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寧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政府提出精準扶貧概念,這是扶貧工作戰略的重大轉變。在這一戰略指導下,順應時代特點,在國家頂層設計上,從農產品上行、電商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營造市場環境等方面推動農村電商發展,為農村脫貧致富開辟了新的道路。本文以山西呂梁臨縣湍水頭村為例,通過現狀分析、數據對比、模式探討等方法,旨在將電商與扶貧進行結合,發掘當地資源優勢,發揮網絡平臺功能作用,探索在農村實施電商扶貧的模式。
關鍵詞:湍水頭村 電商扶貧 模式
當前,中國政府積極推進“互聯網+”戰略,電子商務乘勢而上,發展得如火如荼,在推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農村扶貧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模式。如何有效地將電子商務與農村扶貧結合起來,需要進行認真調研和深入分析。
今年8月,我們“吃土少年”商業創新與公益扶貧活動來到山西呂梁臨縣湍水頭村。以這個典型北方山區貧困村為例,探索用電商扶貧模式推動農村建設發展,吸引青壯年回鄉創業,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繁榮鄉村經濟和社會,實現鄉村的可持續發展。
一、發展農村電商對貧困地區扶貧的重要意義
在中國開展扶貧工作,偏遠的貧困地區是關鍵,這些地區有著共同的特點:遠離大中城市、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農村建設發展處于固步不前的狀態。要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地區的問題,必須為這些地區經濟發展建立起向外的通道,形成特色產業鏈條。發展農村電商正是致力于這一目標,它的重要意義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這是順應形勢發展,響應國家政策的有力舉措。當前,中國進入互聯網+時代,以淘寶、京東等為代表的電子商務平臺改變了傳統的商業模式,讓廣大群眾享受便利服務的同時,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力引擎。中共中央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行互聯網+計劃和國家大數據戰略,各地政府順應形勢出臺了一系列的互聯網創業扶持政策,要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商業生態,其中包括發展農村電商的相關政策。從這個意義上講,發展農村電商是順應時代所需,響應國家政策的有力舉措,能夠借助國家戰略“東風”,獲得政府強有力的支持,必定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二)這是推進地區產業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新興途徑。中國貧困的農村地區普遍存在產業結構單一的特點,農業占比基本在95%以上,農民靠種植、養殖獲取經濟收入,在交通不便、知識技能偏低、農產品推廣渠道少等條件限制下,大部分農民只能維持生計。為了獲取更高的收入,80%以上的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造成農村大量人口流失,建設發展缺少必要的勞動力和知識群體,導致“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突出。發展農村電商,符合當前青年人的思維理念,能夠將地區特色的農產品用網絡推廣出去,形成生產、加工到銷售為一體的新型產業鏈,有效改善該地區現有的產業結構。
(三)這是推進農村商貿服務,解決貧困地區農民增收致富問題的有力抓手。當前,貧困地區農村商貿服務模式單一,基本都是農民自產自銷,村頭到集市的模式,有特色的產品不為外界所知,農產品銷量有限,帶來的經濟效益不高,基本只能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發展農村電商,利用互聯網廣泛的受眾優勢,輔以有力的宣傳手段,通過線上線下的有機結合,可以拓展農村商貿服務市場,從單一的農村到集市的發展模式轉變為由農村通過區域中心向全國輻射的多渠道模式,把產品的購買群體擴大到原來的數十倍甚至是百倍,大幅度增加銷售額,提升農民的收入,進而擴大產量,發展相關的加工業等,形成良性循環,真正實現精準扶貧的目的。
二、山西湍水頭村實施電商扶貧的主要模式和現狀分析
山西湍水頭村是呂梁臨縣湍水頭鎮的鎮政府所在地,全村約有住戶1800余人,通過調研我們發現,該村具有中國貧困地區農村的主要特點,村子地處偏僻山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該村所在地區干燥少雨,村里長年缺水,大部分青年人都外出打工,村里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小孩,全村人均年收入僅有幾百元,是典型的貧困村。村里盛產核桃和紅棗,品質好,無污染無添加非常生態綠色。當地還出產一種獨有的特產“土泡泡”,是用沙子炒制的面食小點心。在該村實施電商扶貧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
(一)采取多商戶入駐模式,進行分散經營。利用淘寶、京東等大型電商的品牌優勢,采取商戶入駐平臺的方式,統一進行技術指導,由村民根據自家種植和養殖的農產品類型,自由選擇在網上銷售的農產品,分戶進行分散經營,利潤直接劃入農戶個人,形成多頭并進、多點開花的效果。
(二)成立新型農村合作社,統一進行農產品收購和銷售。借鑒過去農村合作社的模式,采取村民集體入股的方式,成立新型農村合作社,借助目前知名的電商平臺進行產品銷售,指定專門的技術人員和銷售人員負責電商平臺的接入和日常管理,村民只負責農產品的種植、養殖,按照規定的時間、數量和質量提供到合作社,獲得利潤后按照股權進行利潤。
(三)發展農村企業,以企業推廣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村里進行招商引資,由具有實力的企業入駐當地進行實地開發,比如農產品加工、電商平臺建設等,村民依靠企業的力量進行自身發展,將農產品的潛力優勢最大限度發揮出來,形成以企業為龍頭,以電商為主要銷售手段的模式,帶動當地經濟向前發展,盡快幫助農民進行脫貧致富。
以上三種模式各有優長和缺點,結合山西湍水頭村實際情況分析如下:
1.分散經營成本較低,但對農戶個體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采取分散經營模式,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優點是不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只需指派一定的技術力量對農民接入電商平臺進行指導,后期網上的銷售由農戶個人進行實施,簡單快捷,實施快速。其缺點在于此模式需要農戶有較強的綜合素質,結合山西湍水頭村現狀看,大多數青年到城市打工,村民整體的文化水平偏低,對于電商了解不多,知識技能與單獨入駐電商平臺經營還有較大的差距。
2.農村合作社模式便于集中力量,將電商平臺的接入管理和農產品的生產銷售分開,分工明確,合作共贏。但所需成本相對較高,且有一定的受損風險。成立農村合作社,各農戶進行入股,必然涉及到一定的資金投入,合作社如果經營不好,再加上有一定的管理成本,可能會產生虧損。以湍水頭村為例,村里每戶的年收入僅幾百元,基本沒有更多的積蓄進行投資入股,此外,貧困地區的農戶思想相對保守,有風險的事情往往不愿意參與,因此建立合作社可能遭到一些農戶的反對,如果參與的人少,合作社經營就失去了意義。
3.農村企業模式相對穩固,但招商引資存在一定困難。采取引進企業的方式發展電商扶貧,能夠更加有效地建立起線上線下的聯系,更加緊密地整合當地的優勢資源,同時還能解決部分農村人員的就業問題,在三種模式中相對較好。但主要的問題是招商引資不容易,以湍水頭村為例,雖有一定的特色產品,但市場競爭力并沒有太大優勢,加之村里所處位置偏僻,自然環境較差,長年少雨缺水,要成功進行招商引資還需要下較大力氣,創造值得外來企業入駐的條件。
三、山西湍水頭村實施電商扶貧模式的建議
(一)加大先進理念宣傳力度,進一步促進村民思想觀念的轉變。思想是行為的先導。山西湍水頭村之所以貧困,多年來發展建設成效不明顯,很大部分原因是人的思想沒有轉變過來,大多數村民停留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天吃飯”的思維層次,農業產品基本用于自給自足,沒有長遠的發展規劃,更不會利用現代信息網絡平臺的優勢進行農產品的銷售和品牌推廣。
(二)加大農村政策扶持力度,以良好的政策支撐促進電商扶貧發展。在中國,政府的支持對扶貧工作至關重要。電商扶貧涉及面廣、牽扯利益多,能否順利推進、成功實施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政府的支持。分散經營模式,對農戶每年提供一定的經濟補貼,組織專門的技術人員為農民進行電商平臺接入管理指導幫帶,建立小額創業貸款,以無息方式鼓勵更多的人回鄉創業;農村合作社模式,對合作社每年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助,減少農民投資的額度,積極為合作社的農產品推廣、品牌建立等進行有力宣傳,在辦理工商、稅收等方面給予最大限度地支持;農村企業模式,給入駐企業提供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保障,在企業辦事、納稅等方面開辟綠色通道,吸引企業到村里投資建廠,最終實現互利共贏。
(三)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為電商扶貧提供堅實基礎。電商扶貧的前提條件是要有高速運行的信息網絡,方便快捷的交通條件以及發達的農村物流體系,這些基礎條件決定了電商扶貧的成敗。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電商扶貧非常重要的一環,需要政府高度關注,在貧困地區加大建設的力度。
(四)加大農村人才隊伍培養力度,為電商扶貧提供良好的人力資源。人才是發展建設的根本,電商扶貧也是如此,必須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在發展初期,可以采取人才引進的辦法,加強創業政策的支持力度,盡最大可能以吸引優秀的網絡銷售人才、農產品種植養殖人才、電商技術人才等到農村創業。
四、結語
通過對山西湍水頭村調研和在該村實施電商扶貧的分析可以得出,在貧困農村地區發展電商扶貧符合國家精準扶貧戰略規劃,有當今互聯網時代諸多有利條件為支撐,其具有可行性和實際意義。這是對傳統扶貧的一種補充和完善,措施得當可以有效地幫助貧困地區發展經濟,形成“造血”功能,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效應,為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提供一條有效路徑。
(作者單位:U.S Immaculate High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