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涵 康保成
“會首”一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原是舉行佛教講經大會的意思。如唐釋智升《開元釋教錄》卷九:“睿宗嗣歷,復于北苑白蓮華亭及大內甘露等殿,別開會首,亦親筆受?!笔钦f唐睿宗李旦在各類講經大會之外,另外舉辦了一個大會。到宋代,除會首外,又有“勸首”,是輔佐會首的意思,最初也和佛教關系密切。《淳熙三山志》載:
四月八慶佛生日……是日,緇黃至一萬六千余人。凡會,僧俗號“勸首”數十人,分路抄題,戶無富貧,作如意袋散俵,聽所施予無免者,真偽莫考。至乾道四年,歲大饑,谷價騰涌,城市會首有取至三千余緡。王參政之望為帥,聞之,諭令糴谷賑濟,不服,乃命根治,盡拘其錢入官,至是遂絕。”*(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四十《土俗·歲時》,福州:福州海風出版社2000年,第642頁。
可見,會首、勸首均在佛事活動中發揮作用。同時,他們也利用佛事活動斂財,以至于受到官府的限制。此外,有的勸首由僧人出任,這是值得注意的。
會首在民間的威望,是在組織祭祀儀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明朝的《泰泉鄉禮》卷五“鄉社”條,就記錄了會首與執事、引禮者等眾人組織祭禮的完整過程。在祭祀前一天,“會首及預祭之人各齋戒一日,會首先遣執事者掃除壇所”,會首本人則“洗滌廚房鑊器,以凈室為饌所”。祭祀時,“自會首以下,各服常服,盥手入就拜位,立定。”接著,會首作為祭祀者的代表,引導眾人,隨著執事者和引禮者的吩咐,向神位鞠躬、跪拜、獻酒。在最關鍵的獻酒環節,只有會首代表全體祭祀者實施即可。例如:
引禮者引會首詣五土神位前,唱:“跪。”會首詣五土神位前,跪,舉盞。執壺者斟酒。引禮者唱:“三祭酒?!睍兹蝺A酒少許于地。訖,引禮者唱:“俯伏,興,平身。”執壺者詣五谷神位之右。引禮者引會首詣五谷神位前,唱:“跪。”會首詣五谷神位前,跪,舉盞。執壺者斟酒。引禮者唱:“三祭酒。”會首三次傾酒少許于地。訖,引禮者唱:“俯伏,興,平身?!币Y者唱:“詣讀祝位?!币Y者取祝立于讀祝位之左。會首詣讀祝位。引禮者唱:“跪?!睍坠颉3骸白x祝?!鄙缱9蜃x祝文。訖,興,寘祝于案。引禮者唱:“俯伏,興,平身?!睍赘┓?,興,平身。引禮者唱:“復位?!睍讖臀?。*(明)黃佐《泰泉鄉禮》卷五《鄉社》,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42冊,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640-641頁。
到這個環節以后,“會首以下”才再行跪拜之禮,于是“執事者徹祭品。社祝取祝文,焚瘞于坎所。”所有的儀式都已經完成了。可見,在民間祭祀的場合,會首不僅是祭祀的參與者,而且還參與祭祀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明代的會首和普通的祭祀者一樣穿“常服”,而宋代的勸首則穿“公服”,地位顯然更高一些?!吨熳诱Z類》卷六十三載:
每年祭祀,堂上設神位,兩廂設生人位。凡為勸首者,至祭時具公服,設馬乘儀狀甚盛。至于廟,各就兩廂之位。其奉祭者獻飲食,一同神位之禮。又某處擇一鄉長狀貌甚魁偉者為之。至諸處祭,皆請與同享。此人遇冬春祭多時節,每日大醉也。*(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1556頁。
這里的“勸首”可理解為副會首,有的勸首由“狀貌甚魁偉”的“鄉長”擔任,其威嚴可知。他們可以享受祭祀者奉獻的飲食,到祭祀密集的季節,他們受邀到處參加祭祀,終日喝得醉醺醺的。其經濟地位、社會地位地位顯然高于普通鄉民。這樣,勸首、會首就具有一般鄉民所不具有的特權,他們不僅組織和參與祭祀,也在民眾的日常事務中發揮著作用,乃至參與刑事案件的偵破。《洗冤集錄》卷四十三載:“凡驗酒食醉飽致死者,先集會首等,對眾勒仵作行人用醋湯洗檢。在身如無痕損,以手拍死人肚皮,膨脹而響者,如此即是因酒食醉飽過度,腹脹心肺致死。仍取本家親的骨肉供狀,述死人生前常吃酒多少致醉,及取會首等狀,今來吃酒多少數目,以驗致死因依?!?(宋)宋慈《洗冤集錄譯注》卷四十三《酒食醉飽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161頁。
總之,古代會首往往由地方上的富戶出任,成為溝通官府與百姓之間的橋梁。由于某些會首利用各種機會坑害百姓,所以官府對他們的既利用又限制,一般官吏對他們的態度是貶多于褒。宋陳淳《與趙寺丞論淫祀》談到鄉民的“淫祀”,便說“既又挾羣富室,為之羽翼,謂之勸首。而豪胥猾吏,又相與為爪牙,謂之防干。愚民無知,畏禍懼譴,皆黽勉傾囊舍施,或解質舉貸以従之。”*(宋)陳淳《與趙寺丞論淫祀》,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168冊,第851頁。《傅寺丞論民間利病六條》則說:“此間民俗尚滛祀……一般浮浪不檢人,托鬼神圖衣食趂。廟中會首,每裝土偶,如將校衣冠,名曰舍人,或曰太保。時騎馬街道,號為出隊。群不逞十數輩,擁旌旗鳴鉦鼓隨之,入人家抄題錢物,托名修廟,或托名迎神禳災,脅以禍福,不分貴賤貧富,必足數而后去。雖肩擔背負,小夫亦必索百文五十為香錢,連日自朝至暮,遍匝城市,無一戶得免者。其實所抄題錢,大概皆是會首入已自用?!?(宋)陳淳《傅寺丞論民間利病六條》,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168冊,第871頁。
古文獻中對會首的貶斥之詞,比比皆是,例不贅舉。
早期會首要主持佛道活動,故會首往往由佛、道中人擔任?!洞疚跞街尽酚猩疄閯袷字f,《傅寺丞論民間利病六條》有“廟中會首”之說,元雜劇《竹塢聽琴》第二折唱詞:“若不是會首人家,幾番將這道袍脫下?!?(元)石子章《竹塢聽琴》第二折,王學奇主編《元曲選校注》,第四冊上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3651頁??梢?,直到元代,還保留著由道教人士但任會首的傳統。
但這種情況并不是絕對的。前文已述,鄉民中的大戶人家,往往也是會首的人選。元雜劇《秋胡戲妻》第四折有白云:“俺家又不是會首大戶,怎么門前拴著一匹馬?”*(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四折,徐征主編《全元曲》,第四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564頁??梢娫谝话闳诵哪恐?,會首已經與大戶劃等號。
鄉民輪流當會首,本是官府的規定。明俞汝楫《禮部志稿》卷三十明確記載:“凡各處鄉村人民,每里一百戶內立壇一所,祀五土五谷之神,專為祈禱雨陽,時若五谷豐登,每歲一戶,輪當會首?!逼鋵崳m說會首輪流當,但擔任會首的往往是鄉里的大戶人家。
會首由大戶擔任,一則和他在鄉間的威望有關,其二也和某些集體活動需要經濟支撐有關。元雜劇《誤入桃源》第三折白:“某姓劉名德,現在天臺縣十里莊居住。時當春社,輪著我做牛王社會首。今日請得當村父老、沙三、王留等,都在我家賽社。豬羊已都宰下,與眾人燒一陌平安紙,就于瓜棚下散福,受胙飲酒?!?(明)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三折。徐征主編《全元曲》,第八卷,第5557頁??梢娚缡资怯纱逯械母粦糨喠鲹蔚?,有些賽社活動甚至在會首的家中舉行,一般的鄉民沒有這樣的財力。
《金瓶梅》中的西門慶,也當過會首,而且是個和盡責的會首。小說第三十五回白賁光中對西門慶說:
自從哥這兩個月沒往會里去,把會來就散了。老孫雖年紀大,主不得事。應二哥又不管。昨日七月內,玉皇廟打中元醮,連我只三四個人到,沒個人拿出錢來,都打撒手兒。難為吳道官,晚夕謝將,又叫了個說書的,甚是破費他。他雖故不言語,各人心上不安。不如那咱哥做會首時,還有個張主。不久還要請哥上會去。*(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三十五回《西門慶為男寵報仇 書童兒作女妝媚客》,中國古典文化精華叢書,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95頁。
這里雖然不排除白賁光的話有對恭維西門慶的成分,但可以肯定,不同的會首,所起的作用也必然是不同的。
會首本是民間松散的民間組織的頭兒,但由于有利可圖,所以到清代,有些官府中的下層衙役、地方上的保長也混進來,從中漁利,引起某些文人不滿。清錢泳《履園叢話》記云:“大江南北迎神賽會之戲,向來有之,而近時為尤盛。其所謂會首者,在城,則府州縣署之書吏衙役;在鄉,則地方保長及游手好閑之徒。大約稍知禮法而有身家者,不與焉。每當三春無事,疑鬼疑神,名曰出會,咸謂可以驅邪降福,消難除蝗。一時哄動,舉邑若狂,鄉城士女觀者數萬人,雖有地方官不時示禁,而一年盛于一年。其前導者為清道旗,金鼓,肅靜、回避兩牌,與地方官吏無異。……借眾人之錢財,供會首之醉飽,愚民不知其故,遂從而和之,一時成俗,百弊叢生。”*(清)錢泳《履園叢話》卷二十一,北京: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第575頁??梢婂X泳對這種現象深惡痛絕。
古代女性會首的出現特別令人關注。明末清初的小說《醒世姻緣傳》中,記述了女性行會和女性會首:
兩個道婆說:“要沒有緊要的事,俺也不肯就去,實是這十五日會友們待起身上泰山燒香,俺兩個是會首,這些會友們眼罩子、藍絲綢汗巾子,都還沒做哩;生口講著,也還沒定下來哩;帳也都還沒算清哩;這只四五日期程了,等俺燒香回來。俺也不敢再上那頭去,只打聽得大嫂往這頭來,可俺就來合大嫂說話;還只怕這里相公嗔俺來的勤哩?!彼亟愕溃骸霸趺磿锊恢腥俗鲿祝菇心銉蓚€女人做會首呢?”兩個道婆說:“這會里沒有漢子們,都是女人,差不多夠八十位人哩。”*(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六十八回《侯道婆伙倡邪教 狄監生自控妻驢》,中國古典小說普及文庫叢書,長沙:岳麓書社2014年,第614頁。
可見明末清初已有女性組織的會社了,這種情況比較特殊,但值得重視。當時女性上泰山燒香,要戴“眼罩子”,圍“藍絲綢汗巾”,頗有伊斯蘭女信眾的模樣。而會首身為“道婆”,不僅要負責打理這身“行頭”,還要負責賬目等事物,其功能與男性會首幾近相同。
河南省浚縣位居河南省北部,地處太行山與華北平原過渡地帶,自古民風淳樸???h的廟會歷史悠久,已經有大約五百多年的歷史,迄今依然興盛。更為難得的是,這里存有從清康熙到清末民初的大量碑刻,較為完整地記錄了古代會首制度的變遷。因而,筆者以浚縣作為田野調查點,對會首從古代到現當代的轉型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
古代??h的會首
從存留至今的碑刻中可以知道,清代浚縣的會首是由所在會社的人共同商議推舉出來,或是由某一家族內部根據其輩分、身份、地位推舉產生的。
??h會首采取輪換制,這一點與其他地方沒什么不同,但會首的任期通常為四年,是一個特點。在大伾山觀音寺東廂房內的清乾隆《圣會四載完滿碑記》中,會首傅有德記云:“德等約眾同隨南海大士觀音菩薩圣會,會首輪流充贗,會首已經四年完滿,修醮報答……”*此碑位于大伾山觀音寺東廂房前,高92厘米,寬120厘米,厚19厘米,楷書。;清乾隆《為善最樂碑記》記云:“因與同會商議,會首輪流充贗,每至四年完滿之期……今猷等充贗四年,敬刊碑記以為后之行善者勸”*此碑嵌于大伾山觀音寺大門西側壁間,高100厘米,寬70厘米,楷書,下部殘缺。當然,十幾年不更換會首的也有,例如清康熙《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一十二年圓滿碑記》:“每歲赴浚登山進香已十二年于茲矣。愿滿期完,伐石以志不朽,囑余為文……”*此碑位于浮丘山碧霞宮中院西廊前,高242厘米,寬83厘米,厚22厘米,楷書。,會首為劉自行、劉國祚等。這種情況比較罕見,往往是由于會首德高望重,頗受擁戴所致。
清代浚縣的會首一般由男子擔當,但婦女可以擔任副會首。如康熙五十年的《天仙圣母神廟碑記》記:“會首候選州同知仝善統宋氏男生員仝璸、仝珩、孫仝凌、仝岱、仝聸、仝云。副會首仝玙王氏、仝瑞張氏、仝林東、祖母宋氏、劉自重嬸母王氏、陳道士母侯氏、劉文升翟氏……”*此碑位于浮丘山碧霞宮中院西廊前,高233厘米,寬83厘米,厚22厘米,楷書。可以推測,這里的副會首,亦即宋代的勸首,而女性擔任副會首,一般都是為協助自己的男性親屬完成會首的指責而設立的。名單中出現的“陳道士母侯氏”,或“陳道士”即是會首也未可知。
從碑刻中不難發現,浚縣的會首基本沒有官員,而多是由大姓氏家族族長或較為富裕的鄉紳來充任。一個值得重視的現象是,和前兩節舉出的文獻對會首多持貶義相反,浚縣碑刻中的會首則往往得到鄉民的擁戴。嘉慶《酬報菩薩降福呈祥碑》*此碑嵌于大伾山觀音寺山門西側壁間,高90厘米,寬70厘米,楷書。說:“今完滿期屆,同會覺無能酬報于萬一,復刻勒石以垂不朽云?!鼻 队^音菩薩會四年完滿碑記》云:“愿矢百年,本終身之難盡,會當四載,亦致敬之有期”*此碑嵌于大伾山觀音寺觀音洞拜殿東側壁間,高91厘米,寬65厘米,楷書。;道光《信士弟子四年完滿碑記》云:“今逢四年完滿之期,敬約同人,刻石立碑,以志不朽云爾”*此碑位于大伾山觀音寺西廂房前,高80厘米,寬120厘米,厚20厘米,楷書。,咸豐《菩薩圣會碑》:“有創于前者,未有不繼于后,三載考緝,四載圓滿,刻石永垂也,是為記?!?此碑位于大伾山觀音寺東廂房前,高92厘米,寬110厘米,厚15厘米,楷書。古代會首普遍具有兩面性:一、為百姓做事;二、借做事斂財???h為會首樹碑立傳的現象,或許反映出這一地區民風淳樸,會首作風正派的一面。而這為現當代浚縣會首的轉型提供了好的基礎。
現代??h會首的產生
??h的廟會遠近聞名,歷史悠久。每年正月初一至二月初二間,廟會吸引了中原乃至華北地區數百萬香客及游人。廟會活動也為會首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為其從傳統角色向現代轉型創造了客觀條件。
廟會通常由會社組織,會社有相應的等級制度,分工明確。每一會社均有大會首一位、小會首若干位,多的時候有十幾個,其中有幾個是常務副會首。小會首都是由會社社員選舉出來的,或者是毛遂自薦,大會首多是由當地有名望的人擔任,所謂有名望的人,大多是指某姓氏中較有話語權或德高望重的人。
浚縣大約有大小會社一百余家,會首大多都有一定的任期,每屆任期為1--3年,有時候一年一換,有時候兩三年一換,機動靈活,任期滿后便再重新改選。也有些會社采取了其他的形式,如人數較多,比較大的菜園社區,則是由兩個會社的組織團體輪流執掌會社,會社的社員不變,但有兩套會首系統,每5年為一個周期,不再進行選舉。而人數較少的村落則是采取自愿的形式,如東善堂村,就是由比較熱心的村民自愿組織大家參與活動。還有一些就是挨家挨戶輪流的形式,如伾山街道,就是輪到哪家就由這家承擔起這一年廟會活動的責任。此外還有極其少數的會社會首是世襲制,如西關社區的會首年僅十余歲,已經當了幾年的大會首了,這種由孩子擔任會首的情況極少,由于年齡較小,難以獨立主持活動,更多的是一種傳承的象征意義,會中大小事務多由其他小會首協助主持。
職責
??h會首不再組織佛、道活動,其唯一的職責就是組織鄉間的廟會活動。廟會活動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舉行廟會時,萬人空巷,無所不包。既有許多打著“朝山進香”旗幟、帶有一定祭祀性質的活動,而更吸引眼球的則是各色各樣的民間藝術形式。會首是會社中的核心人物,要肩負起組織協調社員的重任。而對于參加社火表演的會社來說,會首的任務更加繁重。會社成員的分工、演員的選拔,節目的彩排以及上會的交通方式,資金的籌措等各項內容最終都要會首拍板敲定。
會首負責安排關于上山進香的一切行程,大會首之外還有幾個到十幾個小會首,或稱副會首,這一點明顯繼承了古代的傳統。小會首分別負責每一個小項目,如資金的管理,交通出行的工具,住宿的安排,餐飲的管理以及演出的服裝和道具等等。對于由較遠地區趕來進香的香會來說,還有食宿的問題。不論旱路水路,但凡住下店的香客進店后,大會首會找個上首的位置,將隨車帶來的碧霞元君像服侍上去,并燒香磕頭。香客們自己盤鍋灶,再將馬車上帶的白菜粉條大肉白面之類的食材卸下來,這才算安頓下來。按照過去的規矩,不論進店早晚,大會首都會召集大家先上山進香,向老奶奶(碧霞元君)報道,香客們留下一個小會首在“下處”上供看門,其余人燃放鞭炮,由大會首點一把香,然后一人發上一支,這樣方便清點人數。香客們手持點燃的香,跟著大會首,打著“朝山進香”的旗子,前去報道?,F如今由于交通較為便利,規則也相對簡化了,一般報道上香由幾名會首作為代表,感謝老奶奶在過去一年對大家的照顧就可以了。
關于會首的職責,北街社區的孫書林老先生說:“要想組織個會,你這個大會首先要開個召集動員會、開投資預備會,要把小會首分成組,開始下去跟老百姓交涉,深入到各家各戶,也就是要去收會錢了。小會首們負責把民眾自愿捐的會費收上來以后,然后看看收上來的錢組織預算一下,看看夠組織什么活動,接下來就組織排練了。等到了正月初五,就由大會首組織預備會了,也就是會前動員會,開始安排后勤方面的組織,比如醫療組、保衛組、做飯組、彩旗組等。接下來就是安排正月初九和十六的出會。在此基礎上,大會首也要積極與政府溝通,接受政府的領導。小會首里有幾個是主要管事的,他們分工明確,有管會時治安的、管節目的、管后勤的等等,都是為群眾辦事的。平時大會首不管事兒,基本也不參與村中的活動,各個會首在平日里沒有社火活動的時候是不參與平時社區或村落管理的。出社火會的時候,村里的每個人都圍著這個會轉,大會首最管用,啥事都管。擱在平時,就沒有大會首了。村民有事了,直接找村委會呀!村長、支書都在那呢,村里還有專門的協調小組,專門管著處理村中大小事務呢,哪還用得著你大會首呀?!?口述者:孫書林,調查者:邢涵,時間:2015年2月27日;地點:河南省鶴壁市??h北街村委會。
會首的威望和權力
會首一般都具有較高的組織才能,在鄉民中有相當威望。孫書林說:“當會首的多是在村里有一定威望是卻沒有當上村干部的人,所以這些有威望的人就希望通過當會首來提高自己和家族在村里的影響力,哪怕是多掏錢,多出力,心里也踏實?!?口述者:孫書林,調查者:邢涵,時間:2015年2月27日;地點:河南省鶴壁市??h北街村委會。
浚縣城內順河街道的張和平說:“能當會首,當然是我因為在村民心中有威信了,出會的時候大家都聽我的話,才能壓得住陣。大家都信服我,所以才服從我的分配和調遣,要是你沒有那個本事,誰選你呀,就算選了你,你也弄不來這么大一攤子事兒呀。”
和古代的會首一樣,當地??h會首也需要一定的經濟實力。張和平說:“不管誰當會首,都不愿意讓社火隊在自己手中停下來,各個會首們都情愿自己多掏錢、多出力,這是一種精神力量?!?口述者:張和平,調查者:邢涵,時間:2016年2月24日;地點:河南省鶴壁市??h順河街火神廟。
限制會首中飽私囊的制度保障
每年廟會,服裝、道具、演員工資等都是一大筆開銷,為了維持會社的正常運行,就必須要有充足的資金來源作保障。但錢收上來以后,如何保證用在大家身上而杜絕會首中飽私囊?為此,我們走訪了原東后街會首馬金祥,他說:“拿錢的都張榜公布,有榮譽感。我覺著就這一二十年來說,收錢上從最一開始的一兩千,到現在有六七萬,錢收的多花的多。每年一共收多少錢,每一戶人家每一個單位都捐了多少錢,每一個項目都花了多少錢,最后結余多少錢,或者最后虧欠多少錢,都有詳細的記錄,并都在村委會張榜公布,隨時歡迎群眾前來查賬。結余的錢留作下一年出會繼續用,虧的錢就靠會首們分攤補齊。老百姓自己的事,不坑蒙拐騙,有錢都用在了刀刃上,所以這個會才能越辦越好。”*口述者:馬金祥,調查者:邢涵,時間:2014年2月6日,地點:河南省鶴壁市??h東后街火神廟。
可見,賬目公布是保障會費用途的制度保障。會首不但無法借機斂財,而且當年的費用如有虧空,會首們還得分攤補缺。為了集體的事,會首既出力有出錢,威信怎會不高呢?
會首與日常村務
??h會社的會首只有在每年廟會的準備及上山朝香期間才存在,平時并不存在,因此會首是極少甚至于不參與村民平時的事物中的。村干部不參選會首,一方面是體現了會社組織的民間性,另一方面,廟會活動中仍有一部分祭祀活動帶有迷信色彩,村干部尤其是黨員干部的身份不適合參與其中。
但是在采訪過程中筆者發現,許多村干部都曾經擔當過會首或會社中的其他職務。北關街社區曾經擔當過會首的孫書林老先生介紹說:“在擔當會首的期間,大家對這個會首的組織辦事能力有一個認識,安排事情大家都服氣,愿意聽愿意做,在社火活動結束后,會首卸任了,如果要選舉村干部的話,這些人自然是有優勢的,比如北關街社區的主任,原來就是會首。”
不用說,能當上首,就是大家對其人品和聲望上的肯定。而在擔任會首之后,又是對其人組織和管理能力的檢驗。會社的主要工作就是人員調配和資金管理。每次廟會,收上來的資金少的有幾萬,多的有十幾萬;參會人員少的幾十人,多的數百人。能將這樣一個會社管理得井井有條,不占不貪,就能夠獲得大家的認可。因此,會首一定程度上也是村干部的后備人選。
從唐宋到當代,民間社會中的會首,其性質、作用、口碑都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而變化、轉型,而河南省??h是一個典型。會首從當初以佛、道或民間祭祀活動的組織者、實施者,轉變成民間娛樂活動的組織者。古代會首在組織和實施祭祀活動的同時,大肆斂財,而??h的會首則有制度約束,成為在社會活動中出錢出力的奉獻者,因而具有更高的威望。相比而言,當代??h會首的產生過程也比較民主,并且成為村干部的后備人選。
當今民間廟會、社火演出活動,在“非遺”保護的大環境下受到了應有的重視,但這一活動的核心角色——會首,卻未受到足夠的重視。會首只奉獻而無利益的情況能持續多久?基礎黨支部、村干部與會首的關系如何進一步理清?會首的角色定位、作用發揮、選任方式能否進一步向自主化、科學化、民主化的方向發展?這些問題,都不僅與民間基層文藝組織的存亡和“非遺”保護成效有關,而且還關系著鄉村的移風易俗和民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