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娜
摘 要 新媒體的崛起及深入發展給傳統媒體的發展帶來極大沖擊,融媒體成為媒體發展的時代要素,其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及報紙等傳統媒體的特點及不同媒體的互補性,從整合宣傳內容及人力等方面,構建出利益共融及內容兼容、資源及宣傳通融和互融的新媒體。這就給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融合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本文以融媒體的概念為切入點,來探討新聞編輯在融媒體時代的創新意識與融合能力提升。
關鍵詞 融媒體時代;新聞編輯;創新意識;能力融合;融合能力提升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03-0007-02
新媒體的迅速發展推動著媒介融合,并使其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在此背景下,新聞編輯需要積極主動地變革媒介傳播方式及途徑,以推動新聞編輯業的發展。新媒體深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手機、平板及電腦等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工具,給傳統媒體的發展帶來極大影響,傳統媒體不得不以創新和變革來獲取發展[1]。對于新聞編輯而言,不斷強化創新意識及提升融合能力方能推動新聞編輯的生存和發展。
1 融媒體的概念
融媒體是在社會信息化高度發展的情況下衍生的一種運作方式,其利用互聯網的各項功能及內容,通過資源整合和揚長避短的方式把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互補、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進而實現資源共融互通的目標。然而,融媒體的時效性、多元性、發展性及互動性較強,高速發展的網絡信息時代,報紙、廣播及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傳播受到嚴重挑戰,在融媒體環境中,充分發揮其互補性來整合傳統媒體的傳播內容及宣傳方式,使其更好地發揮作用,推動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
融媒體的發展給新聞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聞編輯通常負責整理及編寫新聞,但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其被賦予了新的特征。要求新聞編輯必須轉變思路,創新思維,分析受眾心理和了解新媒體傳播的特點,重視受眾的互動性及信息反饋,既要利用好傳統媒體自身的優勢,又能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以增強新聞的新鮮度和吸引力,充分體現出媒體自身優勢及其價值。
2 融媒體的發展狀況
2.1 融媒體發展狀況
盡管新媒體獲得了高速發展,但媒介融合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媒介融合的內容方面,傳統媒體行業競爭力的提高必須依靠信息的獲取,而傳統媒體自身傳播局限很難對信息進行快速、有效及廣泛的傳播。但新媒體利用互聯網的廣泛性、便捷性及開放性則能有效地在短時間內完成信息傳播,為此,互聯網成為新媒體、傳統媒體內容的融合途徑。同時,媒介融合的方式呈現多元化。信息技術的不斷變革和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使媒介融合在相關產業內得到推廣和應用。此外,媒介融合向受眾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個性化服務。融媒體環境中受眾在獲取信息時獲得了各種個性化服務,進而推動著媒介的融合。受眾消費信息的同時,也對獲取資源信息的渠道、方式等提出更高要求,使媒介融合成為媒介發展的必然選擇。
2.2 融媒體時代新聞編輯面臨的挑戰
融媒體時代,媒體競爭更加激烈,一些媒體為獲取受眾關注及點擊率而制造假新聞,有些新聞節目及內容同質化嚴重,創新能力明顯不足,媒體角色定位不明確,導致新聞內容無特點無個性。模仿、抄襲現象嚴重,新聞編輯為迎合受眾口味和揣摩受眾心理,常使新聞失去真實性。加上互聯網信息的高頻更新,網絡媒體的新聞語言缺乏專業性,這也給新聞編輯的語言表達及內容更新速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新聞編輯必須對節目有獨特的認識和自己的思考,以創新的思維去編輯新聞。
同時,傳統媒體的新聞內容表述直白平敘,不加修飾給受眾帶來視覺疲勞,其語言的乏味及報道方式的單一性都無法吸引受眾。新聞編輯不太重視事件的邏輯鏈條,對新聞內容挖掘不夠,未能挖掘出受眾關注的生活本質,新聞的真實還原度不高,受眾未能較好地了解新聞內容。
此外,傳統新聞媒體是政府與人民的聯系紐帶,是政府的喉舌,而當前新聞編輯常以討好受眾的心理來制作新聞,一味放大民眾要表達的建議及意見,制作時缺乏一定的公正性和客觀性,常將輿論監督擅自上升為民意的執行,給政府運作帶來嚴重影響。新聞編輯面臨挑戰和轉型成功與否,方向的選擇至關重要,電視行業在媒介屬性上仍具備相當的生命力,電視媒體人要拿出全面轉型新媒體的勇氣發展融媒體,全面提升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與融合能力。
2.3 電視新聞制作技術全新的改變
融媒體從“相加”到“相融”,媒體融合發展也進入深度融合的階段。融合閃電新聞客戶端一經上線,就實現了電視屏、電腦屏、手機屏的全屏覆蓋,開辟了傳統電視通過臺網融合開拓傳播渠道的新理念。正如,傳統電視針對的對象是觀眾,互聯網針對的是用戶。傳統電視在渠道方面的難點,就是到不了每一個觀眾。互聯網最大優點恰恰是技術上通過手機直達用戶。兩者結合,把電視臺的內容借助互聯網的渠道直達用戶,傳統電視通過臺網融合去開拓新的渠道,這是融合發展的必然選擇。電視融媒體新聞的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發布、全天滾動、多元覆蓋的新理念正被逐步推廣。新媒體與傳統電視媒體相融合,使得電視臺的采編、制作與技術平臺有了一種全新的改變,產生了電視新聞工作的新氣象、新作為[2]。
3 融合媒體時代編輯的創新意識與融合能力的提升
信息傳播的便捷性及迅速性、傳播主體的多元性等是新媒體高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和特征,不過新媒體背景下的許多信息真假難辨,有些媒體制作者在為了解真相的情況下就發布此信息,使新聞價值及其真實性大打折扣。有些新聞對個體事件的報道非常重視,但卻忽視報道新聞事件的詳細狀況,對事件后續情況也極少跟進報道。但傳統媒體在此方面則具有較強的權威性和真實性,傳統媒體新聞編輯應依據自身優勢,深入挖掘新聞事件,并對其進行追蹤報道,以此對新聞編輯進行創新突破。
3.1 堅持內容為王
融媒體時代,新媒體新聞的實時性極強,但卻缺乏一定的深度。據資料,在各種媒體報道不一致時,有57.7%的受眾更傾向于相信電視,另有14.6%的人更傾向于相信網絡。電視媒體要發揮電視臺的公信力,強化普通受眾大事看電視的心理預期[3]。endprint
為此,電視媒體要堅持內容為王原則,全力做好電視節目。在確保新聞真實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融媒體的實時性,克服自身限制條件,利用自身深度性的優勢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度報道,以深度性來超越新媒體,進而增強自身競爭力。每一則新聞從不同層面進行分析能得出不同的結論。新媒體新聞的觀點多種多樣,個性獨特,內容真實性。傳統媒體新聞編輯應在權威性上做文章,其新聞報道的嚴謹性已經深入受眾心中,認識和把握好此特點后借鑒新媒體對新聞事件進行多角度分析的特點來豐富新聞內容。
3.2 強化創新思維
融合媒體時代移動端使用人數和接收信息時間,黏著度以及活躍度都已經遠超其他終端,成為主要新聞信息媒介,媒體傳播的重地也應由傳統渠道向移動端集結[4]。鑒于此,新聞編輯還應強化創新意識,重視考慮的多元化、自身優勢及重點出擊等。傳統媒體自身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優勢,其應充分利用和發揮自身優勢,利用創新思維將其發揮到極致。首先,傳統新聞編輯應認識到其同新媒體間的優劣勢及弊端,整合并利用兩者優勢和摒棄弊端,以探討傳統媒體新聞的發展路徑。將創新理論及意識應用到新聞編輯實踐中,通過反復的磨合及試驗來創造適合傳統媒體新聞編輯發展的融合途徑。
3.3 提升自身素養
提升自身素養,傳統媒體新聞編輯制作質量的高低同編輯的創新意識及專業素養關系密切,電視媒體如果無法實現移動時代的平臺化轉型,將很可能如溫水中的青蛙,生存方式逐漸喪失在新媒體生態中生存的能力[5]。為此,新聞編輯要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利用團隊作用,明確分工和配合協調,確保新聞在內容、結構及價值上的完整性、邏輯性和統一性,通過團隊合作編制出優質的新聞內容。融合不是改弦更張,我們要把全部力量投入到新聞工作中,努力提升自身素養,無論到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
4 結論
電視與新媒體從相加到相融全面升級。融合要在遵循新聞傳播規律下,不斷創新方法手段,提高電視新聞寫作能力和節目制作水平,用高品質的深度報道構筑社會傳播平臺,成為真正地“融為一體、合而為一”傳播媒體。別忘記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肩負的責任,給其創新意識和融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電視臺的發展,不僅僅是一個以電視大屏為主的媒體機構,而應成為引領傳播趨勢、覆蓋最大用戶使用媒介的機構[6]。鑒于此,傳統媒體新聞編輯既要繼承新聞編制中的精華,又要借鑒新媒體的個性化等潮流方法,使其融合發展,以吸引受眾和體現新聞編輯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李雅雄.融媒體下新聞編輯創新意識的提升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17,8(13):215.
[2]楊繼紅.移動直播時代電視媒體的轉型突圍-移動直播時代—廣電行業—hc360慧聰網.2017.
[3]楊繼紅.移動時代電視媒體的轉型突圍——央視新聞移動網的創新思考[J].傳媒,2017(3):15-17.
[4]梁杰.融媒體時代電視媒體面臨的挑戰與對策分析[J].新聞愛好者,2017(4):91-93.
[5]孫振虎,劉艾京.移動優先對新聞媒體占領輿論陣地的技術支持[J].電視研究,2017(10):115.
[6]劉金星.新媒體時代的電視新聞策劃[J].新聞研究導刊,2015(5):90.endprint