面提高產業扶貧精準度,確保產業扶貧項目的全覆蓋。
(作者單位: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方琳生.萬年實現產業扶貧全覆蓋[J].老區建設,2018(09).
[2]謝俊華.興國縣:做實產業扶貧文章 提升貧困群眾“造血”功能[J].老區建設,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