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英+陳尚坤
[摘要]目的 探討生物反饋治療對強迫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就診的60例強迫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該病常規藥物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生物反饋治療。兩組患者研究周期均為12周。治療結束后,評定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記憶力、注意力以及執行功能相關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組內治療前后的上述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即刻記憶得分高于對照組,連線檢測A、連線檢測B、持續性錯誤得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的延遲記憶、總應答數、非持續性錯誤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生物反饋聯合常規藥物治療強迫癥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生物反饋;強迫癥;認知功能;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 R74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12(a)-0052-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biofeedback therapy on cogniti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and there were 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treatment,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iofeedback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study cycle of the two groups was 12 weeks.After treatment,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the related indexes of memory,attention and executive function in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0.05).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above-mentioned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ithin the two groups (P<0.05).After treatment,the immediate memory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score of line connection test A,line connection test B and persistent error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delayed memory,total responses and non-persistent error scores of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Biofeedback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medication in treatment of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has good clinical effect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Biofeedback;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Cognitive function;Clinical value
強迫癥屬于焦慮障礙的一種類型,是一種主要臨床表現為強迫思維以及強迫行為的神經精神疾病[1-2]。生物反饋是通過電子儀器設備反映個體未察覺到的一些心理、生理過程,并使之能夠被有意識地控制。這就是說,給個體一個自己的生理反應的信息,如肌緊張、皮溫、腦電波、皮電反應、血壓和心率,這些信息的反饋能夠使個體成為一個調節自我、維護健康的積極參與者[3]。近年來,生物反饋作為一種行為療法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可以借助其進行治療干預的疾病包括原發性高血壓病、糖尿病、難治性癲癇、多動癥、腦卒中康復、神經癥、大小便功能障礙等[4]。為了探討生物反饋治療對強迫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本文觀察了在我院就診的60例強迫癥患者的基本資料,現報道如下。endprint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就診的60例強迫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齡為18~50歲,平均(35.29±4.37)歲;病程為10~30個月,平均(21.34±5.02)個月。觀察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齡為18~50歲,平均(36.14±4.31)歲;病程為10~30個月,平均(22.44±5.32)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需同時符合CCMD-3及ICD-10強迫癥診斷標準[5];②入組前末服抗強迫藥物,如一直服藥物者則予2周的洗藥期;③均為漢族;④臨床資料真實完整;⑤初發或停藥2周以上的強迫癥患者。排除標準:①有腦器質性疾病和重大軀體疾病史,有藥物依賴及精神活性物質使用證據;②符合精神分裂癥、情感性精神障礙、抑郁癥等其他精神障礙診斷;③患者及其家屬自愿退出本研究者。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執行,研究對象及研究對象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均給予鹽酸舍曲林(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80141,規格:50 mg):每日1次,每次50 mg,逐漸增加至每日100~200 mg分次口服,進行常規藥物治療。觀察組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生物反饋放松治療,在生物反饋治療室內進行,體位為半臥位,治療時間每次半小時,測額肌肌電值,無提示語,無背景音樂,每次半小時,隔天1次,15 d為1個療程,共2個療程。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4、8、12周進行神經心理學評估,并評估患者的認知功能。②Y-BOCS量表[6]:共有10個條目,每個條目為0~4分,總分40分。1~5分為強迫思維,6~10分為強迫行為。6~15分為輕度,16~25分為中度,25分以上為重度單純強迫思維或行為中。③神經心理學測試[7]:認知功能主要分為記憶力、注意力、執行功能3個條目。記憶力檢測:患者在2 min內閱讀韋氏記憶量表中的小故事后進行記憶測試,并在20 min后進行延遲記憶測試,共10個條目,每個條目1分;注意力檢測:采用連線檢測并分為A、B檢測,A檢測為打散1~25排列順序,患者按照順序連接,B檢測為數字與字母交叉排列連接,記錄患者1~13連接完成所需時間;執行功能檢測: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軟件系統[8],共有4張刺激卡以及128張反應卡,患者在電腦上進行測試,由系統對患者答案進行分析。以上3項測試需間隔5 min。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組內治療前后的記憶力、注意力以及執行功能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的上述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即刻記憶得分高于對照組,連線檢測A、連線檢測B、持續性錯誤得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的延遲記憶、總應答數、非持續性錯誤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3討論
已經有研究表明,生物反饋治療對強迫癥的治療有輔助作用,而且對同為強迫譜系的兒童多動障礙的認知改善是有效的[9-11]。
早期臨床上常采取常規藥物治療強迫癥患者,其臨床療效既往也被多項研究所證實,但隨著該方案的不斷廣泛應用,其不足之處逐漸明顯,有不少文獻報道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聯合生物反饋治療對強迫癥患者具有明顯的臨床療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12-13]。強迫癥的主要臨床特點為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并存,一些毫無意義、甚至違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沖動反反復復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以及人際交往[14]。生物反饋是采用電子儀器準確測定神經-肌肉和自主神經系統的正常和異常活動狀況,并把這些信息有選擇地放大成視覺和聽覺信號,然后反饋給受試人[15]。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組內治療前后的記憶力、注意力以及執行功能相關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即刻記憶得分高于對照組,連線檢測A、連線檢測B、持續性錯誤得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的延遲記憶、總應答數、非持續性錯誤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生物反饋治療方案可明顯改善患者的延遲記憶力以及注意力,臨床效果較好。以上結果提示生物反饋可有效改善強迫癥患者的注意力、記憶力以及執行功能,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夠提高患者的認知能力,可作為強迫癥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生物反饋聯合常規藥物治療對強迫癥患者具有明顯的臨床效果,可明顯提高患者的認知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靳紅,李曉駟,朱春燕,等.強迫癥道德厭惡感及其與癥狀的關系[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6,42(3):161-166.
[2]丁曉茜,金洪源.元認知干預法治愈初中生強迫癥1例[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6(2):92-93.
[3]俞汀,林琳.生物反饋治療慢性便秘的療效評價[J].胃腸病學,2016,21(2):104-106.
[4]李南,曾彩芬.電刺激生物反饋在產后盆底康復治療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7,31(5):2682-2684.
[5]成洋,段麗娟,賀娟.立體定向雙側內囊前肢毀損術治療強迫癥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21):1980-1982.
[6]姜林伶,張峰睿,許秀峰,等.強迫癥患者腦白質完整性的彌散張量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2016,49(1):24-30.
[7]郭麗君,梁紅娟,張蕊.神經心理學測試在肝硬化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6,30(6):721-722.
[8]張國富,任彩麗,李達,等.Valpar職業評估訓練系統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7,26(3):232-236.
[9]劉霞,植枝福.生物反饋電刺激結合盆底肌肉訓練對子宮脫垂患者的臨床影響[J].中國性科學,2016,25(6):41-43.
[10]吳運景,劉曉霞,韓麗雅,等.操作性肌電生物反饋聯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6,31(1):86-88.
[11]韓曉鵬,喻廉,徐俊健,等.生物反饋聯合序貫性心理治療對改善強迫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研究[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6,26(6):1005-1007.
[12]肖攀攀,曹葉群,農秋葵,等.針灸輔助帕羅西汀治療強迫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研究,2016,29(8):1123-1125.
[13]白月輝,梁希江.氟伏沙明聯合阿立哌唑治療強迫癥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房,2016,28(3):335-337.
[14]高麗紅,路光輝.文拉法辛和氟西汀治療強迫癥對照研究[J].精神醫學雜志,2016,29(5):356-358.
[15]葛寧,李賓,羅淑萍,等.生物反饋訓練治療功能性便秘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6,56(22):90-91.
(收稿日期:2017-08-31 本文編輯:許俊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