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義軍
摘 要:現代社會中,科技的發展促進了人類社會的不斷創新改革,為了追求社會的共同發展,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到社會這個大集體中,主要研究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使用,不斷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對所采取的具體措施詳細分析,以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進提供基礎。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便利,同時也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水平。目前信息技術已經完全融入了社會發展運行中的各個環節中,在教育領域信息技術也被充分的利用。小學教育作為教育事業中的基礎性工程,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在信息技術的沖擊之下,老師將信息技術帶到課堂學習中,在不改變教學本質的基礎上大大提升了教學的效率。因此,在小學教育的發展過程中,教師要對信息技術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以此來推動教育事業改革的步伐。
一、運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理解領悟
信息技術的運用要結合教學內容,信息技術只是作為輔助功能幫助老師進行課堂知識的講解。小學學生的注意力不能長時間地集中,很容易被分散,老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一旦學生對教學內容感到枯燥就會失去學習熱情,影響教學效率,特別是針對數學這樣對理解能力要求較高的學科,老師要注意最大可能地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綜上所述,小學課堂教學中,老師要針對課堂教學的內容合理使用信息化技術,在吸引學生對多媒體的好奇的同時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運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難點
教學的最大目的是要讓學生在老師的學習方法中加入自己的理解方式,達到學以致用,充實自己的頭腦。在逐漸細化學習內容,不斷吸收新的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區分知識的難點和重點,找出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小學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在這個期間,學生的記憶力能夠達到很大的高度,但是在對于一些新生事物的理解和判斷的過程中仍有欠缺,對于一些定義和公式不能靈活使用。因而,老師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用更具體的方法對課程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教學中掌握學習的方法,體驗學習的樂趣。
小學是學生在學習路上的關鍵起點,其多動性、靈活性和理解性都有很強的表現,如果缺乏正確的指導,就會走入學習的誤區。如果跟隨教師的學習方式,教師運用信息技術來對課堂進行教學,這樣就會使小學生的天性得以釋放,讓他們在享受科學技術的同時,了解世界的多姿多彩。
三、運用信息技術讓學生自主探究
新的教學改革條件下,高強度的記憶已經不再適應教學的發展,只有另辟新徑,找出一條能夠激發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道路,讓學生能夠更快地接受課堂任務,并且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對知識的學習進行一定的拓展。尤其是數學知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普遍存在難度較大,學習任務緊張的狀況,這對學生的學習來說也是一種巨大的挑戰。信息技術很好地彌補了學生對外拓展知識的空缺,能夠開闊學生的眼界,同時,學生也能自行搜索所需的內容,進行瀏覽學習,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所提高。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就能在探索知識方面,有很大的上升空間,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好習慣。
例如: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統計與概率”中有許多抽象性的內容,老師要想使學生更加容易地學習這些內容,需要創造一個學習的環境,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又如:在教學生數數時可以使用可愛的卡通動物來吸引學生的目光,編成有趣的動物故事,在故事情節中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課堂學習中老師可以轉變角度,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集中學生的智慧進行思考,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老師在一旁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老師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在課堂上教學生如何進行制作,課下留時間給學生讓其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動手動腦的能力。課堂時間老師使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學生如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也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學效率。
總之,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將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是與時俱進的表現,是迎合當今社會發展趨勢的一個體現,是課程教學的創新式提高,讓學生都能盡享科學技術帶來的好處,從小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學習途徑,探索知識的奧秘。因此,小學教師要注重將課程教學融合到科學技術的發展中來,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更大程度地開發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徐巧玲.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6).
[2]張丹,趙迪.“數據分析觀念”的內涵及教學建議[J].課程·教材·教法,2014(6).
[3]馮文忠.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策略[J].中小學電教,2016(4).
[4]梁軍.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應用[J].教育信息技術,2015(1):121-123.
[5]吳婧.信息技術和小學數學課堂融合的有效把握[J].發現(教育版),2016(7):108.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