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景樹
摘 要:最近幾年,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出現的教學形式,突破了原有的傳統守舊的教學方式,讓小學生的課堂更具有趣味性,多媒體技術以其“教學內容少而精,資源含量少,資源組成場景化,主題顯著,內容詳細”等特征在老師和學生之間受到廣泛歡迎,一是促使老師的素材獲得充分的展現,二是促使學生更快地進入課堂中,對課堂的知識把握得更加充分,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課堂成效。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課程整合
小學語文教學創新改革之后,需要老師轉換思想,課堂中主動運用超前的信息技術,借此帶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其自主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信息技術的應用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出現的。信息技術的應用最明顯的特點就是能夠刨除掉一些冗余內容,傳遞和共享都十分便捷,把聲音和圖像等多種素材融合在一起,填補了文字的空缺,并且對小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刺激,擁有通俗易懂的優勢。
一、小學語文教學運用信息技術的優勢
1.多媒體教學內容精悍的特征更加符合小學生的教學
小學生的年紀還處在比較小的階段,自我掌控能力還很差,專注力無法長時間集中。傳統的以老師為核心的教育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和家長對課堂的需求。造成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利用效率降低。可是多媒體教學的產生填補了這個缺口,多媒體教學的現實性很強,并且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在短時間內,學生可以投身到課堂當中,充分展現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2.多媒體教學讓課堂的教學方式多樣化
老師經過超前的信息技術,按照學生的實際生活經歷,再加上自身對學生的熟悉程度,把識字教學當作自己的首要教學目標,利用直觀生動的教學方式,營造豐富的教學氛圍,比如說把需要學習的字融入話劇中,上課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來展示話劇,看誰的演繹更加優秀,老師給予相對的獎勵,借此來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之后在學習水果的過程當中,可以將一部分水果帶到教室里,讓學生經過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深入對水果的認知。老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設施給學生播放有關的短視頻、音頻,把學生帶進有關的場景當中,增強學生情感上的體驗,繼而能夠很大程度上提升識字的效率。
3.多媒體教學縮小了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個體差異性
學生在開展學習的時候,針對每個不同的問題的承受能力會產生不同的狀況,部分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也許速度比較快,相比較之下,就有一部分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速度比較慢,傳統的教學形式也許會更加影響學習實效,導致學習效率下降,可是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它的教學資源能夠隨時隨地、重復地被觀摩和學習,可以真正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滿足所有學生不同個性的有效發展,推動學生素質教育的順利發展。伴隨無線網的普及,不管是手機還是電腦等電子通訊設備,學生都能夠隨時隨地學習和對資源進行共享,極具強大的便捷性[1]。
二、小學語文教學融入現代信息技術的實施對策
1.應用微課對學生進行引導式教學
導入作為整體教學過程中的出發點,導入的效果對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帶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多媒體教學包含圖文聲情并茂、生動形象具體,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專注力。所以,在課堂教學之前老師可以充分運用這個特點,把它當作導入新知識的有利形式之一,可以比較快速地激起學生的熱情,引領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的狀態中。比如,在進行《金色的腳印》一課教學的時候,老師可以先展示一段狐貍的短視頻或者圖片合集,經過視頻或者圖片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拉近自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引領學生在樂趣中認識字,易于獲得優良的導入成效;并且,多媒體視頻的展示可以讓學生對“狐貍”這個詞語的意思有一個大致上的了解和印象,這對于老師接下來的教學和講解具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2.應用微課開展合作學習
多媒體課件和傳統的課件最關鍵的區別就在于多媒體技術在設計的時候已經加入了對知識的講解,相對而言,可以拿出來單獨實現教學目的,老師在運用多媒體課件的時候可以按照現實狀況在展示或者是暫停的時候加以補充、講解。所以,老師不僅是一名教授者還是一名引導者,可以組織學習小組,并且可以指引學生互幫互助、互相學習和借鑒。小學生十分喜歡玩游戲,在多媒體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設立各種各樣的場景,激勵學生多動腦思考,大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同學合作或者獨自創造字謎,讓其他人猜字謎。比如“出”字,“山上還有山”;“加”字,“動嘴又出力”;“三”字,“春雨綿綿人去也”;創造優良的學習環境,激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欲望,使學生在樂趣中掌握靈活多樣化的語文技巧,慢慢形成主動學習語文的習性。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打破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落實知識的滲透[2]。
總之,信息技術教學作為一種新崛起的教學方式,因為它的主題明顯、內容詳細、趣味創作等特征同時可以更有效地展現老師和學生的優勢而備受老師和學生的歡迎。多媒體教學可以做到尊重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學生能夠按照自身的實際狀況什么時候想學習就可以進行學習。
參考文獻:
[1]白桂芳.“精彩課堂不曾預約”:小學語文微課教學設計淺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24):90,96.
[2]王萍.微課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寓教于樂[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9):85-86.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