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艷春
摘 要:有效的課堂管理,不僅能確保教學井然有序,順利實施,而且對于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潛能的挖掘、教師焦慮程度的緩解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小學課堂管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這就需要教師秉持課改理念,積極探索,研究并創新教學管理方法,提升管理實效。列舉了當前課堂上小學生經常出現的一些問題,并就此提出了管理的方法,以期能為其他同仁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小學課堂;教學管理;方法;高效
教師想要成為一名好的管理者,就必須在確保高效教學的基礎上,做好管理設計和工作。因為小學生的管理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紀律意識低,教師的管理工作貫穿于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是每一個學科教師都需要承擔起來的重責。對于學生來說,影響其行為的因素,除了內在的動機之外,外在他人的表揚和獎勵都是重要的原因。所以,我認為,想要管理好學生,了解并利用學生的外在需求,讓學生產生紀律需求是進行紀律管理的重點。
一方面,直白的正面要求,是適合小學生管理的。我在日常的教學中結合《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明確紀律規則。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遵守,我將每一個紀律規則都詳細地進行了說明。如,講文明,在需要幫助時,說“請”,在得到幫助時,說“謝謝”;懂禮貌,在遇到家長時,主動問好,別人說話時,不能隨意打斷,要懂得傾聽;樂于助人,當看到別的小朋友需要幫助時,主動伸出援手……在生活中,不斷地積累這些良好的言行舉止為學生提供“形象化”的要求,讓學生做一個守紀律的好孩子。
另一方面,客觀的自我評價。小學階段的學生自我認識不清,他們對于自己的看法,多是以教師的評價為轉移。教師說好,那便是好,教師說不好,那便是不好。然而,當學生有了自覺紀律意識心理之后,就能夠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客觀的評價了。所以,在日常的學習與管理中,我既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挖掘學生標桿,提供模仿對象,又要對學生的日常行為作出階段性的評價,延長學生的注意時間,看重日積月累的提升,而并非一時的“興起”。
以下我列舉了一些在授課時經常會出現的現象,并講述了自己的解決方法:
現象:每次上課鈴響之后,學生嘰嘰喳喳,怎么都安靜不下來。
(一般情況下,教師都會通過拍桌子,大聲呵斥的方式,迫使學生安靜下來。這樣的方法,雖然立竿見影,但是,學生心生懼怕而停止吵鬧,心有余悸,教師大發雷霆,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情緒,教學效果顯而易見。)
方法:看到這樣的情況,控制情緒是教師首先要做的。我通常都是先不說話,把自己的東西都在講臺上擺好,給學生一個緩沖的時間。如果還不見改善,我就會從中抓一個典型,“張某,你快點說啊,老師這邊還等著上課呢。”“周某,講什么呢,這么開心?也說給老師聽聽吧。”或者可以直接以檢查的方式,“現在,我們聽寫一下上節課的生字”。通常情況下,檢查提問,是非常有效的。多數學生都會趁亂翻開課本,抓緊“瞅兩眼”,課堂瞬間就安靜了下來。
現象:上課一段時間之后,很多學生就會出現發呆、走思、交頭接耳的現象。
(一般情況下,教師都會點名批評,以儆效尤。有時候,由于正在講課中,為了不避免影響其他學生,老師會以“投擲粉筆”的方式提醒,然而,這樣看似不影響其他學生,但充滿好奇心的孩子們,還是會齊刷刷地將目光緊跟粉筆。)
方法:針對這樣的現象,我通常都不是很避諱,而是大大方方地“揭露”他們。有的同學走神,我會大聲說:“現在的小孩子比老師都精明了,小腦袋里裝了很多的奇思妙想,每天都要花上課的時間去消化呢。不聽老師講課,老師有點失落呢。”這樣,能提醒走神的學生,保護學生自尊,巧妙化解。有的學生和同伴爭論,我會直接走到他旁邊一邊拍他的肩膀,一邊說:“別激動,別激動,劉某都被你震懾到了。”他只笑不語,低下了頭。
現象:部分學生對于教師的教誨視若無睹,屢教不改。
(一般情況下,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通常會陷入兩種極端:要么就是成日里拿他“開刀”,一碰到錯誤就是一頓數落;要么就是放手不管,既然管不了,那就干脆不管,只要不影響其他人學習,對其不聞不問。)
方法:這部分學生多半都是比較調皮搗蛋的,他們的叛逆,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得不到應有的肯定,只要在另一個方面尋求關注,只是他們年齡小,選不對切入點。針對這樣的孩子,教師應選擇公平、公正的態度,以理服人,賞罰分明,不以成績將學生劃分三六九等,對于紀律,要人人堅守,不得例外,讓每一位學生都心服口服。打罵是最下等的策略,我通常會采用寫檢查的方式。但是檢測的內容是要求學生分析自己在做這件事情時的心理活動。并且根據學生日常的表現,有所改善,檢測的字數可以少一些,愈演愈烈,檢查的字數會逐漸增加。小學生普遍都頭疼寫作,這樣的方法,既能有效提升寫作能力,又能幫助其收斂行為,一舉兩得。
除了以上提到的現象之外,學生的問題可以說是花樣百出、層出不窮的,教師作為管理者,無論是采用什么方法,前提需要記住的就是“尊重”二字,要讓學生理解并看到,教師的任何行為都是建立在對全班學生尊重的基礎之上的,學生的任何行為,也都應時刻體現著對自己對其他同學和對老師的尊重。
參考文獻:
[1]何婭.淺談小學課堂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亞太教育,2016.
[2]王云.小學課堂管理的方法淺見[J].學周刊,2015.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