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里,由于學生對英語的語言環境和西方的文化不了解,學生基本上都是通過強行記憶的方式學習英語,比如背單詞、短語、語法等,這種英語學習的效率比較低,且不能靈活運用英語知識。英語語境是學生英語學習的“攔路虎”,構建語境對于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對英語語境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議,以期對高中生的英語學習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英語環境 英語學習 重要性
英語學習的記憶單詞、語法并不是其真正目的,其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具備英語交際能力,在實際的生活中可以靈活運用英語。學生的母語是漢語,英語的語境和漢語有很大的差異。語言充當不同文化之間交流的媒介,英語既是交流的工具,又代表一種文化。英語語境是特定文化下的產物,因此想要學好英語就必須要熟悉英語語境,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
一、當前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英語是高考重點考察科目之一,在高考總分中占據了較大的分值,這就要求高中生必須要學好英語。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英語老師將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學生英語成績上,分數的高低是衡量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的唯一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學生,他們的英語考試成績挺好,但實際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比較差。高中英語學習會出現這樣的問題,與老師的英語教學理念存在著較大的關系。老師為了提高學生成績,在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是知識灌輸的教學方式,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完全來自教師,很少有自己的理解,而教師為了在課堂上傳授更多知識,很少講解中西方語言環境的不同之處,這也就造成了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不重視語境,只是一味死記硬背英語知識。
課堂教學中老師和學生的交流互動少,沒有提供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機會。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講解上,包括詞匯、語法、句型等,而忽視了英語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培養,很少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訓練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這也是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長期得不到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創造英語環境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創造英語環境實際上就是模擬真實的語言環境,把學生的思維帶到生動形象的語言環境中去,讓學生可以更加靈活地運用英語知識,提高英語口語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只有更好地適應語言環境,才能用英語準確表述自己的想法,進而避免中式英語的出現,使得學生可以說一口地道的英語,寫出原汁原味的英語句子,英語學習隨之將進入更高的層次。
創造英語環境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學校是英語學習的主場,這就要求學校必須做好英語環境的相關工作,具體來說就是要把學生置身于英語學習環境中,可以隨處學習英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樹立英語交際的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學校的標語牌、宣傳欄、校內報紙等都可以盡可能使用雙語;教師創建英語讀書角,既可以放置英語工具書,以方便學生在需要的時候進行翻閱,又要選取一些趣味性的英語刊物或者書籍,或購買一些講解西方文化的書籍,讓學生全方位了解英語這門語言;教師定期組織學生開展英語主題活動,比如英語故事大會、英文歌曲大賽等,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通過創造多元化的英語環境,在潛移默化中了解和熟悉英語語境,學生可以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創造英語語言環境,在課堂上要盡可能說英語,遇到學生不懂的句子時可以用簡單的英語進行解釋,學生在耳濡目染中也養成說英語的習慣。另外,教師在英語教學時可以空出幾分鐘與學生進行用英語交談,比如可以問天氣、心情、對西方節日的了解等,為學生提供英語交際的空間。
英語語境是學生英語學習的最大障礙,只有掃除了這個困難,才能使得學生的英語學習變得更加輕松愉悅。由于我們的母語不是英語,英語學習一直都處于漢語的環境中,缺少良好的英語環境,進而導致學生沒有養成英語習慣。學生自身也要善于為自己創造英語環境,在平時的生活中多聽英語歌曲,還可以看英文原版的電影和電視劇,聽不懂的時候就要根據劇情去猜,然后再看翻譯,最后回過頭再去看一遍自己沒聽懂的地方。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這種方法對學習英語來說作用非常明顯,學生可以從真實的環境中去理解詞匯、語法和句型的用法,進而可以讓學生說一口地道的英語。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還可以通過看英文幽默短片、小故事、英文名著等方式創造英語環境,進而提高自身英語學習能力和交際能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創造英語語言環境對于英語學習來說非常重要,真實的英語環境可以加深學生對英語的認識和理解,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進而可以讓學生可以說原汁原味的英語。
參考文獻:
[1]辛欣.淺談語言環境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J].才智,2016,(32):166.
[2]張幼娜.英語教學環境創設的思考[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7,(11):432-433.
(作者簡介:常薈喆,大慶市東風中學,高中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