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妮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教育越來越重視,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非常注重學生的健康發展,學生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學校中,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日常管理顯得非常重要,一個良好的管理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受到更好的教育,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小學生正處于思維能力和行為習慣發展的時期,一個良好的教育管理模式能夠幫助學生快樂成長,并且樹立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態度。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還要與家長建立起良好的溝通,督促家長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讓學生得到全面的教育。從小學低年級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入手,重點分析了小學低年級班級管理的對策與措施。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班級管理;問題;策略
“教書育人”指的是,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不僅要教授學生文化知識,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教育,讓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不斷提高。教師在學生接受教育的任何階段都應該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教育,尤其是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生的心智發展還不完全,只有接受了正確的教育才能夠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因此教師對小學低年級的管理非常重要,教師在管理的過程中應該多一份耐心和責任心,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快樂的環境下成長,從而不斷適應如今社會的教育模式。
一、小學低年級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
1.小學低年級學生自理能力差而造成班級管理混亂
小學生處在一個非常特殊的階段,學生的心智和行為能力發展得都不完全,再加上現在很多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大多都非常寵溺孩子,孩子自然而然就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個人的自理能力非常差,沒有家長全面的照顧,學生就不知道應該怎么處理事情,如今很多的小學生都不知道應該怎么脫衣服和穿衣服,因為在家中都是父母一手操辦。很多小學生都非常貪玩,在下課的時候為了玩耍不及時上廁所,然后在課堂上跟教師反映要上廁所,在參加集體活動的時候隨心所欲,不聽從教師的指揮,這些問題都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面對這些問題應該及時解決,改掉學生身上一些不好的習慣,提高學生的自理能力。
2.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驕縱和固執而形成常規管理能力弱
由于小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學生過于放縱,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形成了驕縱和固執的心理,凡事都要以自我為中心,在參加學校活動的時候不能嚴格遵守教師的管理,呈現出我行我素的態度,教師如果對學生進行教育,學生甚至會對教師產生抵觸心理,加重學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很多的教師面對學生身上出現的一些問題的時候,都不敢深入去說學生,擔心學生會因此產生逆反心理,為日后的教育帶來更大的難度,但是當學生犯了錯誤,教師沒有及時處理就會導致問題朝著嚴重的方向發展,對學生的個人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如今的小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都非常粗心大意,在做課間操的時候不按標準站隊,紅領巾和學習用品經常丟失,在課后也不能認真完成作業。
3.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占有欲強而引起學生之間不和睦
由于家長對學生的嬌慣導致了學生占有欲非常強,任何自己喜歡的東西都要占為己有。不愿意與別的同學進行分享,日常進行游戲的過程中學生也很愛表現自己,很容易就會與別的學生發生沖突。一些思想和行為比較偏激的學生甚至會出現欺負弱小的行為,導致整個班級的風氣不是很好,學生沒有辦法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下學習和成長。很多學生都會出現違反班級紀律的問題,這也就加大了教師的管理難度。
4.小學低年級學生有意注意時間短而導致上課紀律較差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自控能力比較差,因此在課堂上學生很容易就會分神,不能將自己的注意力完全放在學習上,學生在課堂上的小動作非常多,思想容易開小差,不能專心聽講,因此小學生的學習效率不是很高,一個知識點教師往往要講很多遍才能夠記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會用到一些多媒體課件,學生很容易就會被課件上的內容所吸引,但是有一部分的學生卻是被課件上的小人物或者是小圖片所吸引,因此學生的注意力非常不集中,沒有辦法認真投入到學習中。
二、小學低年級班級管理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低年級學生自身的原因
造成小學低年級班級管理難的很大一個原因是管理對象比較特殊,低年級的小學生都是處在一個非常特殊的狀態下,對社會的認知非常少,自身的經驗和閱歷也基本是沒有的,因此學生更喜歡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再加上家長對學生的放任和嬌慣,導致了學生自理能力非常差,占有欲非常強,不愿意與別人分享東西,學生普遍都比較自私。由于學生從小就受到了家長的愛護,所以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當學生犯下一些錯誤的時候,如果教師對學生進行了批評或者是教育,學生很容易就會有些小情緒,從而影響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但是每個小學生都是非常活潑和開朗的,能夠給日常的教學帶來很多的樂趣。小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是非常強的。但是面對小學生的一些缺點,教師必須要做出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改掉身上的一些壞毛病,讓每個小學生都能夠靜下心來學習,然后養成懂得分享的好習慣,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
2.家長對孩子的教養方式
學生除了在學校接受教育以外,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時候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更大,在如今的家庭教育管理過程中,主要分為四種家庭教育。第一種就是權威型的教育,在這種家庭教育下成長的孩子能夠養成積極樂觀的性格,而且有非常好的自控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雖然這種家庭教育方式有非常多的優點,但是在如今的家庭教育中很少有家庭能夠做到。第二種就是專制型的家庭教育,這種教育方式的特點就是家長與學生是處在一個不平等的狀態下,家長要求學生必須無條件服從自己的命令,不允許學生有什么異議。在這種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性格往往比較焦慮,很多事情明明很簡單,但是他們會想得很復雜,會出現一些負面的情緒。這種家庭教育方式在我國的家庭教育中還是比較常見的。第三種教育模式也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就是溺愛型的家庭教育。很多家長都認為就一個孩子,因此對孩子是百依百順,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也會幫助孩子找各種借口,沒有幫孩子正確面對自己的錯誤,而是幫孩子找借口找理由,這樣對學生的個人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學生在學校的表現也是比較不好的,凡是以自我為中心,很容易與別的學生發生沖突。最后一種家庭教育模式是忽視型教育,這樣的家庭家長往往都比較繁忙,對學生沒有過多的要求,也沒有什么期待,只是為學生提供食宿和一些必備的物品。在這種家庭教育下成長的孩子,自控能力會比較差,內心缺乏安全感,思想也會比較極端。這四種教育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家長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和愛。
3.傳統的管理模式
在傳統的管理過程中教師對于班級管理的認知是不正確的,教師將對學生的管理看作是一種約束和束縛的手段,用一些規矩和制度來套住學生,對學生進行監控。只是一味管理學生沒有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教育。很多教師在日常的管理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寸步不離的監督,沒有給學生足夠的個人空間,這樣會讓學生很有壓迫感,會在不知不覺中扼殺學生的天性。
三、小學低年級班級管理的對策與措施
1.對學生進行教育,養成良好的生活自理習慣
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的時候應該充分認識到自身的行為習慣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就會受到教師的影響,因此教師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日常的教育中為學生做一個良好的榜樣,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自理習慣。例如,在組織學生打掃衛生的時候,教師就應該與學生共同打掃,并且在打掃的過程中為學生示范正確的動作,并且指導學生去獨立完成打掃,培養學生勞動最光榮的意識,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自理能力,讓學生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小學生都是喜歡表現自己的,因此教師可以制訂一個獎勵辦法,對一些表現比較好的學生進行獎勵,這樣能夠很好地激發出學生的競爭意識,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自理能力,從而獲得教師的鼓勵。
2.勇于管教,督促家長在家中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教師和家長應該建立一個良好的聯系,教師應該讓家長意識到正確的家庭教育才能夠培養出優秀學生,因此教師應該讓家長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管理,督促家長在家庭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教育。家長應該拋棄一些溺愛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懂得分享和理解,并且要積極主動幫助別人。教師和家長的這種溝通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這個過程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成長中,因此教師和家長都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關心,對學生的一些錯誤進行及時的糾正。
3.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孩子愉快交往
由于如今的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因此性格比較孤僻,學生不合群的問題非常常見,很多家長都會干涉學生交朋友,家長認為學生很容易就會受到誤導,然后交上一些不好的朋友,因此對學生交朋友的條件提得非常高,最終導致了學生沒有辦法交到朋友,導致性格越來越孤僻,在學校也不愿意參加一些集體活動。面對這個問題,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中多組織一些集體活動,例如,運動會、感恩教育等活動,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交友氛圍,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生也能夠更好地敞開心扉。
總而言之,在對小學低年級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轉變管理理念,采用多樣的管理方法,與家長建立起良好的關系,讓學生同時受到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幫助學生改掉身上的一些壞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自理能力,為學生的日后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丹丹.小學低年級班級管理的問題與策略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7.
[2]丁宇.呼市玉泉區城鄉結合部小學低年級班級管理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
[3]孔娜.小學低年級班級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4(S2):390.
[4]賴敏敏.小學低年級班級管理中“得星”量化手段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