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摘要]根據1996年段建華改編的主體幸福感GWB量表,總共25道題目,包含六個分量表,通過六個因子得分進行主觀幸福感的分析。此次調查針對建工學院74名大學生,其中單親大學生17名。通過數據分析顯示,被試研究對象單親家庭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值低于普通家庭大學生的數值,差異性明顯。在量表的六個因子中,其中有三個因子差異化不明顯,另外三個因子差異化顯著;特別是影響單親家庭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三個主要因素變量的差異不是很明顯。數據分析得出,單親大學生主觀幸福感水平略低于普通大學生。
[關鍵詞]主觀幸福感;單親家庭;大學生;調查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7)04-0014-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4.008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不斷變化和發展,單親家庭已經在現在的社會舞臺中占據越來越多的部分,單親家庭的出現,導致單親大學生現在越來越多的出現在高校校園里,已經成為高校學生群體組成的一部分。高校承擔著很重要的教育角色,對于單親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更應該探索一條契合單親大學生心理特點的培養途徑。單親大學生目前也是高校大學生群體中的一部分,但是教育機構很少將目光轉向他們,去關注單親大學生生活的質量、心理狀態、學習成效等與個人幸福感相關的因素。
主觀幸福感是指個體主觀方面對當前生活質量所作的整體性認知和評價。主要包括生活滿意度和情緒體驗兩個最為主要的部分,其中生活滿意度是指對自己生活質量的評估與判別,也就是對個人生活質量是否滿意,包括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精力、對生活是否有滿足感等幾個方面;情緒體驗則包括量表中憂郁或愉快的心境因子、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因子、焦慮或松弛因子等三個方面。主觀幸福感是積極心理學理論中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大量文獻資料已經很明確地闡述了積極心理學對于大學生生活、學習、工作等方面都會有較大程度的影響。同時,積極心理學對于班級環境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和諧社會建設都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根據心理學家Seligman的觀點,認為主觀幸福感能夠反映人們近期一個月內的生活滿意度和情緒體驗,那么本文結合主觀幸福感的各項因子,擬對高校部分單親大學生和普通大學生進行主觀幸福感的調查研究,尋找出單親大學生在主觀幸福感上的差異,提出相應的教育對策,幫助單親大學生不斷完善自我,積極努力的健康成長、成才。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被試對象
編制主觀幸福感問卷,運用問卷星進行網上答題測試,學生自愿答題,參與測試的學生總共74名,其中單親17名,男生70名,女生4名。大部分學生來自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鋼結構技術專業,還有小部分來自建筑裝飾技術專業。
(二)測量工具
調查研究主要在前期以總體幸福感量表為基礎,根據段建華在1996年對該量表進行了修訂之后,選取其中25道題目設計問卷,作為主觀幸福感測量指標進行測試。一共是25道題目,分為六個分量表,相對應著六個因子,包括對健康的擔心的量表、精力量表、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量表、憂郁或愉快的心境量表、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量表以及松弛與緊張(焦慮)量表等六個因子。主觀幸福感得分是分量表得分相加,也就是粗分相加,得到的總分越高,幸福感值就越高。總體量表各項目與總分的相關在0.48和0.78之間,分量表與總表的相關為0.56和0.88之間,內部一致性系數男性為0.91,女性為0.95。
(三)施測過程
使用問卷星軟件,將主觀幸福感問卷輸入編制成電子問卷,組織學生在網上答題,采用統一指導,當場填寫問卷,獨立完成。學生可以用電腦也可以用手機聯網答題。另對17名單親大學生進行單獨深度訪談,深入了解其家庭狀況以及了解其生活、學習、實習等各環節與主觀幸福感的影響。
(四)統計方法
將問卷星所得數據輸入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描述性統計等方法。
二、調查結果
(一)單親大學生與普通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總分比較
從整體得分情況來看,普通大學生男性、女性因子總分平均分為76.86,標準差為73.99,與全國常模75.15與71.18比較來看,我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較高,但與常模相差不大。由數據分析可以得出,在過去的一個月時間里,無論是單親還是普通家庭的大學生整體感覺還是很好,均值分布較為均勻。但是還是有22.95%的大學生認為精神時好時壞,有時候精神還很不好。
(二)各因子分數比較
主觀幸福感量表中六因子分別為對健康的擔心因子、精力因子、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因子、憂郁或愉快的心境因子、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因子、松弛與緊張因子等。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單親大學生總分得分相對于普通家庭大學生得分較低,差異顯著。從分數上可以分析出單親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總體水平比普通家庭大學生幸福感水平低。在六因子的差異分析中,可以看出,對健康的擔心因子、精力因子、松弛與緊張因子兩者得分差異性不明顯,在憂郁或愉快的心境因子和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因子兩個因子中得分上略有差別,差異范圍在0.01,差別比較明顯。從數據中可以分析得出,單親大學生在對包含健康的擔心、精力以及松弛與緊張這三個因子在內的方面,表現出的狀態不錯,與普通家庭大學生的差異不明顯,但是在對包含生活的滿足和興趣、心境、控制三個因子在內的方面存在一定問題,相對普通大學生得分有顯著性差異,值得關注和進一步研究其相關性和影響因素。
(三)差異化因子比較
通過主要在生活的滿足和興趣因子、憂郁或愉快的心境因子、對感情和行為的控制三因子上的數據差異顯著。
在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因子中,可以看出,1為普通家庭大學生,2為單親大學生,數據均值差距為0.54,總分差別為1.1。可以分析得出,在對你的生活是否幸福、滿足和愉快這一題目中,單親大學生對自己的近期一個月的生活還不是特別滿意,較普通家庭大學生還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幸福感,整體幸福水平較普通家庭大學生幸福感水平低。
在憂郁或愉快的心境因子中,表現出突出的問題是在過去的一個月中,還是有9.86%的大學生產生了憂郁感,其中17名單親大學生中,有9名顯示很長一段時間內產生憂郁感,有5人因為悲哀、失去信心、失望或有許多麻煩而懷疑還有任何事情值得去做。
在對感情和行為的控制因子中,與普通家庭大學生的數據相比,這一因子的數據差異較為顯著,均值相差3.52。可以分析得出,單親大學生在對待自己感情和行為的控制中還是存在一定問題,存在控制不穩,情感波動的特征。17名單親大學生活中,有8名學生在過去的一個月中有時還不能把握住自己的感情和行為。
三、討論與結論
通過問卷調查結果綜合分析,可以發現單親大學生幸福感總體水平比普通家庭大學生的幸福感水平低。也就是說,單親大學生在因子1、因子2與因子6三個因子中與普通家庭大學生的差異不是很明顯,但在因子3、因子4與因子5三個因子中與普通家庭大學生的差異十分明顯。分析其中原因,單親家庭成長的大學生由于缺失父親或母親的關愛,在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對生活的幸福感受上較普通家庭大學生要弱一些。他們會有愛的缺失感,生活質量不高,也可能因為一段時間的情緒、情感會長時間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但具體是什么原因,是哪些因素影響了單親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還有待進一步的深入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