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茂娟 焦方騰
摘 要:德育工作的開展既要曉之以理,更要動之以情。以情育人,以情動人。所以,情感是德育工作展開的重要維度。德育工作的展開歸根結底是人與人之間的良性互動。因此,提升教師的情感素養,以情感教育為突破點,能助推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關鍵詞:教師情感素養;德育工作;健全人格
德育過程是動態的進程,是發展的過程。知、情、意、行的統一,是實現德育工作預期效果的有力保障。因此,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必須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的。
反觀當下,重知性、輕情感、偏認知、略情感的德育活動比比皆是;封閉、僵硬、灌輸、冰冷的德育課堂仍行其道。究其根本是情感要素的缺乏。如果說傳授約定俗成的規矩意識是給予學生的外在約束力的話,那么開啟內心暗涌的真情實感則是學生的內在驅動力,兩翼缺一不可。其實,如何在德育工作中利用好情感這一重要維度,很大程度取決于教師個人的情感素養的豐盈程度。
一、教師情感素養是德育推進的重要維度
1.以情動人,培育學生健全人格
往日的德育,形式上常常表現為情感的缺失以及理性與情感的隔離;在結果上,則易于導致人格的不健全乃至分裂。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教師情感素養被唯分至上的價值觀念的壓抑,被教師至上的不平等地位的蒙蔽?!扒楦薪逃臐B入,既使教育擺脫了狹隘認知教育的窠臼而使之趨于完整,同時又是教育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保障。”若是教師依舊持有較低的情感素養,仍然抱著固有陳腐觀念,面對鮮活而有豐盈情感的學生,潛移默化間鮮活變得枯萎,豐盈變得單薄,何談健全人格?所以,提升教師情感素養,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2.以情促知,完善學生認知結構
融洽的情感結構與完善的知識結構相融合,有助于形成恰當的認知結構?!叭招恼f”的提出僅僅告知給學生誰提出的,什么內容,其背后所蘊含的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情感品質又如何不動人?《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防飿酚^豁達的蘇東坡卻又為何如此哀婉動人,惹人淚下?用知識背后的情感打動人心,可以促進知識的接納程度。另外,良好的情感狀態,有利于提升知識接受的效率。有的老師善于調動學生情感,心隨師動,情隨師伏,轉眼間,課已下自己卻渾然不覺,這樣的課堂潤物無聲,身心享受,德育效果可想而知。
3.以情導行,促進個體的社會化
實踐出真知,亦出真情。“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是洶涌的愛國情才有寧死不降的真行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正是這樣的責任感才有憂國憂民的多舉措。行可育情,情可導行。而德育的最終目的,恐怕還是“做成一個人”。人立于世,必然行,必然融入社會。所以,情感豐盈的孩子在個體社會化的過程中可能要自然和諧些。性格孤僻、情感單薄、封閉自我的狀態往往易產生心理疾病,遠離人群,阻礙其個體社會化的進程。因此,教師情感素養的豐盈,是促進學生社會化的重要一維。
二、教師情感素養提升的有效方式
1.明確教師情感素養的態度
首先,熱愛教育事業。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熱愛教育事業是集體主義原則的體現,是踐行教師義務的法律要求,更是彰顯師德的最好表征。一個熱愛自己崗位的教師,才能聚精會神,心無旁騖。一個熱愛自己崗位的教師才能贏得社會的認可、家長的贊同、學生的喜愛。
其次,必須立德樹人。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立德樹人是老師對自己最起碼的要求。言傳身教,潛移默化,一個老師的言行,是學生效仿的模范,是社會認可的規范。課堂上,謹言慎行;課堂外,用心模范。這樣高尚的素養、這樣規范的素養如何能不打動學生,感染周圍?
還有,關愛教育對象。熱愛學生,循循善誘。偉大的理論家、教育家捷爾任斯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睂逃龑ο蟮年P愛是教育的情感基礎,師愛可以給學生溫暖和動力,使學生精神愉快;師愛是學生都盼望的精神雨露。
2.增強教師情感表達的能力
“言為心聲,情動于意而形于色?!苯處熗ㄟ^加強情感表達的藝術,能讓教學更加有效,學生的情感在無形中得到發展。
第一,要增強對學生的理解力。尊重學生的情感,才能收獲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效果;理解學生的情感,才能在學生迷茫困頓時給予心靈的慰藉;接納學生的情感,才能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
第二,要增強與學生的溝通。平等的溝通才能真正彰顯“學生主體地位”;有效的溝通才能真正地明白學生內心的訴求;合理的溝通才能避免發生戕害學生心靈的鬧劇。
3.重視實踐活動培養積極情感
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要重視讀書的實踐活動。書中細膩的情感,可以豐盈自己的情感世界;書中的跌宕起伏,可以培植自己多樣的情感。灌注情感的課堂,遨游情感的世界,以情育人,以情動人,用心靈打動心靈,用情感觸動情感。
要重視有實效性的社會實踐活動?!耙孕杏椤?,有特色、有設計的實踐活動要精心籌劃,有實效、有生活的德育活動要細致安排。浮于表象、疲于應付的實踐活動,徒留遺憾,得不償失。
參考文獻:
[1]朱小蔓,王平.從情感教育視角看教師如何育人:對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18(3).
[2]郭巧芹.論教師情感素養的養成[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2(1).
[3]黃筱筠,付霞.我國德育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7).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