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摘要:懂得愛崗敬業的意義,理解樂業、勤業、精業的具體要求,樹立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理念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重要意義。本文闡述了中職一年級《職業道德與法律》中“愛崗敬業 立足崗位成才”的教學設計,為實現建構主義理念下的課堂提供一個實例,達到學生認同,自覺踐行職業道德規范的教學要求。
關鍵詞: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教學策略 教學過程 專家點評
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教學大綱要求,《職業道德與法律》的教學,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要求貫穿始終。本單元,重點引導學生自覺遵守和踐行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和職業道德規范,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
本課選自高教版張偉主編的《職業道德與法律》(修訂版)第二單元第四課。愛崗敬業是職業道德的基礎和核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切勞動者,只要肯干肯鉆營,練就一身真本領,掌握一手好技術,就能立足崗位成長成才,在勞動中體現價值、展現風采、感受快樂。對作為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職校生來說,順利地完成“學校人”向“職業人”角色地轉變,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愛崗敬業和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理念尤為重要。因此,完成本課時的教學任務意義重大。課堂內容從愛崗敬業的意義、愛崗敬業的要求到樹立“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理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密切聯系。故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職業素質,引導學生自覺踐行核心價值觀,本節課,課前布置任務——搜集相關素材;課中應用素材;課后評價素材,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形成認知,認知改變行為,做到知行統一。
2.學情分析
我校(中等職業學校)西餐烹飪專業生源地絕大多數是農村。習得一技之長,是學生和家長的共同愿望。經過一學期的職校學習,學生們了解專業學習的重要性,對專業學習也很感興趣。但缺乏從“學校人”到“職業人”零距離轉變的準備----職業行為習慣養成的意識。基于以上學情,教師需要例舉身邊的真實事例和勞模事跡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覺踐行職業道德規范對個人就業、發展的重要性,采用任務驅動法完成學哥職業故事的續寫,從而幫助學生將個人職業道德規范的養成與學習、就業結合起來,做一個愛崗敬業的好公民,辛勤勞動、創造性勞動,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開創美好的未來。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說出愛崗敬業的意義;能分析并說出樂業、勤業、精業的含義及關系。
2.情感目標:通過學哥和大國工匠事例的分析,以積極地態度去學習專業的新知識、新技術,認同愛崗敬業的意義;樹立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理念。
3.運用目標:通過對大國工匠李萬君的成長動力的分析與類比,能夠發現并例舉身邊愛崗敬業的事例;通過分析學哥在實習過程中產生困惑并予以解決,能夠在專業學習中培養愛崗敬業的意識;在日常學習中踐行愛崗敬業。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樂趣是源于奮斗的,人們可以通過勤業獲得樂趣。
2.教學難點:如何在不同崗位樹立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理念。
教學策略:
以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選取學生身邊的話題組織教學,以活動為知識教學的前提,通過“創境激趣初識崗位—引思明理體驗崗位—實踐導行感悟崗位”三個層層遞進的環節,引導學生對愛崗敬業有一個全面、準確的認識,并將愛崗敬業付諸行動,從現在做起,從專業學習做起,從而做到踐行愛崗敬業。
教學過程:
課前:在藍墨云班課里下發本節課理論知識的預學習課件;將學生提交的身邊愛崗敬業的事例制作成課件;制作數字故事《我也可以是超級英雄》。
(設計意圖:課前收集學生參加達沃斯志愿者服務活動的照片和感悟,并制成數字故事《我也可以是超級英雄》,課中用于實踐導行環節。)
導語:我們要用大家提供的“原料”(愛崗敬業的事例、觀看電影《入殮師》的感悟、參加達沃斯志愿者服務的照片和感悟)做一道大餐——愛崗敬業,立足崗位成才。
板書:二、愛崗敬業 立足崗位成才
先從一位大國工匠成長故事開啟今天的話題。
(創境激趣—初識崗位)
觀看視頻:感動中國人物李萬君的事跡。
(內容梗概:李萬君,技校畢業生,剛到工廠做一名焊工,他也動搖過。但在父親的鼓勵下,他堅持坐下來。在堅持的過程中體會了崗位的意義和價值,進而愛崗敬業,他收獲了成就感和自豪感,現今,已經成長為焊工的“總教頭”,國家“五一勞動獎章”的獲得者。)
提問1:“哪些行為體現了他的愛崗敬業?”
提問2:“通過發生在他身上的事,可以看出愛崗敬業的意義是什么?”
板書:1.愛崗敬業的含義:熱愛崗位,敬重事業
2.愛崗敬業的意義:個人提升、提高效率、促進社會發展
過渡:大家通過預學習已理解了愛崗敬業的含義和意義,接下來,我考考大家,看看同學們課前查找的事例是以業為樂、辛勤耕耘、精益求精,就是書上說的樂業、勤業還是精業呢?
通過PPT展示學生課前查找的案例,全體同學回答。
板書:3.愛崗敬業的表現:樂業、勤業、精業
(設計意圖:遞進式提問,檢查學生對預學習課件中的理論知識的理解情況,并為課堂活動做鋪墊。)
課堂活動1——續寫學哥的職業故事,上傳到班級云班課里
(職業故事:15級一位學哥頂崗實習時,被選聘在上海寶華冷餐廚房榨果汁。一開始他很興奮,師傅讓干什么他就做什么。可就兩周的時間,他的心情就不愉悅了。因為他覺得每天干的不是打掃衛生就是倒垃圾、榨個果汁也沒有什么技術含量,時間大多在打掃衛生和整理物品中度過。于是他迷茫了,該何去何從?)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改變認知:樂趣源于奮斗。)
活動環節1——設問
設問1:學哥遇到的難題是什么?
設問2:學哥遇到的難題,大國工匠李萬君也遇到了嗎?
設問3:同樣的難題,李萬君是怎么解決的?
(設計意圖:引發學生思考樂業、勤業與愛崗敬業的關系)
板書:4.樂業是前提,勤業是表現,精業是升華。
活動環節2——游戲感悟
請學生上臺前講述自己玩《老爹系列游戲》的感悟。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游戲時的感覺和感悟,完成對“努力、認真、負責工作能獲得成就感”的意義建構)
設問:我們在座的有些同學和勞模李萬君有著共同點,能猜出是什么嗎?
(設計意圖:引發學生思考樂趣源于樂趣)
活動環節3——PPT展示電影觀后感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思考并形成“為了生活的現實問題,無論喜歡不喜歡自己的崗位都應該勤業”的觀念)
分享學生在云班課里投票選出的最佳故事。
(設計意圖:完成任務)
課堂活動2——志愿者活動感悟的數字故事分享
(設計意圖:身邊真實的優秀事例引發學生干一行、愛一行的決心)
設問:未參加志愿者服務的學生有什么感受?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明確初就業就樂業的人在學校期間是做好了準備的,增強踐行之心)
過渡:若我們一開始從事的工作自己不喜歡,就是不能做到樂業,怎么辦呢?
課堂活動3——案例教學(學哥孫廣來、客座教授尚遠新的事例)
(設計意圖:引發學生感悟干一行,愛一行)
課堂活動4——呈現志愿者答謝會活動圖片,請參加志愿者服務的學生談談參加答謝會的感受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工作后還要“專一行”的理念的樹立)
小結:請學生將本節課的理論知識用思維導圖總結出來,選取好的同屏,學生上臺解說
(設計意圖:課堂知識總結)
教師總結:這次課,我們懂得了愛一行,能干上這一行,這種幸運是需要提前做好準備的;但干一行,愛一行更重要,是生存和責任問題。成功的人生不可復制,但成功的道路可以復制。侯世文同學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現在的我們和大國工匠李萬君們的共同點是都是技校生,都忠誠、認真、勤奮 ,差距是大國工匠李萬君們十幾年、幾十年如一日的忠誠、認真、勤奮。
正如我們的班訓:若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加油吧,同學們,期待著你們的匠心筑夢,創造自己的出彩人生。
(設計意圖:升華)
拓展作業:請將你理解的跳槽與“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關系上傳到云班課。
〖專家點評〗
大連教育學院德育教研員 任重
李老師的這節課有這樣幾個特色:
一是中職學生會背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大多數學生踐行核心價值觀卻遇到了困難。 “愛崗敬業”這一框題對中職學生的勞動意識、崗位意識、責任意識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正因為此,教師將本課的重難點處理成:怎樣做一名愛崗敬業的員工和如何樹立“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理念,體現了德育教學貼近學生、貼近社會、貼近生活的原則。
二是采用信息化手段上課,突破了德育課說理教育的傳統教學模式。運用藍墨云班課、手機、網頁游戲、多媒體、同屏器等信息化手段有機地運用到課堂活動中,既向學生展示了案例和教學素材,又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三是采用“創境激趣、引思明理、體驗導行”三部曲進行課堂設計和教學,既在活動中講理(課堂活動的問題的設置),又在思考中感悟(案例人物與同學的相似性較大),德育教學“樹立觀念,規范行為”的目標水到渠成地完成。
四是通常上課是課前教師備課,課上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本節課是課前學生備上課素材,課上教師和學生一起探討、感悟、歸納、升華以完成體驗改變認知的心理過程,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體現了建構主義教學觀。
參考文獻:
[1]張偉.職業道德與法律(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7-52.
[2]張偉.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參考書(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61,80-94.
(作者單位:大連商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